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蝨魚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

  說起觀賞魚“塘鯴”,可能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四根長長的鬍鬚,塘鯴正是靠這些“須”來辨別味道的。其實,塘鯴也因其“凶猛”而著稱於水族界,很多人對塘鯴種類的疑問比較多。下面就讓小編為你介紹觀賞魚塘鯴種類及塘鯴的生活習性等相關知識。

  塘蝨魚的基本介紹

  塘鯴,俗稱塘蝨,又稱作鬍子鰱、黏魚、塘蝨魚,生仔魚。分佈廣泛,多數生活在池塘或者河川的淡水中,也有少量分佈在海洋中。塘鯴魚體表面沒有鱗,多黏液,頭和口扁平,上下頜有四根觸鬚,以此來分辨味道。

  前面我們也已經講過,塘鯴生來凶勐,屬夜行性動物,怕光,眼小,視力弱,晝伏夜出,全憑嗅覺和兩對觸鬚獵食,食量大,貪食。適宜生活在水溫20~25℃水域,產卵期長江一帶為4~6月,越往南越早。

  塘蝨魚的種類

  目前全世界約有兩萬三千種魚類,光塘鯴家族就超過兩千四百種,也就是說全球的魚類裡面有一成以上是塘鯴類。

  分佈在非洲的塘鯴家族中,最廣為人知的有:白金豹皮、電貓等。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以倒吊鼠為首的倒吊鼠族群。

  流域面積居全球之冠的亞馬遜河流域,所出產的大型塘鯴種類也同樣拿第一。在亞馬遜河裡可以見到足以和歐洲巨鯰相抗衡的大型鯰有:月光鴨嘴、虎皮鴨嘴、亞馬遜鴨嘴、鐵甲武士、撒旦鴨嘴、銀豹鴨嘴、紅尾鴨嘴等,除了這些以外還有許多魚種經常出現“破錶”體長,鯰魚家族中能夠配得上“巨鯰”稱號的種類實在太多了。

  下面就來跟大家介紹幾種國內市場上常見的觀賞魚塘鯴種類:

  1、土塘鯴

  土塘鯴,俗稱土鯰,鯰巴郎。體態前部粗圓,尾部側扁,頭部寬平。吻短而寬圓。兩對鼻孔,口裂大,下頜稍突出。幼魚時有須3對,成魚時退化為2對,上頜須比頭稍長,下頜須為上頜須長的1/3~1/5,平時大家只注意到1對長鬚,常常誤認為土塘鯴只有兩根鬚。塘鯴通體裸露無鱗,面板光滑,黏液發達。背鰭短小,僅具5軟條;臀鰭長,後方與尾鰭相連,具70-85軟條;胸鰭具有一鋸齒狀之硬棘,12-14軟條。體呈暗灰色或灰黃色,體背側灰黑色,腹部白色,體側有不規則的白斑或不明顯的斑紋。它是初級淡水魚,通常個體很小,難得超過1公斤以上,主要棲息於水生植物叢生的靜水域或緩水流處,屬肉食性魚類,性凶猛而貪食,以蝦、小魚及其它無脊椎動物為食。土塘鯴數量較少且不易釣獲,味道極其鮮美,屬珍貴魚種。

  2、鬍子鯰

  鬍子鯰是一種市場上常見的塘鯴,它也是光滑無鱗頭扁有須,最典型的區別就是背鰭,它的背鰭基部長,有軟條55-63根;臀鰭與背鰭同形,其軟條39-46,不與尾鰭相連。另外它有四對須,即我們常說的有8根鬚,其鼻須與頦須各一對,較短;上下頜須各一對,較長。體色通常呈黑色,棲息於河流、溝渠、湖沼與稻田等泥質水體之中。食性廣,不僅捕食小魚、蝦,也攝食腐敗的動植物碎屑。鬍子鯰與土塘鯴差別很大,土腥味較重,很多人棄之不食,價格比較低廉。

  3、大口鯰

  又稱南方鯰,是我們常見的很好吃的那種塘鯴,小隊長常釣的塘鯴應該就是這種塘鯴。大口鯰成魚有須2對,幼魚階段有須3對;大口鯰與其他塘鯴最明顯的區別是胸鰭剌內側光滑,而後者有鋸齒,手摸很容易區分。此外它的常見個體重約2~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30公斤以上,大口鯰是凶猛的肉食性魚類,其攝食物件多是魚類,也吃水生昆蟲和鼠類等。塘鯴餐廳所用的塘鯴絕大多數是大口鯰,它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屬產地群眾極為推崇的高階魚種之一。

