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的人事蹟有哪些

  有哪些成功認識的事蹟是讓你一生難忘的?你從他們的身上收穫了什麼?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關於成功的人事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成功的人事蹟篇1

  1903年,帕特.奧布瑞恩在紐約參加一出名為《向上,向上》的話劇演出。其中有一段是帕特與兩個怒氣衝衝的人爭執不休的表演。

  由於這出話劇的反響不夠理想,劇團後來移到一家小劇院去演出。演員的薪水也削減了,他們的前途一片黯淡。然而,多年的教育,使得帕特養成了“凡事盡力而為”的習慣。因此每一次演出,他的整個身心都融化在角色中,從場上下來時總是滿身大汗。

  8個月後的一天,帕特接到一個電話,邀請他參加電影《扉頁》的拍攝。

  原來,《扉頁》的導演劉易斯.米爾斯頓偶然間看到了《向上,向上》,帕特在桌邊與人爭吵的那一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他推薦帕特在《扉頁》的一場戲中扮演一個角色。

  這是帕特.奧布瑞恩銀幕生涯的起點。

  日後,他成了非常著名的電影明星。

  漫長的一生中,每個人的命運看似變化莫測,但實際上,我們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為明天埋下了伏筆。也就是說,我們的明天,是由今天的所作所為決定的。

  關於成功的人事蹟篇2

  他出生於皖北一個貧窮的小村莊,六歲之前沒有穿過襪子,上中學之前沒有穿過縫紉機做的衣服,衣服都是辛勞的母親用粗布一針一線地縫製的。他卑微得如同村莊裡隨處可見的牛糞,活得無聲無息。可是,小小的他堅信:出身不可以改變,但人生可以改變。

  牛糞照亮人生

  在學業上,他可謂一路狂奔。17歲,他跨入中國科技大學的大門,而後又考入美國紐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異國他鄉,他才知道,本來自己認為馬馬虎虎的英語,這時卻等同於“啞巴”。

  當那個帶著白種人優越感的化學系主任,當著五百多名同學的面罵他“Bullshit”時,他居然聽不懂這個單詞,問了“What”。終於明白那個單詞的意思後,他血衝腦門,拳頭捏得“咔咔”直響,但最終理智戰勝了衝動——那個主任手裡控制著獎學金及留學資格。他想,韓信連胯下之辱都忍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讓他為中國人瞠目結舌!

  為了迅速提高英語口語水平,他尋找各種機會訓練,到百老匯當義工,與本土的演員溝通,並積極爭取參加即興表演。即興表演需要思維、語言與溝通同步,才能達到感染觀眾的效果,本土演員演起來都感覺吃力,何況是他?

  他以非凡的勇氣去挑戰和超越自己,兩年後,終於“磨”成一口令人讚歎的英語,以優異的成績被美國最著名的四所商學院同時錄取。最後,他選擇了凱洛格商學院。當他找到那個自以為是的主任,要求退學時,這個刻薄的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紐約大學歷史上,還沒有一箇中國人敢主動退學;在紐約大學求學,是多少中國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就讀凱洛格商學院的八萬美元學費,如一道巨大的山樑橫在他面前。看看他為籌措這八萬美元所做的嘗試吧。

  第一個嘗試,他去買彩票。當然,他買彩票的錢最後統統捐給了美國的公益事業。

  第二個嘗試,他去美國《世界日報》登廣告,內容是:我被美國頂級商學院錄取,如果你們願意貸給我八萬美元,我可以以15%的利息返還。

  第三個嘗試,他給美國的一些著名影視明星寫信求助。為了證實自己求助的真實性,他隨信附上四所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第四個嘗試,他給在美國取得成功的華裔商界人士寫信求助,隨信附上錄取通知書。

  然而,一切努力都如石沉大海。他的口袋裡只剩下450美元。絕望,如同一口幽深的暗井,欲將他吸入深淵,但他沒有絕望。雖然知道美國人沒有借錢給別人的習慣,但他仍然不願放棄最後一點點希望。

