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養生有哪些理論依據
練習太極拳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因為太極拳的作用非常大,所以生活中我們經常在廣場上,公園裡看到人們練習太極拳,一招一式。太極拳的養生依據究竟有哪些?下面小編就來告訴你太極拳的養生理論吧,歡迎閱讀。
太極拳養生的理論依據
太極拳是我們許多人都非常喜愛的,合理的練習太極拳能達到非常好的養生作用,有利我們養生長壽,太極拳養生有許多重要的理論依據。
一、精神論
養精化氣,養氣化神,固根培本,養人身三寶,充人精神,發人智慧,使之,能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是謂太極養身,太極養身,則是掌握人身三寶,精氣神自然變化的規律,修之煉之,而達到養生長身之修煉方法。
二、太極論
太極,無極而生,陰陽和合而成。***即:一氣分為二氣為陰陽,陰陽二氣合為一氣為太極***
何謂太極?老子:“無,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乃是混沌,混沌者,元氣,原始祖氣,此一氣,先天而生於陰陽,後天而藏於陰陽,即,生於先天而藏於後天,為陰陽未分之象,萬物元始之極點,故謂無極。無極者,虛無靜極之意也。混沌初開,乾坤始奠,陰陽道合而成象,是謂無中生有,“有,名萬物之母”,謂之太極。
如:天地陰陽上下相合為一氣而萬物生,日月陰陽來往相交為一氣而寒暑順。男女陰陽彼此相交而孕始成。
此一氣是為太極,故為萬物之母,太極。乃太和靜極之意。
三、倆儀論
合為一氣,其中有物。靜極生動,動靜之變,陰陽而分,謂兩儀。兩儀者,陰陽也。上述,陰陽二氣合為一氣,謂太極。
一氣分而為陰陽,為兩儀。故,太極兩儀,乃陰陽之動靜離合也。陰陽分離則死,二氣和合則生。
四、養身論
人,乃精氣而生,精氣而養。精生於食,為濁、為陰、為動;氣生於精,為清、為陽、為靜。此人後天心腎中之二物。
精滿則動,順則生人,耗盡則氣無依、神無託、人無本而死。逆則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氣相抱,有依有託而生道、生仙。然,此二物均系於性、於意。心性如猿,好動為陰;意氣如馬,好靜為陽。
太極拳的特點
1、輕鬆柔和
太極拳動作要求輕鬆柔和的依據是太極元氣團的形態相貌。太極元氣團的形態相貌是輕鬆柔和的,快慢勻速的協調運動狀態。
所以練太極拳要求動作要輕鬆柔和,身心都要放鬆,不要緊張,也不要存有雜念。做動作時要求輕而不飄,鬆而不散,柔而不軟,和而不亂,上下協調勻速運動,就能達到輕鬆柔和的動態形象。
太極拳不僅動作上講究輕鬆柔和,而且練習環境也是以安靜的氛圍為佳。
2、圓活自然
圓活自然是太極元氣團運動的自然狀態在太極拳運動中的應用。做動作時不要直來直去,也不能用拙力,而要隨著腰軸自然的轉動,帶動肢體自然屈伸旋轉的勻速動作,就能表現出圓活自然的體態風貌。
3、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的理論依據是“以腰為軸帶動肢體屈伸旋轉的動作”。以腰為軸帶動肢體屈伸旋轉運動的程式是由腰軸轉動帶動軀幹運動,再由軀幹 轉動帶動下肢和上肢的運動。
這種傳承轉帶動作,能使肢體運動形成上下相隨、全身協調的運動。練太極拳按照源動腰脊轉股肱的運動法則運動,就能達到上身運動 和下身運動協調統一,形成上下相隨的動態形象。
太極養生的五大練法
1、無極靜樁
站穩左腳,右腳橫向邁出。平衡兩腳重心,兩腳相距肩寬。頭頂放鬆,身體下蹲一點;臉放鬆,身體再下蹲一點;頸放鬆,身體再下蹲一點;兩肩放鬆,身體再下蹲一點。
胸膛放鬆,身體再下蹲一點;小肚放鬆,身體再下蹲一點;臀放鬆,身體再下蹲一點;大腿放鬆,身體再下蹲一點;小腿放鬆,身體再下蹲一點;腳底放鬆,身體再下蹲一點。心靜體鬆的站樁1至2分鐘。
練習太極拳要靜,練習之前要將身心的雜念排除,靜下心,好好練習,慢慢領悟太極拳的精髓所在。
2、太極起勢
身體慢慢下蹲,兩腳相距與肩寬。兩腳慢慢蹬起來,兩手往上抬。手臂環狀收回。鬆肩,兩手分別向外分開。身體慢慢下蹲,兩手往下落。練12遍。
3、推波助浪
初式左或右半馬步,後腳蹬,轉成弓步,膝蓋不能突出腳尖,兩手向前推。接著前腳蹬,後坐半馬步,臀部不能突出腳跟,兩手鬆臂舒指往外側劃開收回在肋旁。左式、右式各練12遍。
4、左右雲手
馬步站立,左手抱圓。腰胯左轉完了,右手抱圓。腰胯右轉完了,左手抱圓。左式、右式各練12遍。
太極拳講究的是鬆,很多初學者練習太極拳顧慮的太多,導致什麼都沒練好,所以練習時先從放鬆練起。
5、易筋甩手
身體站直,兩腳相距肩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搖甩,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腳跟抬起離地,腳趾用力抓住地下。練36遍。
結語:讀了上文相信大家對於太極拳養生的理論依據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練習,因為太極拳有很強的理論依據,合理的進行練習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能起到養成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