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優秀範文

  輔導員的職業生涯規劃既有助於自身的職業發展,又有助於學生得學業進步。這是小編整理的輔導員的職業生涯規劃書,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篇1

  作為一名工作時間不長的英語教師,我認為有必要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使自己在進行教育事業時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來前進和發展。我雖然能達到一些必要的工作要求,但在教學時還是認為離一個合格教師的要求很遠,在課堂教學上還是會出現一些差錯,不能那麼的得心應手。僥倖的是我還年輕,能吃苦、有上進心。在未來的三年裡我對自己制定的總目標是:

  一、勤於學習,自我成長

  教師們都有同感 :“教師每天都在吐出知識,如果不及時吃進新知是不行的。”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需要教師爭分奪秒地學習。

  第一:努力學習新教育的理念及精神。按照新教育和新教材的理念,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探索適應新教材要求的教學方法,處理好課程改革和執行教學常規的關係,提高教學質量。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到既要教學又育人。使班級中每個孩子沐浴在課改的陽光雨露中,自信且成功地成長。

  第二:上課要明確教學目標,把握重、難點進行教學。課後對每節課進行認真反思,寫下教學後記,不斷總結教訓,積累經驗。勤於實踐,不斷自我反思.

  第三:平時教學中注重自己文學素養的提高,如要多讀好書和多練字等等。勤於向各教師請教相關方面的知識,以達到從全方位的提高。

  二、勤於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而且要使學生養成文明的行為,良好的習慣,具有高尚的情操,堅強的意志。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才能。

  在能力方面要求自己學習做到以下幾點:

  1、教育感染力。用心靈去教育學生,用情感去感動學生。教育學生不能只用規範和懲罰,我主張的是情感教育。經常給他們講道理,分析問題的原因,教他們用道德來衡量事情的對錯。

  2、因材施教的能力。不管是技能學習上還是品德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總有差異,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點,並能運用適合的方式進行指導,提高他們的信心,鼓舞他們前進。

  3、完善課堂教學的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中學會如何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如何控制時間,如何實現師生互動,如何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技能和理論知識。

  三、勤於教學理論及教學研究

  1、積極努力學習專業的教學理論知識,並能運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及時進行反思。工作中不斷閱讀有關教學理論的書籍,不斷提高自己。平時也要不斷補充其他方面的理論知識,豐富自己,做到多聽、多看、多寫、多練。

  2、積極主動進行教學研究.

  職業規劃四、具體規劃

  第一年: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使自己在教學上教得有趣、靈活,能讓學生喜歡我的課。儘量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第二年:通過不斷的學習, 做到教得紮實、教得靈活,使自己能靈活駕馭教材.

 

  第三年:1.達到學校所提出自己所教學科的各項要求。 2.在教學中形成師生關係民主、和諧。形成“向學生學習,師生共同進步”的德育互動的模式。

  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篇2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來臨,各類職業對從業者的思想素質、生理和心理素質、技術素質以及各種知識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職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高校組織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教師自身實現其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和辦法。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根據自己設定的長遠的職業生涯目標,將大目標分解成一些子目標,按照子目標的落實思路和策略制定具體的日程表,再分析實現的步驟、程式、檢查辦法等,通過實現小的目標,最後實現長遠目標。職業生涯規劃以人自身為開發物件,工作重點是提高從事職業所要求的倫理觀念、知識技能水平等。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指為了獲得或改進個人和工作有關的知識、技能、動機、態度、行為等因素,以利於提高其工作績效,實現其職業生涯目標而做出的各種有計劃、有系統的努力。

  二、高校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一職業生涯規劃有助於教師明確方向,完善自我

  許多剛參加工作的老師,很多對自己並不瞭解,尤其是不瞭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通過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新教師熟悉到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和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熟悉自身的價值並使其持續增值;可以對自己的綜合優勢和劣勢進行對比分析,著力培養某項職業特質;樹立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和職業理想,從而能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併為自己獲得自己認為理想的職業而去做各種預備。

  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高教師個人的創造性

  創造性思維對教師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只有具有較高的創造性思維水平,思路靈活,提出新的設想、新的觀念,才能不受傳統思維和習慣的束縛。因此,有必要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提高教師個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高個人的科學文化和專業技術知識水平

  現代職業的從業者,尤其是高校教師這一職業,只有把握豐富的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必要的專業技術知識才能適應社會和職業發展的需要。非凡是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知識更新的步伐越來越快,不斷學習和把握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變得更為重要和必要。

