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種植與管理方法

  天麻由於露天栽種容受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比較大。為確保天麻的高產、穩產,生產中多采用室內栽種。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天麻的適生環境

  ***1***海拔

  天麻在我國的十幾個省市均有分佈,一般在海拔300~1900米的地區,均可種植。最適宜海拔600~1200米。從廣意上講,只要能人工控制其溫度和溼度,無論南方、北方,高山或平原均可種植。

  ***2***溫度

  溫度對天麻的生長影響較大,當地溫達到10℃~12℃時,天麻開始萌動生長;地溫達到15℃以上時,生長漸趨旺盛;20℃~25℃時,為天麻生長旺盛期;地溫超過30℃時,天麻幾乎停止生長,冬季休眠期地溫要控制在2℃~5℃。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通過人工措施,一般均可種植。

  ***3***溼度

  天麻生長期的溼度一般要求土壤50%~80%的含水量。根據經驗,挖出種植的土壤“手捏成團,鬆手即散”。這樣的含水量一般在60%左右,正適宜天麻生長。含水量過大,易造成天麻腐爛或蜜環菌生長過旺侵蝕天麻,形成反消化現象,所以天麻生長“寧旱勿澇”。

  ***4***土壤

  天麻適宜生長在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沙質壤土中,PH值在5~6.5之間,有條件的可選擇森林裡的黑囟土或綠豆粒大的河沙、黃沙、麻骨石沙等,其次為沙質土壤,杜絕使用黏土。

  ***5***地勢

  在山區,***適宜生長在5~10度的半陰半陽坡,丘陵區適宜栽種於北坡,通過人工搭陰棚等措施,不論山地或平地,均可種植。

  二、種植場地的選擇:因天麻生長几乎不需要陽光,所以室內、室外、地下室、窯洞、防空洞、山洞、路邊、坡邊、院邊、樹林、竹園等一切閒散地,有一定通風條件的均可種植。不宜種植天麻的地方有

  ***1***黏土地

  ***2***鹽鹼地

  ***3***水窪地

  ***4***菜地

  ***5***有雜菌的地方和高肥地。

  三、天麻的種植季節和發育規律:天麻種植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方法。

  ***1***有性繁殖:是採用天麻人工授粉的雜交實生種子進行繁殖。種植穴的規格是長50釐米、寬50釐米,深40釐米,從每年的4月下旬到6月下旬播種,經過5~6個月的生長期,當年11月底或次年3月翻窩,即可產出第一代種麻***米麻***。種植得當,每穴可產種麻1公斤以上,翻窩後每穴可分種4-6穴,即可進行第一次無性繁殖。

  ***2***無性繁殖:是用天麻的地下塊莖直接進行繁殖。從每年的11月底到來年的3月底這段時間均可種植。經過7~8個月的生長期,年底採收。同樣規格的穴,每穴可產鮮麻4公斤以上。其中有30%~40%的箭麻可作為商品麻出售,其餘的白頭麻和米麻可作為種麻,再進行1~2次無性繁殖。三代以後,因其種子退化,不提倡繼續種植,要及時更換新一代種麻,以確保高產、豐產。

  由此可見,天麻高產栽培技術的關鍵可概括為良種、優菌、涼爽、溼潤八字方針。天麻的人工栽培經濟效益好,具有投資小、產量高、週期短、見效快、佔地少、不浪費林木資源、易管理等特點,其投入產出比達1:3以上,只要抓住良種優菌是基礎,種植技術是關鍵,管理措施是保障這三大環節,就為天麻人工栽培的高產、豐產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天麻高產的栽種技術

  一、高產天麻栽種中的菌材選擇。一要選用優質、健壯的密環菌,具有“三高三新”的特徵。即:成活率高、發芽率高、產量高;新菌材、新麻種、新方法。 二要選擇和製造培養菌材的段木。以青槓、麻櫟、栓皮櫟、小板慄、錐櫟等亮鬥科樹種為好,直徑以12釐米為宜,直徑大於10釐米的應劈開,同時用刀斧每5寸砍一小口。 三要講究培養方法。即採用堆培、坑培和半坑培等方法,接種量應適當多些,同時在培養期間,要經常檢查、澆水和注意通氣。培養溫度保持在15℃左右,菌材含水量在80%左右3個月左右便可成熟。 四要選取良好的菌材,要木質較硬,不易腐爛;要菌絲體生長旺盛,尖端有白色生長點,菌絲分佈均勻;要菌材新鮮未腐爛。注意菌素變黑的菌材不能用於栽種。