  4、烏江魚

  烏江魚其實是指在烏江裡生長的各種野生魚類,並不是某種特有的魚類。譬如小餐廳的菜譜上標的烏江魚,具體品種其實就是鯉魚和草魚兩種。而在西南地區廣大食客大力追捧的是烏江魚,其實是烏江野生大口鯰,只不過大多餐館用的都是人工飼養大口鯰,還有些餐館用其他魚充數,號稱江團,更有用鬍子鯰來充數的。

  5、江團

  俗稱肥沱,肥王魚。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後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長吻鮠也是肉食性魚類,主要食物為小型魚類和水生昆蟲,生長速度較快,為同類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常見者多為2-4公斤。其肉嫩味鮮美,富含脂肪,又無細刺,蛋白質含量為13.7%,脂肪為4.7%,被譽為淡水食用魚中的上品。此魚最美之處在帶軟邊的腹部。而且其鰾特別肥厚,乾製後為名貴的魚肚。鮠魚的背鰭刺和胸鰭刺有毒腺,為淡水刺毒魚中毒性較強者,這一點大家要注意了。從以上可以看出,江團跟塘鯴的外型有顯著不同,只要記住其典型特徵,是很容易區分的。

  塘鯴的養殖方法

  ***1***水質和水溫:由於多數的鯰科魚類生活於水流湍急的水域之中,所以對於水中的溶氧量相當敏感,且鯰科屬底棲性魚種,故一定要多留心水槽底部的溶氧量是否充足。再者,其多屬肉食性魚種,過度的投喂與殘餌,往往會成為水質惡化的重要原因,故強而有力的過濾器與勤換水都是維持水質乾淨的方法。先前提及鯰科多棲息於急流中,故富有水流的缸子,能讓他們充分展現其體色及最佳狀況。

  ***2***水槽:飼養大型鯰魚需準備大型水槽,在造景時由於其屬底棲性魚種,因此要儘量維持缸底水層的空間。避免缸中尖銳物品造成魚受外傷。造景時也可以利用沉木及水草等素材來營造可供其躲藏的空間,使其不至於太受外界干擾。

  ***3***餌料:絕大多數大型鯰科屬肉食性魚種,但其對人工飼料的接受度也頗高。活餌方面不妨選擇朱文錦、溪蝦等投喂。另外,冷凍生鮮餌料,如豐年蝦、赤蟲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塘鯴的營養價值

  其實,塘鯴不僅有如此高的觀賞價值,它的營養價值也是令許多家庭爭先養殖的原因。據瞭解,每100克塘鯴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質14.4克,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塘鯴的營養價值可以與野生甲魚相媲美。

  塘鯴的食用忌宜:

  宜食:適宜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氣浮腫者食用。

  忌食:根據前人經驗,鯰魚忌與鹿肉、牛肝、野豬肉、荊芥一同食用。

  塘鯴養殖注意事項

  1、兩級放苗

  剛運來的魚苗,抵抗力弱,且規格不一;若直接放入池塘飼養,則因魚苗活動範圍大,體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餌料一時很難吃到,造成白白浪費,還會汙染水質。但如實行兩級放苗,即先集中在小塘內精養,然後放入大塘飼養。這樣既便於管理,又可使魚苗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並在小塘內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長。當小塘內培育的魚苗達到10~15釐米左右,便可從塘內篩選個頭大的魚種放入大塘飼養,個頭小的魚種仍留在小塘內進行強化培育,使魚種生長平衡,規格一致。這就避免在養殖過程中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從而有效地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和單位產量。

  2、合理投喂餌料

  塘鯴屬雜食性魚類,性貪食,因此要正確掌握投飼量,做到塘內有多少魚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餌。同時,要實行分點投喂,撒餌均勻,少量多餐,投足餵飽,防止飢飽不均,而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同時,在魚苗培育初期,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隨著魚體生長,逐步轉投一些植物性飼料,做到動植物飼料相結合。日投餌量應控制在魚體總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個月須調整1次投喂量,使投餌量更趨合理。

  3、實行輪捕分養

  因塘鯴凶猛貪食,在投餌時往往大魚先搶食,而小魚吃不到食物,造成魚體大小差距越來越大,為此在捕撈塘鯴前應進行一次輪捕分養,將大小魚分塘飼養,使生長達到平衡。這是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提倡塘鯴越冬

  秋季捕魚時,除大魚出售外,可將部分成魚移入深水池越冬***塘上搭尼龍大棚***,賣早春魚;這樣既可解決旺季塘鯴銷售難的問題,又可延長鮮魚供應時間,且魚價可成倍提高,一舉兩得。


猜你感興趣:

1.塘鯴飼養的方法

2.塘角魚飼養方法

3.廣東飼養塘鯴魚

4.鯰魚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