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當前古箏考級現象引出的思考

內容摘要:古箏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本文旨在通過對現在古箏考級現狀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利於古箏藝術的普及教學更為健康發展的建議,以求與專業人士共同探討。

關 鍵 詞:商業性,功利性,素質建設,考級規範化

 

    箏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它因造型優雅、音色典雅柔美,極富神韻而贏得大眾的青睞。古箏發展至今所興起的“熱潮”是其他任何中外樂器所不能比擬的。其成就也令人感到十分欣喜。具體體現在:箏藝資料的發掘整理、各流派曲目的收集;從民間走向專業學府,步入藝術的殿堂;箏表演技藝的飛躍,創作曲目的豐富,器樂改革等方面的成就確實是形式喜人。然而在在箏藝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也影射了許多令人遺憾的憂慮,它將影響箏藝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所以為使古箏藝術的普及教學能更為健康的發展,我們有必要從古箏考級的現狀方面作一些思考與探討。

    古箏考級的商業性、功利性

    由於“古箏熱潮”的掀起隨之帶來的商業性與功利性是顯而易見的,具體在:“考級熱”現象中就有明顯的體現。考級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正如方教授所言“考級是件大大的好事,我國不考試就不會受到重視,不重視就不可能普及,不能普及就談不上提高”。①國家確定了等級分明的藝術水平標準,目的是希望通過考級來提高全民的藝術素養。然而我們現在看到的考級狀況卻並不令人樂觀。現在的考級考點眾多,考試的要求很低。我曾在某報紙上看到一則對考級現象的報道說:某孩子一首曲子就斷斷續續的彈了兩句,考官就讓其通過了,並對此發表了一些“感慨”;還有說考級點考官具備“多能”的本事,可以同時為鍵盤、絃樂、管樂擔任主考;考級點的考級結果幾乎都是百分之百的通過率等現象。這說明現在的藝術考級純粹變成了一種追求考試分數的功利目的和追求商業利潤的經濟目的相結合而形成的社會性活動。儘管考級以教育的形式出現,但它是以高考競爭和經濟效益為基礎的。延續至今,考級和藝術考試都已經和初衷是背道而馳了,越來越功利的考級很難考出我們的民族素養,反而有可能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藝術的陰影。

     針對現在的“考級熱”的弊端,我們古箏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如何來改進這種不利於古箏藝術發展的因素。在此筆者有如下觀點:

    一、加強古箏師資隊伍的技能與素質建設

    古箏教學隊伍是一個複雜的群體,他們中有專業院校的教授,講師,以及學生們。也有不少流於民間有較長箏齡的“民間藝人”,還有的是某些專業團體效益不好改弦易調的人們,在自己的專業上或許有所長,而在箏藝上還是學步入門的外行,由於在“古箏熱”效應的誘惑下動心了,繼而加盟到這個瘋狂的淘金行業來。有的受到這利益的驅使甚至於放棄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辭辛勞的施教四方。其所得報酬與施教於人的功德實不相稱。做為老師施教於人,取得一定的報酬無可厚非,但要對得起那份收入,對得起學生及家長。我曾遇到過這樣的學生,她的老師一開始教她,就是彈考級曲《鳳翔歌》,在整個教學中,很少對學生講解基本樂理知識,連演奏中常用的按滑音的二度、三度音程的變化關係也不向學生闡述,學生對按滑到什麼程度完全沒概念。老師要求也不高,不管按音也好滑音也罷,只要左手把弦按了一下就算過了,無所謂標準,也無所謂音準可言,如此學習能收到好的效果嗎?但奇怪的是這樣的學生也能在考級裡過關。學生在學習中經常處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亦步亦趨的學,這樣能培養出好的學生嗎?多數教學都是在迎合考級,迎合家長求快好高的思想而學,不注重基本功,不住重音樂的內涵與表現力,考什麼級,就只學那兩首曲目,除此之外,一概不教。真可謂“學以致用、立杆見影”。所以我希望我們古箏文藝工作者不要太過功利,太過重錢份。而應加強自身的技術修養與素質修養,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二、將考級規範化

   1、由文化部門頒佈可行實效的考級管理章程,統一制定教學大綱、統一教材、規範考級標準,對指導老師也可實行考證上崗。

   2、轉化和改造現存考級機構的職能,由各自為政的“全面抓”、“樣樣鬆”的格局轉化為權威、規範的考級執行部門。

   3、由文化局、物價局、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在調查論證後統一考級收費標準,使各考級機構和執行單位從經濟競爭中的“沼澤地”拔出“腳”來,避免收費“暗箱”與“黑洞”。讓考級考官“勞有應得”“取之有道”。
4、從“大一統”的藝術考級格局中走出來,細化考級內容,對不同考級物件實施“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等不同的教育理念,制定不同的考級標準,實施雙軌和多軌考級制度,使國民的藝術素養在普及提高的基礎上注重選拔和加強專業藝術人才的培養。

   5、評測專案實行“演奏技巧”“音樂表現”雙行線。技巧評估強調“正”(演奏方法)“準”(識譜與音準)“鬆”(演奏鬆弛熟練)等要求,音樂表現測評強調“理”(詮釋合理)“情”(富有表情)“形”(表演形象)等方面,讓考級鑑定真正成為學生藝術學習的指明燈。 ②

   三、樹立良好的師德風範

   許多老一輩古箏教育家對學生都是細緻耐心,關懷備至。例如古箏大師婁樹華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好老師,除教箏藝之外還會對學生諄屬為人的德行規範。儘管時代不同,但我們並不排斥一個良好的社會風尚和道德的建立與推廣。前輩的優良師德風範也應與箏藝一樣代代相傳。不論是那個層次的老師都有責任加強自身的藝術行為修養,把自己最優秀的藝術造詣和德行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為弘揚民族文化和箏藝奉獻自身力量。

參考文獻:

[1] 丁丁/王曉琳《為中國藝術考級把脈》2005-10-13 藝術教育 中國高等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