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會損傷破壞牙齒嗎

  當前不少人對於洗牙持懷疑態度,認為洗牙會損傷牙齒,引起牙齒痠痛、鬆動、牙縫變大等問題。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關於洗牙會破壞牙齒的謠言,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洗牙的謠言有哪些

  謠言1:洗牙會破壞牙釉質

  真相:洗牙不會破壞牙齒表面的琺琅質而損傷牙齒。

  牙齒的琺琅質就是牙釉質,包被在牙齒最外面,起到保護牙本質和牙髓的作用。這是一層很堅固的硬組織,比骨頭還要堅硬。正確操作的洗牙過程,只是去除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牙石、菌斑,不會對牙齒造成損傷。

  謠言2:洗牙會把牙縫“洗”大

  真相:牙縫變大的真凶不是洗牙而是牙石。

  牙石,是口腔裡的惡魔,其上吸附的致病菌就會直接或間接地破壞牙周組織,導致牙齦萎縮,牙縫變大。牙石經過長年累月的堆積,佔據牙縫的位置,洗牙清除了牙石,牙縫就露出來了。洗牙後自覺牙縫變大的另一個原因是牙齦炎症消退。牙齦面對細菌感染及牙石刺激的對抗方式是“敵進我進”,腫脹增生;在去除病因消腫後,原本的牙縫就暴露出來。

  謠言3:洗牙會使牙齒鬆動

  真相:有些人認為洗牙會把牙洗鬆動了,這是個誤區。其實,您的牙齒可能早已鬆動,只不過被厚厚的牙石所掩蓋。牙根被牙槽骨包圍支援牙齒,牙齒鬆動是因為牙根周圍牙槽骨吸收破壞。那麼,為什麼洗牙前沒感覺牙齒鬆動,洗牙後感覺牙鬆動了呢?厚厚成片的牙石就像水泥一樣,將已經鬆動的牙齒捆綁成一個整體,這樣牙齒的鬆動就被掩蓋了。菌斑牙石是導致牙槽骨吸收破壞的根源,為了去除病因,阻止牙槽骨繼續吸收破壞,就必須通過洗牙徹底清除牙石。牙石形成的夾板被去除後,牙齒鬆動就表現出來了,但通過牙周治療,消除炎症使牙槽骨修復再生,牙齒鬆動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在控制炎症後也可以通過別的措施固定鬆動的牙齒。

  謠言4:洗牙會使牙齒敏感

  真相:有些人洗牙後吃酸甜食物、喝冷熱水會比以前敏感,出現這種情況的人,一般已經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牙周健康的人,敏感的牙根被牙周組織***牙槽骨、牙周膜、牙齦、牙骨質***保護起來免受各種刺激。受牙石長期“迫害”的牙齦腫脹增生,覆蓋牙槽骨吸收破壞後已暴露的牙根表面。通過洗牙將罪魁禍首清除後,消腫後牙根就暴露在口腔中。溫度、機械或化學刺激,通過根面上暴露的牙本質小管傳入牙髓,而產生牙本質敏感症狀。因此,牙齒敏感的真正根源是牙周炎。因為害怕牙齒敏感就不洗牙,牙周炎會越來越重,最後可能導致牙齒鬆動脫落;何況牙齒敏感是可逆可控的。新鮮暴露的牙根,表面有很多小管道將外界刺激傳人牙神經,引起敏感症狀;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外界溝通的小管被封閉上,敏感症狀就會消失。敏感症狀持續時間因人而異,使用抗敏牙膏可以縮短這段時間。

  洗牙的好處

  洗牙不但可以維護口腔衛生,還可以美白牙齒、消除口臭,還是治療和預防牙周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醫學研究表明,幽門螺旋桿菌是慢性胃炎、胃潰瘍及胃癌最主要致病菌。洗牙的作用以往認為該菌只“定居”於胃內,近來發現口腔也是其生存的良好環境。幽門螺旋桿菌通過不同方式和渠道進***腔後,洗牙的作用首先“定居”於牙菌斑中,導致慢性牙周炎。定期洗牙,及時清除牙菌斑,使幽門螺旋桿菌在口腔中無立足之地,既有利於慢性牙周炎的防治,洗牙的作用也有利於阻止幽門螺旋桿菌進入胃內,從而降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