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病最適合看中醫和注意事項

  中醫注重的是養病,從內而外的幫你調養身體,讓疾病好的更徹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病都很適合去看中醫,這幾種病就很適合去看中醫哦。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適合看中醫的病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適合看中醫的病

  1 過敏性疾病

  溼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一般屬於免疫功能紊亂。由於免疫系統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點,用西藥很難找到針對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藥後容易反覆。

  而中醫是跳出區域性從整體來調節,認為過敏是由於正氣相對不足,邪氣入侵造成的,治療無非是輔助正氣,排出邪氣,簡單治療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婦科疾病

  婦科疾病常屬於激素分泌紊亂,如果單純調節某種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劑量,還容易引發體內一系列激素變化。 中醫從整體調節婦科也是一門強項。中醫認為,婦科疾病大多是體內有瘀滯或血虛,採取疏肝補腎、養血活血等方法治療,效果很好。

  3 脾胃病

  如慢性胃炎、腹脹便溏等,一般病程較長,機理比較複雜。西藥多為單成分,不如中藥個體化治療***一人一方***更容易貼近病情。

  中醫認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藥幫助調節脾胃升降,必要時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調節消化系統疾病。

  4 呼吸系統疾病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感冒了不用治,治和不治都是七天痊癒”。之所以很多醫生這麼說,是因為西醫對治療感冒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手段。如果是細菌造成 的,可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就靠等待了。但如果用中藥辨證治療,可能一兩天就會痊癒。 另外,咳嗽、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疾病也適合中醫治療,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5 複雜慢性病

  如慢性腎炎、風溼病、中風後遺症、腫瘤等,西醫可能會採取激素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中醫通過辨證選方,喝湯藥或扎針灸,效果不錯,對肝腎功能的損害也小,腫瘤患者配合內服中藥還可以緩解化療的毒副作用。

  6 非器質性疾病

  有些人平時容易出現疲勞乏力、精力不足、頭暈目眩、口臭、便祕、心情煩躁等症狀,雖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經西醫化驗、拍片檢查卻發現不了明顯的器質性異常,這些也是中醫擅長的領域,可以針對這些症狀選藥,做到提早治療,防止病情加重。

  望診需要注意事項

  1、光線充足,避免干擾

  望診時應該儘量在光線充足的自然光下進行,如果沒有天然的光線,也應該在日光燈下進行,必要時在白天的時候再進行復診,要避開有色光線和室溫高低的干擾。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望診時要充分暴露受檢查的部位,以便能夠清楚的進行觀察。對於個別與整體病情不符合的徵象,應該認真分析,排除其中由於非病理因素造成的假象。

  熟悉生理,以常衡變

  為了更好的識別病理體徵,必須在望診前熟悉各個部位組織的正常表現和生理特點,將病理體徵與生理體徵進行比較,並且要熟悉各個部位組織與內在臟腑經絡的聯絡,運用整體觀念進行分析,動態觀察,從病情發展角度判斷病理體徵所提示的臨床意義。

  4、四診合參,綜合判斷

  不能以望診來代替四診,單純的望診資訊不夠,資料不全,要注意將望診和其他診法密切結合,四診合參,進行綜合判斷。

  中醫如何望聞問切的方法

  “望診”,就是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的變化。“神”是精神、神氣狀態;“色”是五臟氣血的外在榮枯色澤的表現;“形”是形體豐實虛弱的徵象;“態”是動態的靈活呆滯的表現。這就是對病人面目、口、鼻、齒、舌和苔、四肢、面板進觀察,以瞭解病人的“神”.

  “聞診”,是指聽病人說話的聲音、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等的聲動,還要以鼻聞病人的體味、口臭、痰涕、大小般發出的氣味。

  “問診”,就是問病人起病和轉變的情形,寒熱、汗、頭身感、大小便、飲食、胸腹、耳、口等各種狀況。

  “切診”,就是脈診和觸診。脈診就是切脈,掌握脈象。觸診,就是以手觸按病人的體表病頒部分,察看病人的體溫、硬軟、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診斷。

​猜你感興趣:

1.最吸引人的中醫廣告詞

2.中醫藥四季養生知識

3.中醫基本常識

4.健康長壽的中醫理論以及心理

5.中醫英語怎麼說:中醫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