  四職業生涯規劃有助於自我實現

  面對人生的大舞臺,每個人都渴望實現自我價值。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聞名的“需求理論”,指出人的需求由低階向高階層次推進摘要:即從生理需求一平安需求一友愛和歸屬的需求一受尊敬的需求一自我實現的需求。所有這些需求又必須通過職業生涯活動來實現。我們可以通過從事一份職業來獲得生理、平安、友愛和歸屬、尊敬的需求,我們更是通過從事一份職業來發揮自己的潛能,體現自我價值。因此,一份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能為實現自我價值創造機會並能夠揚長避短,最終邁向成功。

  三、高校教師職業生涯設計的特徵

  首先,高校教師屬於知識型員工,知識型員工的首要特徵是他們具有很強的成慾望和明確的職業價值觀。他們很在意自身價值的實現,並期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因此,他們熱衷於自身的職業生涯設計,對這項工作具有很強的支援性,也有自己獨到的熟悉。

  其次,知識型員工具有自我調適性。由於知識的不斷更新,他們能夠不斷調適自我以適應知識工作的需要。為了和專業的發展目前狀況保持一致,他們對工作和學習具有很強的主動性。所以,在高校的職業生涯設計工作中,和職業生涯發展密切相關的教師培訓和開發制度必須緊密配合,這才能得到教師們的真正重視。

  第三,高校由於擴招,教師工作量大,使得很多教師疲於應付工作,沒有在某一學科真正成為專家。所以,教師職業生涯設計的首要工作,就是理順教師的學科方向,建立同一學科下的教學和科研互相促進機制,促進教師在某一學科領域真正成為專家。

  第四,高等學校的三個職能確定了大學教師的三方面的工作任務,形成高等學校教師的工作特徵摘要:傳授高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經常注重本專業本學科最新成就和發展趨向,把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學探究水平以及社會服務效果,以較高的學術水平影響學生,並在促進社會進步方面起良好的功能。因此,大學教師的工作不是封閉的,而是具有開放的特徵。

  第五,職稱是教師職業追求的重要方面,教師的職稱晉升在職業生涯規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教師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的過程中根據專業發展需要以及任職資格標準來進行規劃,從而一步步到達職業生涯頂峰。

  第六,不同職業生涯階段具有不同的階段。對青年教師來說,重點是要突出其學科方向的明確性和工作的挑戰性,對中年教師來說,重點是強調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職業培訓開發,對老年教師來說,重點是如何發揮傳幫帶功能。

  四、高校教師怎樣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一自我評估。自我評估的目的,是熟悉自己、瞭解自己。因為只有熟悉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職業作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路線,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喜好、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道德水準以及社會中的自我等等。

  二環境分析。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環境之中,離開了這個環境,便無法生存和成長。所以,新教師在制定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分析環境條件的特徵、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環境對自己有利、不利的條件等等。只有對這些環境因素充分了解了,才能在複雜的環境中認清形勢。

  三以提升專業技能為目標,加強自身的專業培訓。在發展期階段教師應積極參和形式多樣的專業培訓,以此提升自己的職業行為能力。比如參和和專業相關的學位培養、專題研討、學術論壇、國內訪問、幹部掛職鍛鍊等,不斷學習,以此更新知識,培養能力,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用它尋找光明。

  一.認識自我

  A.職業測評

  1.六島環遊測試

  使用目的:職業興趣分析

  在六島環遊的測試中,我第一個選擇了“研究性:I島嶼”,第二個選擇了“管理型:E島嶼”,第三個選擇了“藝術性:A島嶼”。

  由測評結果可見,我的興趣愛好在於求知、追求真理、研究探索未知的領域,擅長理性的思維,同時也追求藝術的美。

  2.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

  著名生涯發展理論家霍蘭德把人的職業興趣分為六種型別,分別為:現實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常規型C。

  他的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與自己型別吻合的環境中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績、產生最強的成就感與滿意度。

  在六種型別的分數之間做一個對比,我的分數分佈情況為:

  現實型R 20 研究型I 36 藝術型A 14

  社會型S 29 企業型E 29 常規型C 20

  霍蘭德六邊形

  由測評結果繪出上述六邊形可知:我的職業興趣傾向主要是研究性,其次是企業型和社會型。

  3.氣質測試

  希波克拉底對人的氣質分為四類: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20世紀30年代,俄國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經過50多年對人的高階神經後懂得研究,認為神經型別的一般型別即為氣質的生理基礎。