  二、栽種中的麻種與場地選擇 。用於栽種的麻種最好是白麻,個體要完整,沒有損傷,單個以40克左右為宜。麻米也可以作種,用種少,繁殖快,但收穫較晚。用於作種的天麻應貯藏在地下室或涼爽的地方,地溫不能高於15℃,否則會萌動。運輸時既要止撞傷,又要嚴防強光暴晒。理想的場地要溫暖溼潤,不要陰冷乾燥,一般是林間空隙荒地,沙質土緩坡地,並要有稀疏廕庇。也可充分利用室內、地下室、窯洞、庭院、房前屋後、木本與藤本植物隱蔽下等空閒隙地栽種,每分地可挖6穴,每穴可種三層,可產幹品18公斤左右。也可利用***、短棒、細材,人工創造可適應任何地區的氣候、環境等新的種植方法。

  三、高產天麻的栽種方法 。由於露天栽種容受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比較大。為確保天麻的高產、穩產,生產中多采用室內栽種。一般在在早春或秋冬季節邊收邊種。天麻栽種方法分箱栽和平栽。箱栽:一般用0.75立方米的木箱,為了便於通氣,板皮之間要留有空隙。木箱具體尺寸可視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栽種箱底要鋪一層填充料,兩邊各放一根樹材,中間位置放上菌材,緊靠菌材的位置上放上天麻種子***塊莖***,以便儘早接菌,最後放上填充料,這樣第一層就種好了。放一層填充料後,可繼續照樣種上第二層天麻種子,但第二層的樹材跟第一層的樹材位置要錯開。最後在箱子上面放一薄層河沙並蓋上闊葉。平栽方法是不用木箱,直接在地面設溝槽鋪料栽種,其餘方法相同。天麻的生長主要從密環菌中獲得營養,所以栽種天麻必須培養出優質的密環菌塊,即菌塊,然後栽種天麻。具體做法是:把菌塊用發菌劑1%的硝酸銨溶液浸泡半個小時分鐘控幹;按培養料配比,提前把鋸末子或稻殼子用水浸溼與砂子拌勻。標準是用手攥出水即可;箱內或槽內鋪4釐米左右的培養料,放上菌塊,100個菌塊撒放菌種2瓶左右,蓋一層培養料,澆透水。可培養10層,最上層蓋9釐米左右培養料。

  三、高產天麻的技術管理。一是栽種室最好先用石灰或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樹材要新鮮乾淨,填充料一定要進行消毒處理,在高錳酸鉀一千倍稀釋液中浸泡2小時,然後用清水洗淨。對有地下蟲類的河沙要進行滅蟲處理,噴灑1%的敵敵畏溶液。然後用塑料薄膜蓋嚴進行燻蒸2小時。箱子與地面之間留有間隙,方便通風透氣。寒冷天氣可覆蓋薄膜。二是栽種過程中要控制好環境的溫、溼度。填充料的溫度控制在30℃以下,土壤溼度在70%左右。防止土壤過幹或者過溼度,保持適宜的含水量。噴水後及時鬆土,防止土壤表層板結。此外,還要噴灑氯丹等藥劑預防產生白蟻。在種植天麻時,環境周圍要放一定的鼠藥,防止鼠害。三是病蟲害防治,天麻和其他植物一樣,在生長髮育過程中也會受到病蟲的危害。病害主要是雜菌感染的危害,嚴重時會使天麻塊莖腐爛,雜菌菌絲呈白、綠、黃等顏色,很容易辨別,發現雜菌時必須清除。防治方法是選用密環菌生長旺盛的菌材,培養菌材時應加大用種量,造成蜜環菌生長優勢,以抑制雜菌,栽種天麻的沙土要乾淨,並在收穫翻栽時更換一次,菌材使用2-3年後應全部更換,澆水要均勻,注意調節溫度溼度。栽種前要用對栽種場地進行處理,對於蟲害螻蛄可用50%的綠丹500g、炒香的麥麩25kg、加水7.5L拌均勻後,於傍晚灑於地表,對蠐螬在栽種前用50%的辛硫磷乳油加水30倍,噴於地面再翻於土中,或在生長期用該藥澆灌。

  四、高產天麻的採收和加工。 一是採收,天麻一般在在秋冬季節進入休眠期後進行採收。先挖去菌塊中的填充料,取出菌材,最後採收天麻的塊莖,一定要注意輕收輕放,防治損傷影響品質。採收後要將天麻塊莖按級別分開。 二是加工,將天麻的塊莖先洗去沙泥,再加穀殼與少量淘米水進行反覆揉搓,去除塊莖上的鱗片與粗皮等。然後清水洗淨,按大小進行分級,放到蒸籠上進行蒸煮30分鐘至1小時,塊莖對著光照不見黑心說明已經蒸透。將塊莖取出攤開、晾乾,然後再用文火進行熱烘,期間一定要經常翻動,保證所有的天麻乾透。還可用細竹籤扎入塊莖體內,以便於內部水分蒸出,同時也可避免塊莖生泡。烘至麻體變軟時及時停火降溫,使麻體回潮後水分向外滲出,然後再烘至全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