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種植和管理方法

  百合栽培的管理方法百合是越冬栽培的作物,田間管理要按生育期進行管理。進行有效的栽培管理才可以讓百合正常的生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百合的種植方法和管理,一起來看看。

  百合的種植方法和管理

  苗前管理

  栽種後到發芽前,百合主要是長根期,冬後伸長莖在地中生長,栽種後蓋草,但不需拔除雜草。嚴冬前,要施1次臘肥,一般畝施腐熟廄肥1500公斤或15公斤複合肥,為春季發苗打好基礎;如久旱不雨,要進行溼潤澆水,以防種苗乾枯。如遇爛冬要及時排水,以免爛種。

  苗期管理

  從出苗到顯蕾,要確保百合莖葉健壯生長,當苗高10釐米,要淺耕1次,苗高20釐米前要培土,以防鱗莖露出地面。苗高20釐米後,不宜再中耕。中耕培土前,在行間施苗肥,畝施15公斤尿素或人糞尿液2000~3000公斤。最後一次追肥,將稻草薄鋪土面上,每畝用稻草400公斤以降低地溫,保持溼度,防止雨水沖刷和雜草叢生。

  花期管理

  從顯蕾到開花結實,管理上要控制莖葉生長和過早開花結實,促使營養向地下部轉移。當珠芽長到黃豆粒大時要抹除。如是生產商品用球,花蕾長到2釐米時,在晴天摘除,如植株徒長,及時摘去頂心,1株百合留1根莖杆,新長出的分櫱要及時摘掉。打頂去櫱後,如頂葉細小發黃,要追施肥料,每畝施尿素10公斤。要注意防洪排澇。

  切花的採收和採收後的處理

  生產商品用球和切花同時兼要,當苗高 50釐米時要設架拉縱橫網,以後在株高長到40釐米時再張網1 次,以防百合倒伏。在花蕾形成期需要畝施硝酸鉀 35公斤。百合切花一般每株保留1-2根莖杆,新長出的側芽要留強去弱,採收切花應在花序上第一朵花蕾完全顯色但未開放時進行剪花,一般宜在上午進行。百合花枝採切長度為60釐米,剪裁時要用鋒利的剪刀把花莖從母株上剪下,剪口應成45°斜面,剪口要光滑,採切後剝去下部10釐米莖杆上的葉片和黃葉,採後立即放入清水中或保鮮液中,再用含有硫代硫酸銀***sts***保鮮液和10%的糖液中處理24小時,然後放置於0.005%赤黴素***ca3***液中,再用防潮紙包裝上市。

  後期管理

  百合生長到後期鱗莖膨大加快,管理上要儘量延長莖葉功能期,在百合行間套種瓜豆作物,可適當遮蔭,避免強光危害,增加晝夜溫差,以利鱗莖膨大。如葉面噴施葉面寶等生長激素,可防止早衰,增強莖呈後期光合作用,有利於營養成分轉向地下鱗莖。

  百合的生長環境

  喜涼爽,較耐寒。高溫地區生長不良。喜乾燥,怕水澇。

  土壤溼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色澤潔白、肉質較厚。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根系粗壯發達,耐肥。

  春季出土後要求充足的氮素營養及足夠的磷鉀肥料,N:P:K=1:0.8:1,肥料應以有機肥為主。忌連作,3~4年輪作一次,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