  我的各氣質得分為:

  可見,我的氣質型別為黏液型。

  黏液型的特質:平靜,善於剋制忍讓,生活有規律,不為無關事分心,埋頭苦幹,有耐心,態度持重,不卑不亢,不愛空談,嚴肅認真;但不夠靈活,因循守舊。

  測評小結

  通過對以上的測評,我是一個沉著冷靜,剋制忍讓的人,能夠敏銳的觀察周圍的環境,能夠很好的與周圍人進行友好的相處。擁有充足的精力,具有超強的專注性,能夠十分的投入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不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干擾。具有嚴謹的態度,敏捷的思維能力。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習慣於理性分析與邏輯推理,不會輕易的接受別人的觀點,習慣於表達和說服。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B.他人評價

  C.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將運用SWOT分析法進行自我剖析,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全面的分析。

  優勢因素:專注,有自己獨立的思維邏輯和思想。有毅力和耐心,對所做的事情充滿激情。樂觀,擁有良好豁達的心境。成績優秀,專業基礎紮實,分析能力突出。知識面廣,喜歡涉獵經、文、史、哲等各類圖書。性情溫和內斂,使我擁有較良好的人脈。

  劣勢因素:公共場所演講能力差,演說缺乏信心;社會經驗匱乏,較少的接觸社會;藝術表演能力弱,沒有掌握一門才藝;體能較差;對自己失敗的事情會陷入自責。

  機會因素:所就讀的大學為“211工程”大學,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良好的科研條件和豐厚的人文底蘊,有利於自身的專業學習和學術創作;擁有眾多志同道合的同學,有利於提升自我;國家政策鼓勵、支援優秀大學生的成長和創業。

  威脅因素:大學數量逐年增多,大學擴招,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太多,導致大學生的含金量降低,就業困難;既要面對人數眾多的畢業生的競爭,還要應對既得利益者和權勢階層的擠壓;人才市場管理混亂,就業資訊不暢。

  D.總結分析:

  核心競爭力:

  二.環境分析

  1.學校環境

  大學本科就讀於湖南師範大學,湖師始建於1938年,現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嶽麓區河西大學城中,背倚嶽麓,遠眺湘江。學校現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良好的科研條件和豐厚的人文底蘊,湖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群英薈萃,在這裡,有指點迷津的睿智教師,有志同道合的的同學。擁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優良的研究條件,在這個211工程大學的平臺上,有助於我夯實本科的經濟學基礎知識,培養科學研究的興趣愛好,為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2.專業環境

  我就讀的專業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簡稱“國貿”。該專業的培養能夠系統的掌握經濟學原理和外貿企業管理、國際貿易基本原理等基本理論。該專業能夠培養我的經濟思維能力,經濟分析能力,和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有助於我從國際範圍類來審視國際經濟走向,為今後深入學習經濟學、企業管理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國貿專業目前來說是一個熱門專業,市場有著對外貿型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由於此專業開設的院校數目很多,競爭壓力也必然很大。

  3.職業環境

  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是一個較為傳統的職業,企業高管是負責一個企業的領導、判斷、戰略決策的人。受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的制約,我國的企業始終無法形成一批在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國內眾多企業始終無法與國外眾多的知名企業相抗衡。而目前國內的企業管理理論大多有國外引進,在很多方面與中國國情不符。企業管理理論創新已成為我國眾多跨國公司進一步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瓶頸。因此,社會對經濟研究型學者的需求仍然存在,具有豐富理論基礎的學者型企業高管仍有很大的就業前景。

  4.社會一般環境

  近年來,各級政府鼓勵大學生創業,加大了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降低了大學生創業的難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隨著《反壟斷法》、《就業促進法》的頒佈和實施,打破了行業壟斷,有效的降低了新企業進入的難度,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大眾的思想解放也不斷深入,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包容性不斷加大,人們對自由、冒險的追求,也為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氛圍;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正不斷地融入世界,當今世界已無法離開中國,同時,國內正進行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為今後的職場發展、創業提供了機遇。

