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健身小常識及常見誤區
在這個生活節奏超過的大都市裡,人們的閒暇時間很少,但是為了自身的健康,人們總是抽出一定的時候來健身。那麼當中的一些常識大家知道嗎?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日常健身常識
練哪裡就能減哪裡的脂肪嗎?
錯。這個想法相當幼稚,而且不現實。只有合理、適度的器械訓練才能有效地進行無氧代謝和有氧代謝,達到減肥的目的。“合理”強調的是用科學的方法對全身各部位肌肉進行訓練,而不是隻針對某一個部位:“適度”則是指每次訓練時運動量不超過身體的負荷。
空腹運動能否消耗脂肪?
如果時間是清晨,完全可以,但條件必須是你身體沒有什麼不適。空腹運動時,人體器官會消耗儲藏在肌肉和肝臟裡的脂肪、蛋白質與糖,所以時間絕對不能過長,否則反而對身體無益。
每週運動幾次為宜?
2至3次。每次約45分鐘至1小時。如果每天只運動10分鐘,會不會顯得微不足道?
運動量的大小與身體得益多少有關,但少總比沒有好。類似於體操這樣的輕微運動,同樣有利於維持肌肉的緊張度和關節的靈活性,有助於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運動是體能消耗的主要原因嗎?
不是。人體基本的新陳代謝要消耗掉人們所吃食物的60%-75%,消化佔用了10%,人體的運動對普通人而言只佔消耗量的20%-30%.
是不是必須在早晨做操?
其實,每個人應該按照自身的感覺決定做操時間。早上起床時,肌肉還沒有“熱”,如果馬上做操會感覺不太靈活,不夠柔軟。“早操”不一定能使人一天都精神飽滿,一些過於劇烈的運動還會引起痙攣。
器械訓練和健美操的關係是“井水不犯河水”,這種觀念對不對?
當然不對,但這種觀念導致的尷尬局面在健身房裡的確存在。其實,男性跳健美操同樣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柔韌性和協調性,女性通過器械訓練不但可以訓練耐力、速度,還可改善體形、增強活力。無論放棄哪一種運動都是非常可惜的。
在情緒不好時去健身,合適嗎?
人的情緒會直接影響人體機能的正常發揮,進而影響心臟、心血管及其他器官。不良情緒只會抵消運動帶給身體的健康效果,甚至產生負面影響。
年齡不同,選擇的健身專案也應不同?
是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正常人的精力和體力會發生改變,對運動的耐受力與反應也產生差異。20歲左右,適合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拳擊、各種對抗性強的球類運動。30歲左右,正值壯年,可進行攀登、踏板、武術等運動。40歲左右,選擇爬樓梯、網球、游泳等強化全身肌肉。50歲左右,人的精神和體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適合划船、打高爾夫球等較溫和的運動。
常見健身誤區
誤解1:沒有“疼痛”就沒有收穫
疼痛是身體該處出問題的訊號。鍛鍊過程中感到疼痛應減低、減慢運動,直到停止鍛鍊。要發達肌肉、增強耐力,多少應該經受些不適,但那絕不應是疼痛。
誤解2:熱敷可使損傷處痊癒快些
運動損傷如腳踝扭傷之所以疼痛,是因為傷處內出血及腫脹,熱敷加速血液迴圈,只會加重出血及腫脹。正確的處理是損傷24小時之內冷敷如冰塊,24小時後用熱療來減輕疼痛和腫脹。
誤解3:跑步是最好的健身方法
沒有哪一種健身方法是最好的,對青少年來說,儘可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追求“最好”,可能是想取得效果“最快”。求快也是一種誤解,取得健身效果需要時間和耐心。
誤解4:如果你不是每天1小時、每週5天鍛鍊,做什麼都白做
不要相信這種偏激的理論。事實是,即每天堅持鍛鍊一點點時間也會有很多益處。研究表明,每週兩三次半小時的行走就能明顯減低心臟病發病率、降低血壓、緩解壓力以及增強精力和免疫力。
誤解5:只要你小心注意,鍛鍊前不做熱身運動也可以
大錯特錯!訓練前、後輕柔地伸拉及放鬆肌肉最能防止多種嚴重運動損傷的發生。
誤解6:節食就能減肥
並非如此。超過90%的靠節食減輕體重的人會反彈。節食只是暫時少吃,並未改變作的飲食習慣。應建立科學的飲食習慣,並要記住真正能減輕體重的是長期的體育鍛煉。
初學者健身計劃表
週一、訓練部位:胸肌中部、肱三頭肌。
槓鈴平臥推2×20RM
啞鈴飛鳥2×20
拉力器夾胸2×20
蝴蝶夾胸2×20
重錘下壓2×20
啞鈴俯身臂屈伸2×20
週三、訓練部位:背闊肌、肱二頭肌
重錘坐姿下拉2×20
坐姿划船2×20
站姿啞鈴俯身划船2×20
站姿槓鈴彎舉2×20
坐姿啞鈴彎舉2×20
週五、訓練部位:三角肌、腹肌。
槓鈴坐姿推舉2×20
啞鈴前平舉2×20
啞鈴側平舉2×20
啞鈴俯身側平舉2×20
仰臥起坐1×25
山羊挺身1×25
週六、訓練部位:腿部。
深蹲2×20
腿舉2×20
坐姿腿屈伸2×20
俯臥腿彎舉2×20
提踵2×20
看過日常健身小常識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