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因讀書而成功的名人事例

  古代很多名人用他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讀書是可以創造成功的。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了熱門的古代名人因為讀書而獲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賈逵是東漢時的著名學者,從小就聰穎過人。他非常喜歡讀書,但由於家貧而上不起學。有一天,姐姐正帶著賈逵玩耍,對面學堂傳來了老先生給學生們講課的聲音。姐姐靈機一動,帶著賈逵悄悄來到了學堂旁邊,想讓弟弟在學堂外面偷聽。學堂外邊有道籬笆牆,賈逵個子小,姐姐就把他抱起來,站在籬笆外聽講。回家後,小賈逵就用借來的筆墨把學到的內容記在自己製作的木片上,反覆溫習。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他也記在木片上,主動請教別人。就這樣,賈逵到十多歲的時候,就成了名聞鄉里的小先生了。

  篇2

  邴源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邴源是個求知慾很強的孩子,可是家裡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說拿錢供他讀書了!

  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聽到從裡面傳來的讀書聲。一天,他從私塾門口路過,想起讀書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來。私塾先生聽到他的哭聲,走過來問他怎麼了,邴源抽噎著說:“我真羨慕那些能讀書的孩子,我的家裡很窮,沒有能力供我讀書,因此我的心裡很難過,就哭了起來。”私塾先生聽後,覺得象邴源這樣渴望讀書的孩子很難得,就對他說:“孩子,你要是真想讀書,就到我這裡來吧,我不收你學費。”邴源一聽,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連連向老先生表示感謝。

  邴源天資聰穎,再加上讀書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學會了其他孩子幾年才能學會的東西。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汲取知識。長大後的邴源依然很愛讀書,經常到各地去拜師求學,後來他的學問日益增多,向他求學的人也多了起來。

  篇3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時候是個既聰明又可愛的孩子。誰知,他5歲那年,不幸得了天花,這場病使唐汝洵的世界從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麗風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夥伴們臉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他痛苦極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適應了沒有光明的日子,並且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

  哥哥們上課的時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細地聽,用心地記。雖然他很堅強,但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因為他看不見,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時候,課文很長,他憑耳朵聽根本就記不住先生講的內容,只好學古人用結繩記事。他還喜歡上了詩歌,因為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體味到。經過不懈努力,唐汝洵終於成為了明朝著名的學者和詩人。

  篇4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學者,他學識淵博,在經學、史學、音韻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的造詣,是當之無愧的一大名儒。顧炎武從小就勤奮學習,對待學問非常認真。長大後,每當外出旅行時,他都用馬或騾子馱著沉甸甸的書,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遊歷中,顧炎武還非常重視第一手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如果他走到某地,發現那裡的地理、風俗等情況與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會開啟相關的書本進行核對、校正。顧炎武就這樣手不釋卷,刻苦攻讀,終於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顧炎武憑著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眾多學術領域成就非凡,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

  篇5

  路溫舒是西漢時人。他幼年時家裡非常貧窮,靠放羊為生。他很有志向,雖然買不起書,但經常從別人那裡借書來看。可借閱的書總是要歸還的,路溫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冊書帶在身邊,一邊放羊一邊讀書,那該多好啊。有一天,路溫舒去放羊,偶然發現蒲草的葉子很寬。他靈機一動,心想:蒲草的葉子這麼寬,要是把它們編成席子,這樣不就可以在上面寫字、抄書了嗎?於是,路溫舒趁著放羊的時候割草、編席,然後再把借來的書抄在編好的席上。通過這種方法,他積累了很多知識,最終成為西漢有名的法官。


1.讀書使人成功的故事

2.讀書成功的事例

3.關於名人讀書而成功的故事

4.關於讀書而成功的故事

5.讀書可以助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