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歷史人物故事
人們對歷史的印記很大程度上是從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而來的。歷史故事具有生動的情節和豐富的內容,很容易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印象。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信念無敵
1900年初,德國舉國上下都在關注著這樣一個讓人驚心動魄的冒險活動——獨舟冒險穿越大西洋。
這是一個勇敢者的遊戲,與大海搏鬥就是一場生死未卜的賭博,許多人都望而生畏。然而,一批批勇士,陸陸續續,還是奮不顧身地踏上了冒險的征程。
人們在欽佩這些勇士的過人勇氣之餘,無不期待他們平安歸來。可隨著活動的開展,人們還是失望和痛苦起來,因為噩耗總是不斷傳來。在這次冒險活動中,先後有100多名勇士,相繼葬身,無一生還。冒險活動最終以失敗告終。這次活動的最終結果,似乎在向人們昭示著這樣一個不容質疑的殘酷現實:獨舟穿越漫長無比、凶險難測的大西洋,絕不可能。
一時,輿論譁然,大家紛紛出來指責,一致認為,這項事業純屬胡來,人的體力根本不可能勝任這樣的遠洋橫渡。
人們都沉浸在悲痛與失望之中,無不慨嘆這件事情的荒謬。這時,一個青年人卻挺身而出,提出截然相反的觀點——獨舟冒險穿越大西洋是完全可能的。在他看來,那些勇士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肉體上不能勝任,而是敗在了精神上。也就是說,他們不是死於體力上的限制,而是死於精神上的崩潰,死於在冒險中產生的恐慌和絕望。他堅信,一個人,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就完全可以勝利完成這次冒險活動。
這名提出相反觀點的青年名叫林德曼,是一名從事精神病防治的醫學博士。林德曼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原來,他在治療精神病的實踐中發現:許多精神病患者都是些喪失了信心,缺乏毅力,感情脆弱的人,他們受不了外界的壓力,從而導致了心理上的紊亂。甚至身體健康的人,由於心理上的原因也會使自身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種疾病。最後,林德曼博士立下這樣一個結論:一個人只要對自己永遠持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體上的健康。
他的觀點一經提出,人們大為震驚和不解,更難以信服。為了驗證自己的觀念,說服人們,林德曼博士不顧親人和朋友的堅決反對,決定親自作一次橫渡大西洋的嘗試。
1900年7月的一天,林德曼博士獨自一人架著一葉小舟駛進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開始了他獨舟橫渡大西洋的偉大壯舉。
航行很快就遇到了困難。在咆哮的大西洋上,一葉小舟會是怎樣艱難地航行著?大西洋上,不時巨浪滔天,狂風大作,將他的小船打得搖搖晃晃。後來,小船的桅杆折斷了,船弦被海浪打裂了,船倉進水了,眼看船就要沉沒。船倉內,只見林德曼博士一邊把舵把緊緊地系在腰際,一邊騰出手來舀船倉裡的水……面對著驚濤駭浪,他神情堅毅,毫無畏懼。
這次航行,他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多次瀕臨死亡,眼前時常出現幻覺,甚至連運動感也處於麻木狀態。有時,他真的絕望了,但每當這個不好的念頭在心中一閃,他馬上大聲自責:“懦夫,你想重蹈覆轍,葬身此地嗎?不,我一定能夠成功!”
生的希望和求勝的無比堅定的信心,讓林德曼無比堅強,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地橫渡了大西洋。
實驗取得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成功,許多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動。他成功歸來後,向人們這樣訴說他內心的真實感受:“我從內心深處相信我一定會成功。這個信念在艱難中與我自身融為一體,它充滿了我周身的每一個細胞……結果,我成功了。”
林德曼博士的心理實驗向我們昭示著這樣一個真理:
一個人只要對自己不失望不放棄,永遠對自己充滿信心,精神就不會崩潰,就有可能戰勝一切困難,取得成功——信念無敵。
篇二:一個戰勝皇帝的德國老人
1888年,德國正式進入普魯士大帝威廉二世的統治時代。經過十幾年改革的德國,經濟騰飛,軍事迅猛膨脹,已經成為新的歐洲強國。年輕氣盛的威廉二世更是霸道得不可一世。
在戰場上威風凜凜的威廉二世有個好習慣,就是閒暇時間喜歡獨自坐在書房裡博覽群書。為了方便,他在柏林波茨坦皇城旁邊建造了一所豪華的書房。
幾天後,正在書房讀書的威廉二世,突然聽到嘎吱嘎吱的響聲,他讀書的興致完全被打攪了,他開啟窗戶一看,對面是一座用風車作動力的磨坊,在風力的作用下,磨坊外的風車嘎嘎吱吱地旋轉。
威廉二世氣憤地對手下的官兵說:“去告訴磨坊主讓他搬到別的地方去。”官兵得令後,馬上找到磨坊主,氣焰囂張地說:“皇帝命令你兩天內搬離波茨坦,否則後果自負。”
磨坊主是位60多歲的德國老人,聽到官兵的叫囂後,沒有反駁,還是安靜地幹著手頭上的活。兩天後,官兵吃驚地看到,磨坊的風車還在旋轉。
官兵們勃然大怒,要對老人無禮,老人理直氣壯地說:“我家祖祖輩輩都在這裡養家餬口,為什麼新國王來了,我就要搬走?要嫌棄這裡喧鬧,那他搬走好了。”
什麼,你竟敢讓皇帝搬走?簡直是膽大妄為,官兵們欲大發淫威。沒想到老人完全不懼怕官兵,底氣十足地說:“俾斯麥首相十幾年前就頒佈了法典,保障居民的權益,你們不能欺人太甚。”
說完,老人坐在門口,以死抵抗官兵的入侵。霸道的官兵執意把老人抬走了。萬般無奈之下,老人一紙訴狀遞交到國家司法機構——法老院,把皇帝告上法庭,開啟了平民百姓狀告當朝皇帝的先河。
法老院衝破重重阻力還是受理了此案,開庭那天,執法官問老人:“究竟是先有磨坊還是先有書房?”老人答,先有磨坊。執法官斬釘截鐵地說:“到此事情就簡單了,按照先入為主的慣例,要搬只能搬書房。”
老人聽到判決結果老淚縱橫,他成為德國曆史上第一個靠法理戰勝皇帝的平民百姓。
威廉二世知道結果後,極為震怒,欲給執法官施壓。首相俾斯麥趕緊進言:“大帝,我們要想讓德意志帝國更加強大,就必須遵循法理原則,否則十幾年的改革成果將前功盡棄。”
經過三思後,威廉二世最後服從了執法官的判決,將書房搬到了別處。在威廉二世統治時代,德意志也正是靠著法理的引擎,極度膨脹,迅速崛起為歐洲新的霸權國。
後來,老人的磨坊得以儲存到今天,成為波茨坦著名的旅遊景點,磨坊裡豎立著一個慈祥而倔犟老人的雕塑,上面刻著:一個戰勝皇帝的德國老人。
一個小小的磨坊敢於和威嚴的皇宮相對而生,這或許就是德國崛起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