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黑板報

  法制教育,人生的預防針。我認識到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淡薄,好奇心、求知慾強,在很多沒有開化的領域還不懂真善美,還不懂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當。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法制黑板報相關內容,僅供大家參考和學習,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未成年人犯罪始於不良行為

  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實際是一些不良習慣從輕到重的不斷強化過程,若不注意用道德、法律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不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用社會公德、傳統美德、學生守則等來要求自己、管理自己、薰陶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法律意識,而沾染上不良習慣、不良行為,不加管束,任其發展,必然會嚴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這方面教訓和事例枚不勝舉,青少年朋友要注意啊!

  俗話說,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這是一個最通俗的比喻,一個人不注意克服小毛小病,必然會變成大毛大病。不妨我們從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加以剖析,看看不良行為的危害性,進而提高預防不良行為的自覺性。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地矯治,很容易從不良行為逐步發展到違法犯罪行為。

  :吸菸——易傷害健康、誘發犯罪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菸、酗酒。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菸酒。”之所以把吸菸作為不良行為加以預防,一是由於未成年人無經濟來源,為了達到吸菸的目的,他們會想方設法弄錢。從司法實踐看,少年因吸菸而誘發的盜竊、搶劫犯罪屢有發生;二是吸菸容易誘發不良交友。有的未成年人犯罪恰恰是從吸第一支菸開始的。

 

關於法制的黑板報圖片

  另一個重要的傾向是,一些不法商販和毒販勾結,在菸捲中注入毒品,採取零賣、賒賬等方式,向未成年人兜售,致使一些未成年人不知不覺染上了毒癮,為弄錢吸毒走上犯罪。

  :曠課、夜不歸宿——易受外界侵害

  案例:因為和大聲斥責自己的父母爭論了幾句,16歲的小朱一氣之下,悶頭衝出家門,整晚沒回家。一週後,警察找上門來,小朱在夜不歸宿的那天搶劫了6名學生。原來,小朱離家出走之後在網咖裡通宵上網,但又沒有錢,於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學。

  法官分析:不少例子表明,沒有確切原因的夜不歸宿,是臨近或正在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重要徵兆之一。據調查,在100個未成年犯中,絕大多數犯罪行為是利用夜晚的時間完成的,而且不少違法行為實施後,他們都沒回家。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經驗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並夜不歸宿,一旦發生問題,由於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監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酗酒----未成年人犯罪的促發因素

  案例:暑假時,三名職業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飯館吃飯喝酒。等吃完晚飯已經夜裡11點多,沒有公共汽車了,可他們身上的錢又不夠打出租車的。怎麼辦呢?藉著酒精的作用,有人提議:“乾脆截輛計程車回家,不給司機錢。”其餘兩人隨聲附和,還提出可以跟司機“要點兒錢”。於是三人打了一輛計程車到僻靜處,搶了司機的400元錢。但卻被巡警發現,三人當場被抓。

  法官分析:據公安人員講,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近30%的群毆、搶劫、強姦都與酗酒有關,很多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前還喝酒壯膽。另外,近5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酒精直接誘發的。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遠離酗酒是全社會的責任,家長要轉變對這種行為的寬容態度,把孩子的興趣轉移到健康的活動上。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減少社會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