  一位美國朋友被他的鍥而不捨打動,願意出面擔保,幫他向銀行貸款。朋友深信,這樣執著的一個人不會背信棄義。

  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凱洛格商學院畢業後,被美國財富五十強之一的施貴寶公司聘為市場總監,享受百萬美元年薪,第一年就為公司創造了2。5億美元銷售額。幾年後,他放棄綠卡和豐厚的年薪,回國開創自己的事業,為中國人摸索出了一條獨特的英語學習之路和營銷之路。

  他就是被稱為“營銷魔術師”的劉克亞,國際知名英語教育專家,表演英語創始人。

  一塊生長於皖北偏僻小村莊的“牛糞”,終於燃起了溫暖人生的火光。

  被人蔑稱為“牛糞”不要緊,只要不自暴自棄,勇敢地在寒風嚴霜之下發酵、風乾,將生命中的每一個空隙都蓄滿歲月的力量,當風送來機遇的火種時,卑微的牛糞就能燃燒出熊熊烈火。

  關於成功的人事蹟篇3

  1946年7月,他出生在紐約曼哈頓一所慈善醫院裡。不幸的是他被藥用鑷子傷到了面部神經,導致左臉頰部分肌肉癱瘓,左眼瞼與左邊嘴脣下垂,語言能力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幼年時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週末才能見父母一面。因為長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歡他,也不願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關愛,得到別人的讚賞和尊重,可人們總是將他拒之門外。

  11歲那年,父母在不斷爭吵中分道揚鑣,唯一讓他感到溫暖的母親也離開了他。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並不如想象中那樣溫馨美好。父親對他十分嚴厲,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稍有不慎,就會招來一頓斥責和辱罵。父親經常朝他嘶吼:“你為什麼不能變聰明一點兒?你為什麼不能強壯一些?”那段時間,他覺得自己簡直一無是處。

  15歲那年,他來到費城,與母親和繼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學習成績一塌糊塗,被人認為是一個帶壞其他同學的典範。他一共換了12所不同的學校,常常待不了多久就被學校找個理由開除了。走過苦難的童年和少年,他漸漸長大成人,並且在體育方面表現出過人的天賦。他想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或足球明星,可是沒有一所體育院校願意錄取他;他想參加海軍,可是又不夠年齡。無奈之下,他只好來到瑞士,一邊給女學生上體育課,一邊學習戲劇課程。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時,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員。

  不久,他滿懷信心地回到了美國,進入邁阿密大學,正式學習表演藝術。然而他的導師很不喜歡他,認為他不是演戲的料,永遠也不會有前途,還勸他儘快退學。儘管他不相信命運,也不願意服輸,但還是以三個學分之差,被邁阿密大學拒之門外。

  隨後,他來到了紐約。迷戀於星相占卜的母親斷言,他會成為一個明星,但不是演員,而是以作家的身份。於是他聽從了母親的建議,暫時放棄了做演員的夢想,潛心研習劇本的寫作。他想,人們總是在試鏡時拒絕我——因為我的眼瞼下垂,因為我的聲音太過低沉。既然我無法改變自己的外部形象,我總有能力去修改潤色自己創作的劇本吧!

  1974年,他突發靈感,創作了一個叫《洛奇》的劇本。當時不少製片人都很看好這個劇本,但因為他堅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製片人拒絕。他不甘心,又帶著劇本分別拜訪了美國的500多家電影公司,終於,在被拒絕了1850次後,有一家電影公司被他的誠心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個月內就拍完了,可誰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的一匹黑馬。

  1976年,這部電影的票房突破了2。25億美元,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並獲得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編劇的提名。著名導演兼製片人弗蘭克•科波拉由衷地讚歎道:“我真希望這部電影是我拍的。”

  一夜之間,他成了全球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就是觀眾心目中的超級偶像、單片酬金超過2000萬美元、好萊塢武打動作巨星史泰龍。回眸往事,史泰龍感慨萬千。如果不是經歷了那麼多的挫折,也許他根本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別人的拒絕激發了他的鬥志,磨礪了他的意志,洗禮了他的靈魂,從而改變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龍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幹出點兒什麼名堂,來為自己贏得一點兒自尊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