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參加演講比賽時的技巧
演講是以宣傳鼓動為目的,演講者面對廣大聽眾,以口頭語言為主要形式、非口頭語言態勢語言為輔助形式,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系統、鮮明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並互相交流資訊的真實的帶有藝術性的嚴肅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叫演說或講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學生參加演講比賽,有一些問題是比賽前就應該充分考慮到的。將自己做評委時的幾點想法總結如下:
一、內容要合適。
主題是演講者在演講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觀點,它體現著演講者對所闡述問題的總體性看法,是整個演講的“靈魂”和“統帥”。題目與內容的選擇有文題相符、大小適度、遣詞得體、合乎身份四條原則。主題演講比賽,演講的主旨是賽前規定好了的,要求演講的內容必須正確、鮮明、集中、深刻。
二、語言要生動感人。
好的演講稿,語言一定要生動。如果只是思想內容好,而語言乾巴巴的,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講稿。毛澤東、魯迅、聞一多的演講,既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又有生動感人的語言。語言大師老舍說得好:“我們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語言表達出來。若是表達不出,誰能知道那思想與感情怎樣好呢?”因此在修改文稿的時候要仔細斟酌,反覆推敲。
三、規則要熟悉。
作為比賽形式的演講,都有一定的規則要求。主題演講比賽的要求一般分為演講內容、語言表達、形象風度、演講效果幾個方面。比賽選手賽前必須充分了解這些規則要求。有的演講比賽包含一項“時限”分,演講比賽每個選手上場時都有一定的時限,一般超時或缺時30秒-1分鐘以上都要酌情扣分的,這就要求參賽選手賽前必須對照規則要求的時限適當增刪自己的稿件並做好“試講”。
四、稿件要通俗易懂。
演講是要讓聽眾聽懂的,如果使用的語言講出來誰也聽不懂,那麼這篇演講稿就失去了聽眾,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講的作用、意義和價值。魯迅也說過,“為了大眾力求易懂”。列寧說過,“應當善於用簡單明瞭、群眾易懂的語言講話,應當堅決拋棄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外來的字眼,拋棄記得爛熟的、現成的但是群眾還不懂的、還不熟悉的口號、決定和結論”。為此,在指導學生寫演講稿的時候強調語言要做到通俗易懂。
五、選手要背熟稿件。
常常看到一些演講者由於對稿子不熟,在臺上卡殼、冷場,這是演講最忌諱的事情。因此要求演講者充分熟悉演講稿,背得熟,並能正確把握文稿的內在涵義。儘量創造條件,讓演講者多進行“演習”,發現不足之處及時糾正,以不斷提高演講的效果和水平,同時也能使演講者克服“怯場”等心理障礙,穩定情緒。要熟悉稿件就得多練。一些人認為,好口才是天生的,其實不然,好口才是練出來的。有道是“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演講成功的祕訣就在於“勤講多練”。
六、態度要端正。
作為參賽的選手,首先必須端正自己的比賽態度。演講採取的方法和形式,大體有如下四種:照讀式演講、脫稿式演講、提綱式演講、即興式演講。演講比賽一般應是脫稿式演講,而能否脫稿演講,則是一個參賽選手的態度問題。既然報名參加了比賽,那麼在賽前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演講的內容必須牢記在心裡,看著講稿來演講是絕對不行的。其次,演講比賽中參加選手的普通話水平是重要的評分依據,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考察了參賽者的態度問題,主題演講比賽,演講者的稿件是賽前寫好並且記住的,即使有讀不準的字詞,也可以事先查好再讀準。
七、技巧要把握。
演講是一門藝術,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搞清演講與朗誦、報告的區別。演講不同於朗誦。演講與朗誦的範疇不同,演講屬精神實用藝術,側重於宣傳鼓動,朗誦屬表演藝術,側重於欣賞;演講的選題有很強的現實性、時代性,朗誦的材料有很大的超越性;演講講究激情,其語言有特殊性,有生活化的舞臺語言,有舞臺化了的生活語言,演講一定要有激情點高潮,朗誦追求意境,其語言屬舞臺表演語言。演講也不同於一般的報告。內容上,報告注重政策性、權威性、指導性。演講注重典型性、鮮明性;語言上,報告要求樸實,感情表達不要求大起大落,基調平穩。其次,要注意一些細節。如熟悉場地,熟悉聽眾,熟悉講稿,語速適當,身體態勢語言要得當,形式合理等。
八、儀表要端莊。
演講者是以其自身出現在聽眾面前進行演講的。這樣就必然以整體形象,包括體形、容貌、衣冠、髮型、舉止神態等直接訴諸聽眾的視覺器官。而整個主體形象的美與醜、好與差,在一般情況下,不僅直接影響著演講者思想感情的傳達,而且也直接影響著聽眾的心理情緒。這就要求演講者在自然美的基礎上,要有一定的裝飾美。而這裝飾美不同於舞臺藝術的性格化和藝術化的裝飾美,是以演講本人為依託的現實的裝飾美,要在符合演講思想情感的前提下,注意裝飾的樸素、自然、輕便、得體,注意舉止、神態、風度的瀟灑、大方、優雅,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思想感情的傳達,有利於取得演講的良好效果。學生在參加演講比賽前,最好自己認真檢查一番,也可讓同學、朋友幫忙“審查”一下。
九、稿件要“上口”、“入耳”。
確定稿件,要求學生選材從身邊的事寫起,稿件一定要寫自己的心之所想,是有感而發的東西,特別強調寫演講稿一定要口語化。“上口”、“入耳”是對演講語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演講的語言要口語化。演講,說出來的是一連串聲音,聽眾聽到的也是一連串聲音。聽眾能否聽懂,不但要看演講者能否說得好,更要看演講稿是否寫得好。如果演講稿不“上口”,那麼演講得再好,也不能使聽眾“入耳”。演講稿的“口語”,不是日常的口頭語言的複製,而是經過加工提煉的口頭語言,要邏輯嚴密,語句通順。在修改演講稿時,我把學生寫的長句改成短句,把倒裝句改成正裝句,把單音詞換成雙音詞,把聽不明白的文言詞語、成語改換或刪除。演講稿修改完後,我讓選手念一念,我聽一聽,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了,如果感覺不那麼“上口”、“入耳”,就做進一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