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科技手抄報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最終要通過科技進步,實現農業現代化。如何搞好此項工作,在此提幾點看法: 一、領導重視。各級領導要把科技工作擺上議事日程,成立科技領導小組,制定農村科技計劃和規劃,對外聯絡、引進新技術、新成果。每年要撥出一定數目的科技專項金費,開展“科技宣傳日”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為什麼航空母艦能潛到水下航行
航空母艦潛到水下航行,在作戰時又可以浮上來供飛機起飛,這可以算是相當新奇的事情了。事實上,潛水航空母艦早就問世,德、日、英、美、法等國都曾經制造過。
1941年12月,珍珠港在遭到轟炸之後,不知道從哪裡又冒出幾架日本飛機,不等美軍反應過來,飛機便會呼嘯而去,消失在海天相連的地方。不到一年時間,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也先後出現幾架不知從哪裡來的日本飛機,旋風般轟炸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其實,這些飛機都是從日本潛水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只是因為這種潛水航空母艦載機相當少,不能形成較強的戰鬥力,所以沒有被人注意。
關於科技的手抄報圖片
20世紀70年代以後,伴隨對航空母艦生存能力要求的提高,潛水航空母艦也再度成為發展的物件。美軍正在研製的潛水航空母艦,就是在大型核動力潛艇上裝有一套特別的起飛裝置。起飛時,潛艇上浮,你開啟艙蓋,起重機沿滑軌開出艙外,升降臂上的抓鬥可以將垂直起降飛機抓起,再轉向艙外。飛機發動機在空中啟動,而當飛機達到起飛速度時,抓頭鬆開,飛機就會離開艦艇。降落時,飛機懸停在空中,並由抓鬥將其抓住,然後收回艙內,航空母艦又能潛入水下。據悉,這種集航空母艦和潛艇優點於一身的水下航空母艦,能攜帶6架垂直起降飛機及2架直升機,具有小型水面航空母艦同等作戰能力。
:常規潛艇為什麼不能長時間在水下
常規動力潛艇是以柴油機——蓄電池作為動力源的潛艇,分為大型潛艇2000噸以上、中型潛艇600~2000噸、小型潛艇100~600和袖珍潛艇100噸以下。這些潛艇水下航行時是由電池提供能源,所以不能在水下長久停留。
自從常規潛艇問世以來,人們對常規潛艇的推進方式進行了多種嘗試。但至今使用最多的、而且已經標準化的只有柴油機——蓄電池驅動方式,即潛艇在水面航行時靠柴油機推進,在水下航時靠蓄電池放電驅動電機推進。這種推進方式的最大缺點就是水下航速成低、續航力小,其原因是作為水下唯一的動力能源——蓄電池的容量有限。這樣,潛艇就要經常浮出水面,利用需要大量空氣才能工作的柴油發電機為動力進行水面航行,同時為蓄電池充電,以保證潛艇可以在作戰和規避敵方反潛兵力時有足夠的水下動力能源。
另一方面,由於常規潛艇的水下能源有限,艇上空調裝置的功率一般不是很大,而且保證艇員生存的氧氣再生原料數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安全時讓潛艇浮出水面可以利用與外界的空氣對流來調節潛艇的空氣。多年來,人們對改進常規潛艇的水下動力能源做了很多嘗試,其中最典型的是德國的沃爾特在1940年發明的氧化氫汽輪機。這種發動機利用一種叫過氧化氫的化學液體在二氧化錳等觸媒催化劑作用下產生大量蒸氣的原理,在水下用汽輪機推進潛艇航行。裝有過氧化氫汽輪機的潛艇在水下短時的航速可達26節;以20節的航速航行時,續航力可達110海里。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海軍曾經建造了一艘裝有過氧化氫汽輪機的XXII型潛艇,但還未顯示出優勢德國就戰敗了。戰後,英、美等國曾致力於發展利用過氧化氫發動機作為水下動力的潛艇,但因過氧化氫的價格極為昂貴,而且安全性太差,稍有不慎就會發生爆炸,加之當時核動力已經顯示出很理想的發展前景,於是過氧化氫發動機的研製被放棄了。
目前常規潛艇的水下動力能源仍舊是蓄電池,雖然各國都在發展其他容量更大一點的電池,如銀鋅電池、燃料電池和鈉硫電池等,但效果都不理想,至今常規潛艇仍要以20節左右的航速在水下航行,其航行時間最長也只能維持一二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