青春的和諧演講稿

  青年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充滿了純淨、幻想及和諧。下面小編為你整理青春演講稿,希望能幫到你。

  青春的和諧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青春的和諧》。

  我們的世界,有一種精彩叫青春;我們的身邊,有一種美麗叫和諧。

  和諧需要多元,需要互融,需要共生;而青春卻要求卓爾不群,獨行特立。和諧是一種安詳的氣度,一種成熟的韻味;而青春卻總意味著年少輕狂、叛逆不羈。青春與和諧,似乎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彷彿生來就相互拒絕。但只要我們把目光稍稍投向大學這塊青春湧動的地方,就會驚奇的發現,在這裡,個體的閃光並未壓制集體的光芒,個性與個性的碰撞從沒有造成劍拔弩張的壓抑與緊張,反而激發出了每一個個體要益發展現自己個性的渴望和“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拿雲志向。

  籃球場上的“神投手”一個漂亮的三步上籃,激起身旁一片喝彩。他漂亮地一甩額前的頭髮,振臂高呼,彷彿自己已是NBA賽場上的明星。可他一回頭,與場上的隊友們目光一碰,相視一笑,霎時又表情嚴肅,全神貫注,找回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在這一刻,他完成了個體的揮灑,又完成了與集體的融合。沒有個體的揮灑,就沒有籃球應聲入網那精彩的一瞬;沒有集體的融合,就沒有默契的配合和最終的勝利。個體的青春,在賽場上完成了與集體的和諧。

  冬天的清晨暖暖的被窩,*著我們沉沉的睡意;夏天的夜晚清涼的月下,*著我們浪漫的心曲;假日裡網路遊戲中的熱鬧精彩,*著我們一展身手的*。但我們的青春畢竟還有更加明確的航向,對未來的抱負是我們更大的*,於是我們毅然掀開被窩,關掉電腦,走進教室。任性的青春,在花園裡的聲聲英語和教室裡的沙沙筆聲中完成了與事業的和諧。

  在今天的演講比賽中,每一個參賽的選手都志在必得,在場下無不摩拳擦掌,士氣高漲。昂首邁上臺來,無不語調慷慨,聲情激昂,都要把自己的風采盡情揮灑,技壓全場。但一走下舞臺講臺,馬上又會對其他的選手送去真誠的掌聲和真誠的鼓勵:“加油。別緊張。”大家一團親熱,只顧得互留電話,互問姓名,渾忘了比賽時的互不相讓。自信的青春,在競技場上完成了與對手的和諧。

  宇宙和諧,因為有了日升月落和斗轉星移。大地和諧,因為有了山巒與河流的相偎相依。歷史和諧,因為有了無數志士仁人的前赴後繼。而青春的和諧,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個性和激情的交織。個性和激情的交織,使我們對人類和諧的未來,有了美好的希冀。

  社會因為青春,才有奔向明天的滾滾動力;社會因為和諧,才有天人合一的宜人景象。我們珍惜青春,人類的創造才會因為我們而有新的思維;我們構建和諧,個體的生命力才會得到精緻的打造,共同生髮出震撼世界的力量。我們的世界,終將會因和諧而美麗,因青春而精彩。

  謝謝大家!

  燃燒我的青春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領導:

  大家好!

  “青春”一詞史於漢代,原意為春季,即一年的開始。而今,青春象徵著勃發的生機與活力、無窮的激情與夢想以及不懈的拼搏和進取,同時,青春也意味著青澀、稚嫩與懵懂,我們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人的一生匆匆數十載,年華易逝、青春漸老,“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古訓時刻在心頭縈繞,時不我待,恰同學少年時,自當揮斥方遒,將滿腔熱忱*到自己的事業當中,用無私奉獻的“神筆”為青春描繪出最絢麗的彩錦,讓青春在奉獻中燃燒出最奪目的花火!

  醫生和教師,兩個神聖而光榮的職業,兒時的我懷揣著這兩個理想難以取捨,如今我要感謝命運的垂青,讓我從醫學院畢業後成為了一名教師,能夠魚與熊掌兼得。當我第一次站在三尺講臺前,面對著一雙雙求知的眼睛的時候,神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清楚的知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深刻含義,韓愈將“傳道”放在了第一位,就是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要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先育人而後才是教書,並不是照本宣科的將書面知識填鴨式的塞給學生就大功告成的。尤其是作為一名講授醫學課程的教師,我時刻把“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醫學生誓詞銘刻於心,這簡單的八個字,把作為一名醫療工作者的責任表達的淋漓盡致,而我的職責,就是要培養出有醫德、有醫術、有責任感的“三有”人才。

