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禮儀懂禮貌手抄報

  文明禮儀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禮儀能使師生、生生間的關係更加和諧、融洽,使校園文明之風更加濃厚。做文明禮儀手抄報能夠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1

  圖2

  圖3

  圖4

  的資料

  一、學生文明禮儀常識

  行走禮儀

  1走路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樓、過樓道靠右行,出入教室、辦公室,會場等按指定線路走,不擁擠,出入各功能室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需要交談,應靠路邊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

  4行人互相禮讓,主動給長者讓路,主動給殘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讓路。

  5向別人打聽道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年輕人問路應選適當稱呼,如“老爺爺”、“阿姨”、“叔叔”等,然後再問路;聽完回答之後,一定要說:“謝謝您!”如果被陌生人問路,則應認真、仔細回答,自己不清楚,應說:“很抱歉,我不知道,請再問問別人。”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Sorry, I don't know. Please ask somebody else.

  二、文明禮儀故事

  1、孔融讓梨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

  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2、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亞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衝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誠請寬容我的不遜。”

  三、禮儀名言

  1 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

  2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 向老師說聲“好”,不困難;困難的是,要堅持向老師真心地說聲“好”。

  4 信則人任焉。——論語

  5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6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蘇軾

  7 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8 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洛克

  9 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塊汙漬,淨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10 有禮貌不一定總是智慧的標誌,可是不禮貌總使人懷疑其愚蠢。——蘭道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