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彼此雙贏的相處方式

  有一句俗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確實,誰都存在著缺點和不足,但只要我們懂得合作互助的道理,就能彌補自身的缺點和不足。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天,天主對一位名叫雙的瞎子和一位名叫贏的瘸子說:“你們沿著我指的這條路一起出發,在規定的時間內最先開啟天堂門的人,我可以滿足他一個願望。”

  比賽開始後,雙因為眼睛看不見路,所以只能一步一步地摸索著往前走;贏雖然能看見路,但因為腿不從心,所以也只能一步一步地緩慢前移。見距規定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贏就對雙說:“咱倆腿眼合作,取長補短,一起奔向天堂門,如何?”

  雙開始並不同意,但到了後來,見規定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同意了合作。於是,雙背起贏,變成了贏的腿;而贏則負責給雙指路,變成了雙的眼睛。

  兩人的合作加快了前進的速度,最終在規定的時間內,一同打開了天堂門。天主微笑著說:“恭喜你們,你們因為彼此的相愛和互助,終於成功地打開了天堂之門。現在,我滿足你們的願望。”於是,雙和贏取得了雙贏:雙見到了光明,而贏則變得行走如飛。

  有人也許會說,寓言故事是虛構的,不足為訓。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件真人真事。

  晚清時期,有一位叫林紓的才子。林紓自幼嗜書如命,受私塾老師薛則柯的影響,深愛中國傳統文學,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林紓雖然中了舉,可是連續七次進京會試,都沒能實現進士夢。絕望之下,林紓放棄了仕途,專注地做起了自己的文學夢。

  1897年,為了幫助先後經歷了喪母亡妻之痛的林紓解脫,林紓的幾位好友邀請林紓一起翻譯外國書籍。朋友魏翰知道林紓雖然不懂外文,但漢語古文好,文筆美,而曾留學海外的另一朋友王壽昌雖然漢語基礎不佳,但外文好,於是就找來了一本《茶花女》,先由王壽昌口述情節大意,而後由不懂外文的林紓加工成漢文譯本。

  王壽昌和林紓合作的漢文譯本,取名為《巴黎茶花女遺事》。該書出版後,受到了讀者的極大歡迎,立即風靡全國,一時洛陽紙貴。受此鼓舞的林紓沿襲此法,在隨後的20多年裡,與王壽昌以及其他曾留學海外的朋友們攜手合作,一共翻譯了180餘部英文、俄文、西班牙文和法文等外文小說。至此,根本不懂外語的林紓,竟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文壇的翻譯泰斗;而林紓的合作者,也從合作中獲得了自己希望獲得的東西。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上的萬事萬物,都存在著缺點和不足。認識到此,我們就該像瞎子和瘸子、王壽昌和林紓那樣攜手合作,以對方之優來消弭自己之劣,以自己之長去彌補對方之短。惟有如此,我們才能獲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