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禪佛語錄
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精選
1 佛說成佛,終不自以為有少法可得。
2 欲見本性,必應離名絕相,破其我見。
3 我見不除,便生分別心,而起念即著相矣。
4 知謹言慎行,便不錯因果而無掛礙。
5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節虛心是我師。
6 道不遠人,人自遠之。
7 人情世態紛紜往復,安危苦樂隨遇而安。
8 以不著相故,雖事來即應,而天君泰然不為所動;以相非斷滅故,雖心不著相,而條理秩然毫無廢事。
9 我佛原為度世而來,故所說法,無不世出世間一切攝盡,惟須融會貫通如是真實之義,則事事皆可奉持,時時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處處皆是佛法矣。
10 無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
最新
1 身心以自性為見。自性本來清淨,湛然空寂,與空寂體中,能生此見,心無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滅,自然清淨,以清淨故,能生此見。如明鑑中雖無像能見一切像,明鑑無心故。
2 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
3 不可見,了了見;無有知者,無不知者。
4 體寂湛然,無有去來,不離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5 於無分別體中,具有恆沙之用,而能分別一切,無事不知。
6 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
7 法身自在無方,觸目無非正覺。
8 法性本無青黃,眾生謾造文章。
9 對境心常不起,舉足皆是道場。
10 佛與眾生不二,眾生自作分張。
11 法性本來空寂,不為生死所絆。
12 煩惱即是菩提。
13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無住。
14 迷現量則惑苦紛然,悟真性則空明廓徹。
15 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該攝內外,能廣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滅,求之不得,棄之不離。
16 透水月華,虛而可見;無心映象,照而常空。
17 雖即心即佛,唯證者方知。然有證有知,則慧日沉沒於有地;若無照無悟,則昏雲掩蔽於空門。
18 但一念不生,前後際斷,照體獨立,物我皆知。
19 然迷悟更依真妄相持。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勞形,若體妄即真,似處陰而影滅。若無心妄照,則萬累都捐,若任運寂知,則眾圓起。
20 語默不失玄微,動靜豈離法界。
集錦
1 悟寂無寂,真知無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雙融之中道。無住無著,莫攝莫收,是非兩忘,能所雙絕,斯絕亦絕,般若現前。
2 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來具足。
3 迷則人隨於法,法法萬差,而人不同;悟則法隨於人,人人一致,而融萬境。
4 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處處認真,無一塵而非佛國。
5 言窮慮絕,何果何因;體本寂寥,孰同孰異。唯忘懷虛朗,訊息衝融。
6 觀心得悟,一切俱了。
7 境無自性,由見而有,不見即無。見無自性,由心有動,不動即無。動無自性,獨由不覺,覺則不動。
8 若能觀心,知心無起,即得隨順入真如門。
9 攝心一處,便是功德業林,散慮片刻,即名煩惱羅剎。
10 佛心豈有他,正覺覺眾生。
11 好惡是非,一時都放,則心無住處。心無住處,則無有心,即無有心,亦無無心,有無總無,身心具盡。身心盡故,泯齊萬境。萬境無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無不寂。以寂為體,體無不虛,虛寂無窮,通同法界。法界緣起,無不自然,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12 由心淨故得身淨,非身淨故得心淨。
13 不起罪業,不起福業,不起無動業,是名供養佛。
14 菩提心轉勝堅固,成無上道,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悟。
15 莫把庭花類此身,庭花落後尤逢春,此身一失知何處,三界茫茫愁煞人。
16 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鹹歸死。
17 一念永歇,直至無生,頓證菩提,毫無羅嗦。
18 自性本來清靜,煩惱菩提,生死涅盤皆是假名,原不與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夢幻泡影。
19 不應隨一切幻事的生、住、異、滅,而起欣厭取捨。
20 通身放下,如同死人,自然根塵識心消落,貪嗔痴愛泯滅。
21 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萬緣放下。
22 內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23 境來便掃,掃即放過,善惡之心,隨心轉變。
24 一念不生,虛靈寂照。
25 清淨本然,了無一物,名曰悟。
26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絕見聞知覺。
27 清淨心中,本無一物,更無一念,凡起心動念,即乖法體。
28 下手時,須至苦至毒,方始不虛付授也。
29 心不厭細,功不厭繁,事不厭周,法不厭備。
30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