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無公害油麥菜

  無公害蔬菜種植是現在經常被人們提起的一個詞語,這代表了一種新的觀念和生產形式。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無公害種植油麥菜的方法。

  種植無公害油麥菜:栽培季節及品種選擇

  栽培季節:9月下旬~10月上旬露地播種育苗,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定植於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12月上旬~2月中旬收穫。

  品種選擇:選用高產、優質、耐抽薹、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油麥菜品種。目前,適宜品種有四季油麥菜、廣聯高產油麥菜、香油麥菜、新科綠箭油麥菜等。

  種植無公害油麥菜:產地環境選擇

  選擇遠離汙染源,土壤疏鬆、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前兩茬未種植過菊科類作物的農業生產區域。

  種植無公害油麥菜:種子處理及苗床整地

  種子處理:播種時最高氣溫不超過30℃,種子不需進行低溫處理。最高氣溫超過30℃,應進行低溫處理,具體方法是將種子用20℃清水浸3~4小時,然後瀝乾水分,保持溼潤,放在15℃~20℃恆溫條件下催芽,2~3天后種子60%露白即可播種。每70平方米苗床用種量120~150克,可供667平方米大田定植用苗。

  苗床整地:播前10天左右,每畝用腐熟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2000千克,加三元複合肥***氮∶磷∶鉀含量15∶15∶15***30~40千克,深耕細耙,按寬1.2~1.5米間距起埂做成平畦。

  種植無公害油麥菜:播種及苗床管理

  播種:播種前澆足底水,待水滲完後,將種子均勻地撒播在苗床上,覆蓋細土厚度3~5毫米,用塑料膜覆蓋保溼增溫。

  苗床管理:出苗前,要保持苗床土壤相對溼度60%~65%,溫度白天16℃~22℃、夜間10℃~16℃。6~8天出苗,出苗後要及時揭去覆蓋物。幼苗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剔除病苗、弱苗、過密苗,苗床定苗間距為5~6釐米。

  種植無公害油麥菜:定植與田間管理

  大棚、溫室溫溼度管理:在10月下旬,覆蓋大棚頂膜,外界最低氣溫0℃~4℃時,在大棚四周上圍裙膜,白天棚內控制溫度為16℃~20℃,夜間在8℃~12℃。空氣相對溼度超過80%時,要及時放風排溼。

  水肥管理:定植緩苗後,每畝追施尿素5~7.5千克。中期每畝追施磷酸氫二銨10~12千克;後期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求保持土壤相對溼度60%~70%。

  定植:幼苗3~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淘汰無心苗、劣質苗,選用健壯、無病的幼苗,按大、中、小苗分畦定植,株行距為15釐米×15釐米。

  種植無公害油麥菜:病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有:潛葉蠅、煙粉蝨。

  潛葉蠅:幼蟲用75%滅蠅胺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防治,成蟲用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

  煙粉蝨:早期用粘蚜黃板進行誘殺,蟲口基數大時,用36%啶蟲脒水分散顆粒劑3000倍液,葉面噴霧,間隔5~7天一次。

  常見病害主要有:霜黴病、灰黴病、褐斑病、軟腐病;  防治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防治,達到生產優質、安全、無公害油麥菜的目的。

  霜黴病:發病初期用25%精醚菌酯懸浮液1000~1200倍液均勻噴霧;發病中期用52.5%惡唑烷酮·錳鋅水分解粒劑2500~3000倍、50%烯醯嗎啉·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注意交替使用。

  灰黴病:發病前每畝用5%百菌清粉塵劑1000克噴粉;發病初期每克用2億活孢子特立克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600~7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輪換使用。

  褐斑病: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10~15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

  軟腐病:用40%農用鏈黴素3000倍液,或20%噻菌酮懸浮劑500倍液,或72%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

  種植無公害油麥菜:採收與整理

  當30%的油麥菜長到標準重量***每12~14株0.5千克***、莖粗2.0~2.5釐米時可開始採收。按標準分批進行,用刀從根基部截斷,放入塑料箱內,輕拿、輕放,在2小時內應運抵加工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