  三.人生規劃單

  一大學規劃18歲—22歲

  1.大學一年級

  以適應大學生活為主,開拓視野,養成獨立的思維能力,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

  學習目標:

  l 認真學習經濟學基礎理論知識,初步瞭解經濟執行規律,積累專業知識;博覽群書,建立自己的知識儲備。

  實施方案:

  l 積極閱讀課外經濟學著作,開拓視野,初步瞭解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l 關注時事,閱讀觀看財經類報紙雜誌電視訊道,瞭解中國、世界的經濟走向。

  l 記住英語四級詞彙,練習口語和英語表達能力

  能力目標:

  增加社會實踐的能力,瞭解接觸社會;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瞭解社會調研報告的寫作流程,初步培養研究能力。

  實施方案:

  l 積極參加班級、院、校的青年志願者活動,參加大一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l 積極參加社團、院、校的各種活動,增加人際活動範圍。

  l 認真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科學的管理自己的作息時間,合理安排生活經濟開支。

  l 參加院、校級的社會調研大賽,瞭解社會調研的流程和調研報告的寫作。

  2.大學二年級

  夯實基礎知識,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

  學習目標:

  繼續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成績進入專業前五;通過英語四級考試、準備英語六級考試;通過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學習素描,掌握簡單的繪畫知識;自學書法;初步學習日語。

  實施方案:

  l 繼續夯實基礎知識,深入專業知識的學習,常學、思、問、寫;初步涉及學術創作。

  l 熟記英語單詞,準備英語等級考試,並通過英語四級考試。

  l 準備並通過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

  l 自學素描,掌握一項基本的藝術本領。

  l 刻苦練習書法。

  l 自學日語,初步瞭解日語。

  能力目標:閱讀12本課外各類讀物;進一步的加強人際關係;豐富社會實踐經驗。

  實施方案:

  l 大量閱讀課外著作,積極參加圖書館自習

  l 進一步的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培養自己的公關活動的能力和處理社會關係的能力。

  l 積極參加院、校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參加課餘實踐的兼職,積累社會經驗。

  3.大學三年級

  專業夯實,學術創作

  學習目標:

  繼續保持專業成績,進行初步的學術創作;繼續自學日語,能夠對日語進行簡單的說、讀、寫;通過英語六級考試;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

  實施方案:

  l 繼續深入學習專業知識,企業管理,並進行初步的學術創作研究。

  l 自學日語,閱讀1-2本日文書籍

  l 認真準備英語六級考試,閱讀2-3本英文書籍

  l 準備研究生考試,爭取通過研究生考試。

  能力目標:

  通過大學生普通話二級甲等,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

  實施方案:

  l 參加普通話培訓,提高普通話水平。

  l 參加會計考試培訓。

  4.大學四年級

  拿到經濟學士學位,順利畢業

  學習目標:

  寫好畢業論文。

  實施方案:

  l 在圖書館大量閱讀文獻,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二繼續學習階段

  1.研究生階段22歲—25歲

  目標:獲得碩士學位,通過博士入學考試

  方案:加強學術學習研究,進行學術創作。

  2.博士階段25歲—28歲

  目標:獲得博士學位

  方案:深入研究,積累自己的影響力

  三職業人生規劃

  1.職場新人,經驗積累28歲—32歲

  階段目標:企業的中層管理者

  實施方案:

  積累廣泛的人脈,學習職場技能,紮實工作,並進行相應的學術研究和學術創作。

  2.夯實基礎,創業準備32歲—35歲

  階段目標:

  企業的高層管理者

  實施方案:

  積累企業管理經驗,將實際經驗和企業管理理論結合起來,進行學術研究

  3.創業階段,初試鋒芒35歲—40歲

  階段目標:

  建立自己的公司

  實施方案:

  將自己多年積累的人脈、經驗付諸實際

  籌措資金

  進行市場分析,制定詳盡的創業計劃書

  4.繼往開來,不斷進取40歲—55歲

  階段目標:

  將公司做大、做強,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之列

  實施方案:

  改進管理方法,實行科學管理

  做優產品服務,實行質量管理

  進行制度、產品、技術創新

  5.思索過去,反饋社會55歲—

  階段目標:

  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

  實施方案:

  繼續利用自己的經驗、理論知識進行學術創作。

  四.成功標準

  1.成為一名企業高層管理人員

  2.成為一名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經濟學研究型學者

  3.建立自己的公司

  五.縮小差距的辦法

  差距:

  自身各項能力仍有待改進,有目標要求仍有欠缺

  社會經驗不足

  人際關係不廣

  資金不足

  解決對策:

