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正確姿勢方法

  沒有人會否定跑步的健身價值,跑步是最大眾化的健身方式。那日常跑步健身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

  介紹

  跑步時頭與肩的最佳姿勢

  在跑步的時候,記得自己的頭部與肩都要保持穩定,不要到處晃來晃去的,以免誤傷自己。所以頭要目視前方,下顎微收但不要低頭。跑步時,肩先放鬆下垂,然後儘可能上聳,停留一下,恢復原來的姿勢再重複。

  跑步時臂和手的最佳姿勢

  跑步的時候,手最好要微微握住,大小臂屈成約90度,前後自然擺動,這樣可以很好地舒緩自己的情緒和壓力。要注意向前的手臂不要露肘,向後的手臂不要露出手來。

  跑步時腿的最佳姿勢

  用大腿帶動小腿,膝關節要朝向腳尖方向,抬到合理的高度後放下再重複。

  跑步時雙腳的最佳姿勢

  雙腳要放鬆,不要緊縮腳趾,腳抬高到離地10釐米就可放下重複。腳掌落地時前腳掌不要太用力蹬地,以免造成小腿肌肉發達。

  跑步時腳落地的方法

  1、前腳掌落地,過渡到腳趾蹬地。

  這是短跑和中跑運動員動作特點。優點是後蹬充分,摺疊高,送髖快,方向準,擺腿向前。重心前移迅速,爆發力強,跑速快,力量足,踝關節力量相當強。目前,長跑運動員落地動作趨向這種動作,但後蹬不要求這麼充分。目的是為了省力,保持長時間高速奔跑。以上動作適合青少年,40歲以下的,有基礎的,接受過系統訓練的人群,踝關節力量強的運動員。

  2、前腳掌落地,腳後跟不沾地後蹬。

  這是長跑運動員落地動作,水平高的馬拉松運動員也是這種動作,世界馬拉松記錄保持者蓋佈雷格拉西,就是這種技術跑完全程。以上動作適合青少年,40歲以下的,有基礎的,接受過系統訓練的人群,踝關節力量強的運動員。

  3、全腳平著落地,滾動過渡到前腳掌後蹬。

  馬拉松跑90%運動員採用這種動作,個別長跑運動員也採用。步幅小。顯得不輕快,落地重。

  4、全腳平著落地,滾動過渡到全腳掌後蹬。

  這種動作是業餘選手,跑步的主流。部分中年人採用的也不少。

  5、全腳落地後蹬。

  幅度小,摺疊低,送髖擺腿受限,跑速慢,步幅重,費力。這種動作適合中老年人,健身跑和減肥人群。馬拉松跑在4小時以上的,基本也是這種動作。

  跑步時落地的相關

  1、跑步時前腳掌著地的好處

  ①正常人的腳掌是弓形,它的結構像拱橋。而腳的大多數關節集中在腳的前部,就形成前腳掌的彈性最好,能緩衝外來的震動而對人體起保護作用。

  ②人的腳前寬後窄,前部支撐面積較寬,這對保持人體跑動時的平衡是有利的。

  ③用前腳掌著地制動性小,使前進的水平速度損失較少。

  ④前腳掌著地可加長下肢的長度,對增大跑步的步幅也有利。

  ⑤賽跑運動員的釘鞋,只有鞋的前掌有釘子,也是跑步時用不著腳跟著地的原因。

  所以,在長跑時,要想使著地動作輕巧省力富有彈性,不降低跑速,不易疲累,採用前腳掌著地的方式跑步效果最好。跑步時前腳掌沾地時間越短越好,邁步越直越好動作流暢協調省力節流。

  2、跑步腳後跟落地的害處

  ①腳後跟落地時產生了制動,降低了跑速,還費力。

  ②腳後跟落地時,重心靠後,跑不起來,不協調。

  ③腳後跟落地時腿是直的,膝蓋受力大,沒有緩衝。膝蓋易受傷。

  ④腳後跟落地時,沒有後蹬或後蹬幅度小,影響了摺疊,送髖擺腿,故跑不快。

  ⑤落地重,不輕鬆,跑不動。因為中老年人50%以上骨質疏鬆,腳後跟落地對中老年人健身跑和減肥慢跑都不利,容易引起中老年人因承受不了自重而造成跟鍵受傷。

  ⑥因為腳跟著地所產生反作用力向上,由腳跟變到腳前掌向後蹬地的時間較長,會影響向水平前進的速度。

  ⑦對身體不利,腳跟著地重力得不到腳弓的緩衝,所產生的震動要比前腳掌著地大得多,會使身體各部位,包括腦和內臟器官受到震動,容易引起膝關節的損傷。

  ⑧腳跟經常和硬地碰擊,還會使腳後跟皮下脂肪墊受損,引起腳後跟疼的毛病。

  跑步時腳該如何落地,綜上所述,前腳掌著地的方式最好,最不宜採用腳跟先著地再過渡到前腳掌的方式。但老年人,體弱多病和體重過大的人最適合用全腳掌著地的方式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