  青春是迷人的,許多人在青春光華里譜寫了輝煌燦爛的人生,宋朝21歲的辛棄疾以“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領兵抗金;周總理19歲時便寫了氣壯山河的“大江歌罷掉頭東”,以表達把青春獻給祖國解放事業的決心;雷鋒同志19歲參軍,甘為革命的螺絲釘,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年僅22歲就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們是挺立潮頭的英雄,是永遠不落的星辰,更是我心中的楷模。如果說他們的時代距離我們有些遙遠,如果說他們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亂世英雄”,不足以體現新時代年輕人的精神思想的話,那麼新形勢下的時代英雄,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剛同志,他的先進事蹟,足以感動我們每一個人。方永剛長期從事政治理論教學和研究工作,二十多年來,他始終把學習研究*的創新理論作為自己神聖的使命,堅定、忘我、激情地工作著,甚至身患絕症也不捨放下肩上的職責,他的風範和品格顯示了一名*員政治信仰的力量和優秀教師的高尚境界。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我要把方永剛同志作為學習的楷模,褪盡浮華、開闊胸懷、塑造人生的大氣象、思想的大境界。榜樣在前,見賢思齊,我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刻苦攀登、創新進取,為醫學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奉獻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給予,奉獻既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既包含著崇高的境界,也蘊含著不同的層次。奉獻既表現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慷慨赴義,也融會和滲透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人說:“教師的形象是蠟燭,為學生奉獻所有的光和熱;教師的性格是燃燒,為學生寧願毀滅自己;教師的行為是楷模,為學生坦露著純潔和正直;教師的歡樂是奉獻,為學生熬盡了滿腔熱血。”長路奉獻給遠方,玫瑰奉獻給愛情;白雲奉獻給草場,江河奉獻給海洋;而我的青春與熱情,要奉獻給我的學生,奉我不是詩人,不能用華麗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詠贊我的崗位。然而,我是一名教師,我能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儲存在腦海裡的知識來培育祖國的未來,我能用最誠摯的感情和無限的熱忱來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我能像蠟燭一樣,在奉獻中燃燒自己的青春!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的青春在奉獻中更熾熱的燃燒吧!

  青春與使命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青春與使命》。

  今天,剛結束期中考試的我們,迎來了又一個五四青年節。此時享受祥和、安寧的幸福生活的我,、不禁想到了近百年來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的青年們,是他們,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時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瀾之勢救黎民於苦難,他們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們以燃燒的激情和鮮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點燃了未來。這種青春是多麼的絢麗奪目呀,這種使命感是多麼的震撼人心啊!他們,是時代的英雄,因為他們深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們知道自己的使命,並敢去行動,為之付出,為之犧牲,用他們的熱血,鑄就了祖國的青春。我們,今天的中國青年,應該永遠紀念在那個動盪的時代,那些有使命感的青年。

  青春是美好的,而沒有使命感的青春是貧血的。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社會上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體。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裡寫道: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強則國強,青年是祖國的棟樑,只有一個國家的青年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機,這個國家才會有光明的未來。但可悲的是,現在的一小部分中國青年,在這偉大的時代裡,卻迷失了自己。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知道自己的義務,不知道自己的使命。他們只為自己一時的享受和喧囂,荒廢了黃金難買的青春。他們讓人側目,卻依然不以為意,還囂張地說:這是我的青春,我的青春由我自己主宰。不錯,青春是你的,無人可以剝奪。但是,你是否曾想過,青春應該如何綻放?青春真正的價值在哪裡?這麼珍貴的青春,試問,為了一時的歡愉,就忘記了自己的使命,而最終的代價,將是整個人生,有誰可以此任性,如此捨得呢?

  回首往昔,中華民族前進百年征途上,愛國青年們留下了英勇奮鬥的足跡,做出了無愧於歷史的貢獻。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世紀,我們,將以新的面貌,面向新世紀,以新的作為開創新的事業,在中華民族振興繼續譜寫光輝的篇章。也許你正掙扎於個人微小的得失,也許你正徘徊於痛苦的邊緣,也許你曾經苦苦等待,也許你曾經失敗,但請記住,其實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擁有青春,我們記得自己傳統而又現代的使命,擁有使命的青春是奮發向前的,擁有使命的青春是無所畏懼的,擁有使命的青春是所向無敵的!有了使命,我們才能有目標;有了目標,我們才能有夢想;有了夢想,我們才能有動力;有了動力,我們才能前進,才能讓我們的青春擁有閃光的價值,讓中華民族站在世界的舞臺,得到由衷的讚揚和敬佩。

  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當一個人在年輕時就把自己的人生與人民的事業緊緊相連,他所創造的就是永恆的青春。我們要堅持勤奮學習,立志成才。二十一世紀,資訊交流日益廣泛,知識更新大大加快。形勢逼人自強、催人奮進。我們要跟上時代步伐,更好地為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就把握大好青春,打下堅實的知識功底。我們還要善於創新,善於實踐,善於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不斷成長。我們緬懷五四先驅們的業績,回顧中國人民和青年在整個世紀,走過的歷程,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當秉承民族精神,高舉五四火炬,肩負時代責任,讓我們用知識加汗水,以滿腔熱情,去開拓、去創造、去擁抱新希望,來迎接這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