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做人到永遠教學反思

  《誠信是金》主題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行為。在設計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做的比較好的地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一、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每一節課做起,敢於在師生關係的改善、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 設計的研究、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另闢蹊徑”、“獨出心裁”,讓課堂教學活起來。例如,我在講解《誠信做人到永遠》一課時,我認為教材的編排不合邏輯,因為我認為做誠信的人應該做到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於是我把第一節中“對人守信,對事負責”這一內容放到第二節“做誠信的人”的第一個要求,這樣改動教材編排,學生很容易理解。

  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給學生製造一些內容的懸念或有意的忽略學生感興趣的部分,使學生自己去探索,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我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程度,思維發展狀況,帶領學生主攻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疑點、要點,對於學生能自行解決的內容可以點到即止,這樣,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握了要點、解決了難點,弄清了重點,又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習網路要遵守法律時,針對學生的知識層面,我有意識的省去了在電腦上傳播病毒的危害,讓學生上網去尋找案例,討論進而得出答案,學生的探究熱情比我想象的還要高。

  三、在教學中我不會講得太詳細,而是更多地創設情境,誘發學生勤于思考。例如在上《禮儀顯魅力》一課時,我設計一個“家裡來客,媽媽不在家,要自己去接待”的例子,讓學生表演,從中體會待人接物的禮貌。達到不錯的學習效果。

  四、不讓電腦、投影螢幕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全部代替板書 。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可少,它在資訊量、視覺效果等方面確實比傳統的粉筆和黑板更具有優勢,但是,黑板在教師的教學中依然是不可缺的。其實,板書是教師教學的“濃縮精華”,教學內容的“螢幕”,更像是指引學生掌握知識的“引路牌”,是幫助學生開啟思維和想象的“鑰匙”。所以,我的每一節課都會有板書,我重視板書的設計,力求以最少量的字或符號反映出最深刻的內容。所以學生掌握知識牢固。這也成為我教學的亮點。

  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素質教育讓老師感到壓力越來越大。所以,作為政治老師,必須不斷適應形勢的需要,不斷去突破、創新。

  範文二

  《誠信是金》主題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行為。在設計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是:

  1、教學的設計教學過程上:我比較注重讓學生參與課堂,在動腦動手中學會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在課堂設計中儘量貼切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所說、有所悟。開頭我採用了故事匯入《狼來了》,學生個個都熟悉,自然匯入了課題“誠信是金”。接著講中外關於誠信的名言故事,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明白古今中外都對誠信很重視。它是做人最基本要求。然後設計了《比一比》把學生學習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我通過學生選出班上最講誠信的人以及他的事例,讓學生充分挖掘身邊的誠信的人與事,再通過反面事例對比讓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認識到誠實守信帶來的好處,不講誠信帶來的危害。充分利用了學生身邊的例項更具說服力。採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小節無害論”,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學會對知識的運用、整理。在互動探究方面主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儘量多地給學生髮言機會,使每位學生成了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在討論中澄清是非、明白事理,明白誠信的重要作用。同時還鍛鍊學生的膽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開闊思路,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不自知地接受誠信教育。

  最後採用宣誓,讓學生做一個有誠信的人。形式多樣,而每個形式都有實效。不足之處就是借鑑他人優秀的成果,自己突破較少。

  2、教學效果上:課堂氣氛比較濃厚,學生敢說肯思考。積極性較高,興趣較濃。形式多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在回答問題時總會碰撞出智慧的語言。不足之處就是在辯論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太過侷限,辯論過程只集中到幾個學生 ,其他學生參與辯論的較少。沒有把誠實的含義挖掘透,或者說還沒有很好地滲透“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觀念,這也是本節課的遺憾之處。

  教學建議:

  1、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有些同學往往會把“誠信”這兩個不起眼的字丟在後腦勺:作業不做好向老師撒謊;貪圖小便宜不退售貨員多找的錢;成績不好不說真話;答應別人的事不放在心上等等。課前讓學生收集誠信格言,課中通過講誠信故事、說身邊誠信故事、學生對“小節無害”、 “小節有害” 展開辯論等活動環節,讓同學們在活動中感悟誠信的巨大魅力。

  2、“誠實守信”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認識對與不對,要通過案例的分析,思考與交流的過程,最後落腳到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培養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

  範文三

  學生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學生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在課上,我利用孩子自己收集的和我收集到的種種誠信故事,激起他們對誠信的理解,在課堂上讓他們交流、討論,以此提高他們的興趣、促進孩子誠信意識的形成。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被激起,相信他們一定對誠信的內涵有個較為深切的理解,並相信會影響他們的今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