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體生產設計流程圖

  從近十年中國船舶製造業佔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船舶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上所佔的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船舶製造業的發展方向

  由大到強

  據船舶工業協會有關專家介紹,今年以來全球船舶市場需求出現較大變化。從船型看,集裝箱船成交量持續上升,其中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的訂造量增長更為迅猛;特種船、海洋工程裝備的訂造量大幅攀升。全球新船訂單的爭奪已經呈現出技術、品牌和質量的競爭。

  優化提升

  “我國要向造船強國目標奮進,不僅要‘振興’更要‘調整’。”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副會長於世春指出,高技術、高附加值、節能環保型船舶已經逐漸成為船東首選,這正是我國調整的方向。

  根據《2013-2017年 中國船舶製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資料顯示,中船重工近年累計承接18萬噸好望角型散貨船69艘, 30萬噸超大型油船69艘。中船集團則向市場推出了7.6萬—32萬噸系列原油船,1400—8530箱集裝箱船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船型。同時,兩大集團都已經具備了1.35萬箱超大型集裝箱船的設計建造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我們在不斷向高階進軍,日韓企業並沒有停下腳步,其高階船舶的技術優勢仍然明顯。孫波認為,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船型,不僅要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也要求船舶企業全面轉變管理方式,發展與之匹配的現代造船模式。中船重工在“十二五”期間將不再搞大的產能投入,而要著力提升“軟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精細化管理能力,把產能充分發揮出來,以“精”取勝。

  國際新標準

  船舶航行過程中,為了調節平衡和吃水深度,都需要在船艙內匯入壓載水。壓載水排放過程中攜帶的有害水生物會破壞接受水域的生態平衡。為了控制這一問題,國際海事組織通過了《國際船舶壓載水和沉積物控制和管理公約》,要求各類遠洋船舶不得晚於2017年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使壓載水達到排放標準。

  一旦公約生效,若我國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相關技術和產品,必然要受國外技術和產品的制約。而青島雙瑞研發成功的壓載水處理系統,意味著我國能夠憑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與國外在同一起跑線開展競爭。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我國船舶行業要適應國際造船新標準,建立先進造船模式。只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就無法繞開新標準。吃透國際標準、提高核心競爭力是我國船舶工業真正做強的必由之路。“在適應國際新規範、新標準的同時,我們還應該進一步提高國內標準水平。”孫波表示,船舶企業也應結合實際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為增強我國在標準制定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做出貢獻。

  發展海洋工程裝備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進海洋經濟發展,培育壯大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等新興製造業。同時提出,船舶行業要加快海洋移動鑽井平臺等自主設計建造步伐。

  目前,中船重工已經成功建造了高技術含量的JU2000型、CJ46型等10餘座自升式鑽井平臺,掌握了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關鍵技術。中船集團近年來則成功交付了國內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0萬噸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使我國在FPSO的開發設計方面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應該說,我國在海洋工程裝備的設計製造能力上,與造船強國相比有一定的競爭力,這也將成為藉助海洋工程裝備打造造船強國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