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兵必敗的成語故事

  “驕兵必敗”比喻自負強大而輕敵的軍隊必會打敗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漢朝時,軍隊經常在周邊地區和匈奴國的軍隊發生戰爭。公元前68年,雙方又發生了一次戰爭,漢軍佔領了車師國,匈奴於是派騎兵襲擊車師國。

  聽到這個訊息,當時的皇帝漢宣帝趕忙召叢集臣商量對策。在群臣中有兩種意見:趙充國主張攻打匈奴國,使他們不再騷擾車師國;而宰相魏相則不以為然,他對漢宣帝說:“近年來匈奴並沒有侵犯我們的邊境,我們邊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難,怎能為了一個小小的車師國再去攻打匈奴呢?況且我們國內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災還有人禍。官吏需要治理,違法亂紀的事情也在增多。現在擺在眼前的事情不是去攻打匈奴,而是整頓朝政,治理官吏,這才是大事。”

  接著,魏相又指出了攻打匈奴的後果:“如果我們出兵的話,即使是打了勝仗,也會後患無窮。因為如果仗著國家強大、人民眾多而出兵攻打別人,炫耀武力,這樣的軍隊就是驕橫的軍隊,而驕橫的軍隊一定會滅亡的。***原文是:‘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我們漢朝的軍隊應該做一支文明而威武的軍隊,而不是驕橫的軍隊啊!”

  漢宣帝認為魏丞說的有道理,便採納了他的意見,沒有出兵去攻打匈奴。

  後來,人們便用“驕兵必敗”來比喻自負強大而輕敵的軍隊必會打敗仗。驕,驕橫;兵,軍隊。

  【成語】: 驕兵必敗

  【拼音】: jiāo bīng bì bài

  【解釋】: 驕兵:恃強輕敵的軍隊。驕傲的軍隊必定打敗仗。

  【出處】: 《漢書·魏相傳》:“恃國家之大,矜人民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舉例造句】: 古人云:“驕兵必敗。”這就是少劍波致死的原因。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近義詞】:一敗如水

  【反義詞】:哀兵必勝

  【歇後語】: 關雲長失荊州

  【燈謎】: 關公失荊州

  【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含勸誡性質

  【英文】: the self-conceited troops are destined to fail

  相關人物介紹:

  劉詢***前91年―前49年***,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 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

  巫蠱之禍,襁褓中的劉詢曾下獄,後被祖母史家收養,直到漢武帝下詔掖庭養視,上屬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劉賀被廢后,霍光等大臣將他從民間迎入宮中,先封為陽武侯,於同年7月繼位,時年十七歲。第二年改年號為“本始”。他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在即位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

  由於劉詢幼年遭遇變故,長期生活在民間,因此對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瞭解,這對他的施政有直接影響。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用賢能,賢相循吏輩出。他能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並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在對外關係上,劉詢於本始二年***前72年***曾聯合烏孫打擊匈奴,設定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諸城各國,使天山南北這一廣袤地區正式歸屬於西漢中央政權。

  宣帝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史稱“宣帝中興”,還有史家說,宣帝統治時期是漢朝武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的時候。在以制定廟號、諡號嚴格著稱的西漢歷史中,中宗宣帝劉詢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

  黃龍元年***前49***十二月,劉詢因病死於長安未央宮,諡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葬於今天西安市南郊的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