  努力提升各個方面的能力,直至達到目標的要求

  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積累社會經驗。

  廣交朋友,擴大交際圈。

  通過各方面籌措資金,解決資金問題

  六.評估與反饋

  對於此職業生涯規劃書,我將以月為最小單位,每月進行反思和評估,以確保自己的生活軌跡不偏離此生涯規劃書,每三個月對自己的成果與收穫進行總結,並將自己的經驗體驗總結下來,形成經驗彙報,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對此職業生涯規劃書進行修改。對未能完成的目標,根據現實的環境和自身條件,想辦法進行彌補,對於確定無法完成的目標,及時進行目標調整,提出新的目標,提出對自己新的要求,是自己的發展與能力符合時代和社會的需求,以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

  儘管如此,當今社會風雲變幻莫測,社會經濟發生巨大的變換,未來高節奏和高競爭性的社會存在太多的不可預知的因素。一旦確認此職業生涯規劃書的最終目標與社會發展需求不一樣時。我的備選方案是繼續深造,成為一名大學教師。

  七.結語

  “沒有夢想,生命就如同斷了翅膀的鳥雀,再也無法飛翔”

  年輕人擁有奮鬥的激情,擁有創造世界的無比勇氣。大膽的追求自己的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自己的人生繪製完美的軌跡。儘管其中有困難、有挫折,但這又算得了什麼呢?正如歌曲《水手》中所言“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在逐夢征程中,我將始終銘記六個字:不拋棄,不放棄。

  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篇3

  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神聖使命。而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科學研究以及服務社會,其主體都是教師。教師水平如何,從根本上決定著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雖然高校辦學需要諸多條件,是一個系統工程,但真正決定辦學水平的關鍵因素無疑在於教師。對此,哈佛大學原校長陸登廷Neil Rudenstein明確指出:“在大學中,沒有比發現和聘用教師更重要的問題。”我們經常引用的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先生的名言:“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表達的也是同一意思。因此,在抓辦學水平過程中,必須把關鍵和重點放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打造一支高水平師資團隊。

  一、高水平師資隊伍應該立足於外引還是內培?

  相當一段時期以來,國際上著名高校對人才的爭奪一直非常激烈。在中國,在建設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的追求下,諸多高校花了很大精力把重點放在設定優厚條件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上。應該說,從實際情況看,外引方式確有一定效果,特別是引進國外學科帶頭人對改進師資隊伍結構、跟蹤國際學科前沿、提高辦學質量等方面的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對國內而言,其效果就另當別論了。我們應該基於整個國家的視野而不是針對某一具體高校來判斷所謂效果。不能說國內高校之間人才的流動沒有任何積極作用,但其副作用也越來越明顯,那就是人才爭奪戰中的惡性競爭所引起的後果到了令人堪憂的程度。對某一高校而言引入的“效果”就是流出單位的代價。從國家整體視野看,這只是一種人才的結構調整,人才總量並沒有變化。在很多情況下,巨集觀意義上的效果遠遠沒有代價大,不符合科學發展觀,此其一。第二,立足於外引的做法加劇了不同區位、不同層次高校之間發展上的“馬太效應”,不利於不同區域、不同層次高校之間的均衡發展。例如,作為中國西北惟一一所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大學——蘭州大學,雖是百年名校,但20世紀90年代後期,人才外流現象非常嚴重,每年都有近30個教授、副教授調出,成為該大學非常痛心的事情,成為“沒落的貴族”、“中國最受委屈的大學”。同樣,地處欠發達地區的中國礦業大學,由於地域劣勢,該校教師隊伍的穩定特別是高水平教師的穩定面臨這巨大的困難和沉重的壓力。僅2000年至2002年3年中,共有107名教師外流,大大多於引進的數量,形成人才流動與引進之間嚴重的逆差。第三,單純引進的做法可能使得引出單位不願培養高階人才,而引入單位可能會忽視人才隊伍建設,一味求助於人才引進的錯誤發展路徑,從長遠看使得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誤入歧途。一個人博士畢業開始從教到成為較有成就的學科帶頭人,至少需要15年以上的時間。這一時期對原單位講可以說是“種樹階段”,是“成本中心”。可是到了“摘果階段”,人才卻遠走高飛,實在是有悖於人才培養的初衷。在這種預期下,原單位就沒有動力去培養高水平教師。而對引入單位來講,把成長過程的成本留給別人,自己直接收穫果實,成為“利潤中心”,是多麼“一本萬利”的事情?在這種效應下,引入單位有足夠的動力去“挖人”。事實上,“挖人”的作用和效應從“填表價值”上看是立竿見影的,但也很容易引發原有人才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宦??斐尚碌拿?埽?掛??娜瞬拍巖勻諶臚哦櫻??巖粵斕紀哦櫻?那椴⒉皇娉?K?裕?頤強吹劍?芏噯瞬瘧灰?匆?ィ?恿?ldquo;跳槽”,甚至轉了一圈最後又回到原單位的極端現象。因此,立足於整體、根本和長遠,有必要審視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模式,把重點放在內部培養上。

