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如何治療肝腹水疾病

  肝腹水是肝硬化發展的一種症狀。那麼你們知道艾灸治療肝腹水疾病有什麼做法嗎?下面小編就來告訴你艾灸治療肝腹水疾病的方法,歡迎閱讀。

  艾灸治療肝腹水疾病的方法

  1、期門

  【標準定位】足厥陰肝經穴。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肝的募穴。

  【主治疾病】肝病、胸部疼痛、蕁麻疹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2、中脘

  【標準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主治疾病】胃痛,腹痛,腹脹,嘔逆,反胃,食不化;腸鳴,洩瀉,便祕,便血,脅下堅痛;喘息不止,失眠,髒躁,癲癇,屍厥。胃炎,胃潰瘍,胃擴張,子宮脫垂,蕁麻疹,食物中毒。

  3、足三裡

  【標準定位】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主治疾病】足三裡穴能治療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對於嘔吐、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祕、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4、水分

  【標準定位】任脈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主治疾病】腹痛,腹脹,腸鳴,洩瀉,翻胃,水腫,小兒陷囟,腰脊強急。

  5、三陰交

  【標準定位】足太陰脾經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主治疾病】腹痛,腸鳴,腹脹,洩瀉,便溏,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遺精,陽痿,遺尿,疝氣,足痿,癮疹,失眠,神經衰弱,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肝腹水的危害

  1.由於腹腔內積液,有利於細菌生長,特別是進行腹腔穿刺活放腹水時,更易引起繼發感染,可引起繼發性或原發性腹膜炎。

  2.由於血液濃縮,血流緩慢,血液凝集性增高,可促進DIC形成。

  3.由於腹腔大量積液,使腹壓增高,一方面壓迫腹腔血管,特別是靜脈,是靜脈塌陷,血液迴流障礙,引起靜脈淤血,造成淤血性缺氧,使腸道蠕動功能降低,可引起嚴重腹脹、便祕、胃酸分泌減少,並有利於細菌繁殖,和氨的產生於吸收,加重氨中毒。

  4.肝腹水形成後由於液體大量滲入腹腔,使血液濃縮,有效迴圈血容量減少,血液黏制度增大,血流緩慢,可引起低血壓或休克,是肝臟血流量減少,加劇肝臟缺血缺氧,加劇肝細胞壞死。

  肝腹水的症狀

  1、肝腹水伴肝腫大或肝縮小

  肝腹水尤其是酒精性肝硬化所致的肝腹水,常伴肝腫大,晚期則肝可縮小;右心衰竭、心包積液所致腹水也可有肝腫大;肝癌時則肝大且質堅如石,表面可呈結節狀;當急性型肝靜脈阻塞時,則可有突發性進行性肝腫大並伴肝腹水迅速增長。

  2、肝腹水伴有其它漿膜腔積液

  “肝性胸水”是指肝腹水伴有胸腔積液,且以右側胸腔為多,如伴有滲出性胸腔積液,則為炎性、結核性或癌性的可能性大。專家提醒低蛋白血癥或結締組織病,腹水伴有多漿膜腔積液。

  3、肝腹水使腹部飽滿及移動性濁音

  此種為典型的肝腹水,多呈蛙腹狀,且腹軟,多無壓痛,移動性濁音兩側對稱;結核性腹膜炎腹型可呈尖球狀,腹壁較為緊張,觸診時腹壁有柔韌感;急性腹膜炎時則腹肌緊張,有壓痛、反跳痛,且腹式呼吸減弱或消失;當炎性腹水腹內有黏連時,雖有大量腹水,腹部膨隆,但可無明顯移動性濁音或兩側移動性濁音不相對稱;對於女性患者須與巨大卵巢囊腫相鑑別,後者常以下腹膨隆為主,中下腹叩診濁音,而兩側叩診為鼓音;腹腔腫瘤所致腹水時腹部可見侷限性隆起或觸及腫塊。

  4、肝腹水可伴有黃疸症狀

  膽紅素濃度持續增高時,可導致面板、眼睛黃染,稱為黃疸。肝臟是膽紅素代謝的中樞,由於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分泌、排洩等障礙,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當血中膽紅素濃度增高後,膽紅素從尿液排出,使尿液顏色變深。是黃疸早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