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臨時的自救方法有哪些

  近年來,地震災害所造成的影響在不斷增大,如何有效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得到了學術界更加廣泛的關注。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關於,歡迎閱讀。

  當危險來臨時,防災自救常識需記牢:

  1.平時在家擺放傢俱時要重的在下、輕的在上。在高大的傢俱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將床放在承重牆附近,要遠離屋樑和懸掛的燈具。及時清理雜物,使門口、庭院通道暢通,有時間時可與家人一起做震時人員逃離演練。熟悉周圍環境,瞭解避難場所,地震時可沿指定路線及時疏散。

  2.地震來臨時應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間房屋裡等安全形落,待震後迅速撤離。時間來得及的話切斷電源、氣源,防止火災發生。如住在低樓層,儘量保護頭部,衝出房屋到空曠地帶,如果來不及,就在堅硬傢俱下伏而待定,再伺機轉移。

  3.在學校時突遇地震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應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待地震過後,在老師的指揮下向教室外面轉移。在操場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4.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突遇地震,千萬不要蜂湧著外逃,這時你要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要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注意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疏散。

  5.在行駛的汽車內突遇地震,你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6.在戶外突遇地震,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不要亂跑,要避開人多的地方;要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要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7.在海邊突遇地震 要儘快向遠離海岸線的高處轉移,以避免地震可能產生的海嘯的襲擊。

  8.如遇到地震引起的火災或者燃氣毒氣洩漏,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逆風匍匐逃離火場。

  9.被壓埋時積極對待,挪開頭部周圍的雜物,保持呼吸暢通,同時用磚、木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閉目養神等待救援或階段性的發出求救訊號。

  10.如果受傷,要用簡易的辦法包紮好傷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節約飲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使用,儘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11.如已逃出,可幫忙先救近處的人。無論是家人、鄰居,還是陌生人,以免錯過救人良機,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先救青壯年。可使他們迅速在救災中發揮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救人速度,儘快擴大救人隊伍。

  12.救援時先救命,後救傷。先做心臟復甦,把人救活,再進行創傷救治。救出後將傷者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強光的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鮮空氣,不可一次進食過多。避免被救人員情緒過於激動。

  室外人員的應急防震行動

  地震發生時正在室外的人員,應雙手交叉放在頭上,最好用合適的物件罩在頭上、跑到空曠的地方去。注意避開高大的建築物,特別是有玻璃牆的高建築物、煙囪、水塔、廣告牌、路燈、大吊車、磚瓦堆、水泥預製板牆、油庫、危險品倉庫、立交橋、過街天橋等。還要注意避開危舊房屋、狹窄的街道等危險之地。此時人員可以進入路旁大樓裡,以免砸傷。地震時正在郊外的人員,應迅速離開山邊、水邊等危險地,以防滑坡、地裂、漲水等突發事件。騎車的下車,開車的停下,人員靠邊行走。收聽關於震情和行動指南的廣播。

  平時的防震應急準備工作 當政府有短期預報或臨震預報後,人們應立即行動起來開始應急防震準備。主要工作有:

  ①在家裡或學校教室內採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櫃防止傾倒,固定櫃門,防止物品掉下傷人,用透明膜或膠帶貼玻璃,防止碎片傷人,將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樑柱、屋頂和水泥板牆。保管好危險物品。準備消防滅火器具。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內安全程度。

  ②和人民防空應急一樣,要備好個人應急包和帳篷材料。

  ③按照家庭、學校或單位的應急分工預案,確認工作職責、搞清學校或家庭的安全部位,以 便應急躲藏、避難。

  ④學習自救、互救、滅火、搶修、找、抬傷 員的技能相知識。確定鄰里、單位人員震後集中的位置、制定應 急搶救的計劃。

  ⑤學習地震之前的預兆知識: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氣中出現異味,飛鳥、家畜驚慌、電線之間有火花、室內有藍光、熒光燈被點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報告的途徑。但絕不能預報“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