  二、高等院校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古人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裡的“預”就是我們所說的規劃、設計、計劃等。在企業界,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早已成為職業的起點,而對高校來講幾乎還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如前所述,打造高水平高素質師資隊伍的關鍵在於內部培養,而內部培養和內部成長的前提就是進行教師職業生涯規劃。2005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啟動了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即教師的“樂業工程”。工商管理學院作為試點單位之一積極響應落實,當時64名專職教師全員參與了職業生涯設計工作。廣大教師深有感觸,青年教師感到一開始就思考職業規劃問題,奮鬥目標明確;而中老年教師更是認為,長期以來忽略了職業生涯規劃,奮鬥目標不明確,錯過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黃金時期。但“亡羊補牢,尤未為晚”,所以在羨慕青年教師趕上了好機會的同時也積極支援此項工作,紛紛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通過多年的實踐,取得了較大效果。通過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試點工作,我們深深感到,規劃還是不規劃大不一樣,而且是早規劃早受益。通過前後對比,我們覺得高等院校進行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是非常必要的。

  一有助於避免教師職業發展的盲區和誤區

  長期以來,高校教師一直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如同中小學教師一樣成了單純的教書匠角色,對科學研究和實踐經驗不重視。即使在教學環節,也往往認識不全面,對好教師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教學形式、藝術甚至趣味、口才等低層面的認識上,而對傳授內容的系統性、深入性、邏輯性、正確性、實踐性往往不求甚解,更談不上傳授內容背後所體現的方法和思維。極端的情況是很多教師居然以講課門數多、跨度大為自豪。應該說,類似種種做法嚴重違背專業化分工原則,嚴重違背高等教育規律,其後果是害人害己,從教師職業生涯角度理解,可以說是嚴重影響了教師的職業前程。因此,有必要針對我國高校教師職業發展的盲區和誤區,大力開展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揚長扶短,即發揚優勢,克服不足,尤其克服科研和實踐方面的不足,只有這樣的教師才是真正的好教師。

  二有助於克服教師成長的個體性和低效性

  很多人認為教師工作是個體性非常明顯的工作,教師職業的發展完全在於個體創造性的勞動。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和錯誤的。不管何種職業,成功的原因是一樣的,而失敗的原因卻“各有各的不幸”。組織的人文關懷和職業規劃指導欠缺,個體對於自己的職業未來缺乏願景和有效的努力路徑,即使有成功的願望,也往往可能事與願違甚至南轅北轍。過去,多數教師從根本上還不能理性地知道自己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典型地體現在:1教學上,開設課程過多,“主業”不突出,甚至“無關多元化”,造成教師“門門通門門鬆”的狀態,道理很簡單,“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人人之才成於專而毀於雜”,分散了精力,勢必影響核心優勢的形成。2科研上,一來根本就沒有科研意識,長期沒有任何科研成果,二來即使重視科研成果,也往往是重數量而不重視質量,時至今日我們的很多教師在科研履歷中仍強調科研成果總字數、發表數百篇論文、出版大全之類的著作等,而對論文字身的規範性、期刊級別、引用率、獲獎、同行專家意見等毫無概念。3實踐上,忽視實踐經驗的作用,體現在教師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科學研究,都是紙上談兵,閉門造車,對於理論上的最新進展和實踐上的最新動態往往是一無所知,這就從根本上失去了教學和科研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有必要通過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將教師發展匯入正確的軌道,避免盲目性和走彎路。

  三、高等院校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三好教師

  高等院校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問題是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總體目標是什麼?這個問題還很少有人探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提出了“釋放教師職業潛能,促進教師追求卓越教學,提升教師科研水平”的目標,應該說這一目標針對大多數學科專業而言無疑是先進的。但對於類似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之類的應用性學科而言,這一目標顯然忽略了實踐要素。對於真正的好教師而言,除了教學好、科研好之外,還必須實踐好,因此,我們提出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是讓廣大教師成為集教學好、科研好、實踐好於一身的“三好教師”。

  “三好”教師的目標與高等院校使命的三大要素的表述實質是一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應當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開展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高等院校的使命既然在於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與此對應,作為完成高等院校使命的主體的教師必須具備這三大條件。也就是說,所有大學都應該如此。對於應用型學科而言,這三大要求更為迫切更為明顯。對教學而言,脫離了實踐要求的教學屬於“象牙塔教學”,是紙上談兵;對科研而言,脫離了實踐要求的科研屬於“閉門造車”,內部迴圈。美國《商業週刊》在1986年3月24日發表了一份關於“執行官們如何評價商學院”的投票,在調查結果當中,86%的執行官認為“商學院向學生傳授了許多管理知識,卻並沒有教給他們多少關於如何經營一個公司的知識”。面對這種高等教育脫離實踐的現狀,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反思和批評。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管理大師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在2004年出版的《管理者而非MBA》一書序言中寫到:在教過15年的MBA課程後,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忍無可忍,要求我們麥吉爾大學管理學院的院長減少我的教學任務,並相應降低我的工資。這只是因為我發現,在我認識的管理實踐和我認為意在培養管理者的課堂教學之間,存在這太多的脫節。我發現不只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感受。許多年來,我問過世界各地的——尤其是美國的——同事、同行們對於教授傳統的MBA學生有什麼體會。我對那麼多人與我心有同感感到驚訝”。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院長理查德·施馬倫西Richard Schmalensee 2006年在《商業週刊》撰文指出美國從50年代末期開始的管理教育改革,引導商學院注重學術研究,忽略管理實踐的風氣,這導致了近年來對管理教育與管理實踐脫節的批評。為了彌補這一缺陷,管理學院需要鼓勵有思想、有實踐經驗的教師,致力於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研究,這樣,既能改善教學,又能提升管理實踐。他批評現有的學術獎勵體系,引導教師惟有通過在權威期刊上發表專業研究論文來體現自己的價值,而不去獎勵那些花大量時間對某一行業進行實地考察並研究其中問題的人。目前的學術聘用體系和獎勵教授的方法不能吸引或鼓勵那些以實踐為導向的教授,而學院需要這樣的教授使學院的研究和教學更能適應當前和未來的管理挑戰。他認為商學院的研究工作必須主要以實際管理問題為導向;這樣的研究應得到認可和尊敬,而不是會危及教授的學術生涯。2005年領導力大師、南加大商學院/哈佛商學院本尼斯Warren .Bennis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論文《商學院如何迷失了方向?》,認為過去幾十年,一些頂尖商學院悄然無聲地改變了自己的文化: 他們僅靠科研成績來衡量自己的作為,而放棄了提高學生的競爭力或加強教師對商業成功重要因素的理解;他們採用的“科學”模式包含抽象的財務和經濟模型,統計多元迴歸以及實驗心理學等;有少量研究成果是傑出的,但大多數成果與實踐脫節,對商業從業者來說毫無價值;以教授們在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文章數作為為評價他們的重要指標,商學院聘用並提拔那些致力於科學研究的學者,只有那些能夠在高水平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文章的學者被認為是明星教授,而那些在商界評論上發表有重要影響的文章的學者則很可能得不到終身教職。他提出商學院應鼓勵並獎勵那些能啟發和解決今天的商業實踐所面臨的難題和不確定性的研究,商學院需要精通各個領域的教師,他們擁有商業實踐需要的各種技能和知識,商學院必須改變其人事策略,包括聘用、提升、終身教職及其它學術獎勵政策,商學院還必須形成自己的績優標準。清華大學現任校長顧秉林2004年深刻認識到研究型大學中實踐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程序中,如何理解和認識實踐教育,如何加強和改進實踐教育的問題。”

  國外大學在教師發展上存在的主要問題:1“問題教授”嚴重,即忽視教學及教學效果而片面追求科研現象,此可謂“為科研而科研”。2科研上,忽視實踐導向,片面追求理論模型和數學化,此可謂“自娛自樂”。3實踐上,忽視教師的實際經驗,教育教學成了“紙上談兵”。應該說,這三大問題在中國的表現程度更為嚴重。鑑於廣大教師教學、科研和實踐三個方面的“三張皮”現象較為普遍和嚴重地存在,為此有必要旗幟鮮明地提出高校教師發展的“三好”導向,在應用性學科專業領域,“三好”教師更應成為一種時尚,成為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

  四、實現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路徑

  一以“三好”教師為導向,遴選高素質高水平教師

  俗話說,選錯行如同嫁錯郎,不合格的教師無論對大學還是教師本身都會造成高昂的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為此,必須首先把好進口關,遴選教師注重以“三好”為導向,對於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博士應該優先考慮;對於沒有任何實際經驗但教學科研水平某些方面優勢突出的博士教師不是拒絕,而是加盟後迅速彌補自己的不足,“缺什麼補什麼”,特別是實際經驗的不足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加以改進。多年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通過多種渠道和機制鼓勵青年教師到相關實際部門掛職,收效顯著。

  二圍繞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統籌兼顧各種矛盾關係

  在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中,教學、科研與實踐應該三者並重,相互轉化,良性迴圈。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每個人的稟賦偏好不同,由於時間有限,這三者之間發生矛盾的情形是經常的。而且,教學、科研、實踐三大方面每個方面也是相對獨立執行的子系統,都內含著眾多要素。如在教學系統內部,存在著教學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教學量與質的統一等。而在教學內容上,則存在系統性、深入性、邏輯性、規範性、簡潔性、通俗性、趣味性等多方面因素的有機組合。也就是說,按此標準,僅僅成為一個傳統意義的好的教書匠本身就是不容易的。在科研系統內部,存在長期學術積累與短期成果化的矛盾。專案、專著、教材、論文、獲獎等方面缺一不可,一般人很難兼備,而且還存在教學研究與學術研究兩個科研的問題。在實踐內部,實踐的形式很多,究竟採取何種形式才恰當?弄不好,獲得實踐經驗的過程往往是以教學、科研為代價的。雖然從長遠看,教學、科研和實踐是統一的,但在短期看,顧此失彼是經常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國內絕大多數高校乾脆明令禁止教師實業兼職。當然,這種明令禁止兼職的做法儘管有其苦衷,但我們不應因噎廢食,應該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不該對實業兼職現象“一棍子打死”。保證教學是教師的基本職責,科研、實踐肯定在教學之外的其他時間發生,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時間管理,正如休學術假一樣,我們也可以發明“休實踐假”。總之,從長期看,教師必須處理好教學、科研、實踐三者之間的關係,學會優勢轉化,教學科研二好的,到相關實際部門掛職,彌補實踐經驗不足。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可以將其經驗成果化,如開發為教學案例,公開出版等。

  三加強教師進修、培訓和交流等內培工作,努力提高教學科研水平

  好教師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學習和鍛鍊的結果。在知識爆炸和資訊化的時代,進修、培訓和交流活動對保證教師與時俱進是非常重要的。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一向重視內培工作,包括教學、科研和實踐三個方面的培訓,每年都選派100人次以上參加國內外進修和學術會議等。學院每年舉辦2—3次大型學術會議,平均每週一次管理學家論壇、企業家論壇、視野講壇等,都要求全體教師參加。學院每年常規性地組織專著、教材、譯著、案例、專題報告出版,有計劃地把廣大教師的科研成果化。此外,學院內部經常舉辦有關教學、科研、實踐等方面的某一專題研討會,如教師職業生涯研討會、青年教師成長與職業發展研討會、案例教學與開發研討會、實驗教學與實踐教學專題研討會、精益課堂建設研討會等,每次專題研討會集中解決一個問題,效果很好,深受廣大教師歡迎。此外,在教學上,學院採取課程組形式,對“問題教師”採取集中會診方式,幫助教師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四採取多種形式促進教師參與實踐,返躬教學和科研

  教師參與實踐的形式很多,如直接創辦經營實業、獨立董事或監事等形式的企業兼職、企業半年以上的掛職、企業顧問、承接企業委託專案、開發企業案例、實地調研等。雖然這些實踐形式在學院教師中都存在,但為兼顧教學、科研和實踐三個方面,我們特別鼓勵教師採取承接企業委託專案和開發企業案例兩種形式。目前,這兩種實踐形式已成為教師參與實踐的主導方式。為使得教學、科研、實踐三方面良性迴圈,相互促進,學院鼓勵教師將企業專案成果作為案例用於教學,此外不定期出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案例庫》,每個案例都享受與其他科研成果相同的激勵政策,納入考核體系。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