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蒙氏教育心得體會

  蒙氏教育是一個很前衛又很普級的幼兒教育新理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有幸能在這個假期參加陳老師和王靜老師的蒙氏教育指導培訓,對我來說是一次進一步學習蒙臺梭利教學新理念,加深對整個蒙臺梭利教學框架的好機會,帶著對蒙臺梭利教育的熱忱我投入到這次緊張而又充實的培訓中,一次次的培訓雖然讓我感到疲憊,但卻痛並快樂著,它讓我有著沉甸甸的收穫。尤其在對感官教育的學習中更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是呀,日常生活教育是蒙臺梭利教育的基礎。的確,感官教育是蒙氏教育是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正如書中所提到的“蒙氏教學中所提供的感官教具是開拓孩子探索世界的一把鑰匙”。孤立化、精確性、美觀、自我控制及具有探索性的感官教具設計極具經典,它對幫助孩子整理感官的印象、擴大孩子的直覺領域、豐富感官經驗、引導孩子自發性的自我教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我對這些感官教具並不陌生,但通過這次學習更讓我深深體會到:

  1.強烈的邏輯性

  2.靈活地操作

  3.創造性地工作

  還有對孩子施以禮儀、品格教育,雖然我們不能使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成功,但我們能使他們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不會去傷害別人,不會被傷害;我們不能使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天才,但我們能使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同時學會被他人尊重。幼兒園是幼兒主要的社交場所,我們利用幼兒園環境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禮儀教育,鼓勵幼兒積極與同伴交往,在日常生活中採用示範的方法,使幼兒學會使用簡單的禮貌用語與周圍人打招呼;學習如何借他人物品;如何輪流等待;如何觀看或參與他人的活動;如何與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等,讓幼兒學會如何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環境;使幼兒樂於與他人交流、交往、分享、合作。

  這是我在蒙氏學習中的點滴感觸,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學習機會,使我對蒙臺梭利的精髓有更更豐富、更深刻地認識,相信這次的陳老師和王老師的蒙氏培訓會在我今後的教學道路上添上燦爛絢麗的一筆,也期待能參加下次的培訓!

  篇2

  通過學習使我對蒙氏教育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和認識,讓我懂得了0—6歲的孩子在接受知識時是通過表象思維慢慢轉變為抽象思維的。在珠心算教學中特別在計算教學方面,及應用題教學中,應借用具體實物來操作教學。這樣學生易理解又能快速掌握運算方法。在數學的圖形認識,及分類教學中,提醒老師課前做好充分的教具準備工作。例:做不同顏色的幾種圖形,這樣學生既能直觀清楚的認識圖形又能區分顏色。一節課不僅得到了很大的收穫,同時更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讓我懂得不論你教什麼課,最好讓孩子自己親手去操作,這樣不但能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也便於孩子接受掌握,同時記得更牢固。可能應了這樣一句古話“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吧!更讓我懂得無論你教什麼,我們不要***教,而是用自己的身心去教。這樣孩子不但非常喜歡你,更喜歡你的每節課,自然孩子學習興趣也很濃,學的就好,也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蒙臺梭利是教育史上一位傑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他提出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兒童,尊重兒童的需要。她強調教育過程中幼兒的主體性,她的教育目的是:“尊重兒童自我需要和價值,促進兒童個性和諧發展,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和充分發展。”蒙氏的教育內容與現行幼兒教育內容雖然在內容的劃分上略有不同,但其內容卻是緊緊圍繞體、智、德、美、勞這幾個方面的。蒙氏教育活動的內容很生活化,能更深入地考慮到兒童的需要。蒙氏最有特點的是生活和感官區域。生活區的材料全部取之於日常生活,教學內容也全部是生活能力的培養。如:抓、舀、插、倒、吸、撈、夾、剪、切、開鎖、篩、穿孔、編織等生活中所有用到的手的動作,都在蒙氏生活區找到相應的教具。生活、感官是學習的基礎,是進入學習的基礎階段,是提高生活能力的手段。蒙氏還有一種特有的教育形式就是混齡教學,孩子的興趣第一。我想,任何活動,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不管以什麼活動形式出現,都應該是可以的。 蒙氏教育思想的重點之一是發展和延伸。以上是我這次學習的一點體會,希望對老師們有所幫助。

  作為一個蒙氏教育的老師來說,我們的觀察能力就好像醫生的觸覺一樣。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捕捉到孩子們的一舉一動,一個合格的老師的細心觀察是多麼的不容忽視。 教師應該是一個觀察者,更應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只有他具備了這個先決條件才會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蒙氏教師!

  篇3

  11月24日下午在機關幼兒園聽了北師大教育專家的講座很受啟發。琪琪媽媽要帶她未聽講座,要我給她講講,一直沒機會,我將有關內容簡要摘抄下來供她學習。

  候老師首先介紹了蒙臺梭利教授的生平,出生於1870年義大利的一個貴族家庭,她是家中獨生女,條件優越,但她很關心窮苦孩子。1906年開辦兒童之家,1952年病逝。

  蒙臺梭利教育的觀念是尊重孩子、觀察孩子、耐心等待。 蒙氏教育的特點是混齡:2-6歲孩子在一起。蒙氏教育的方法是通過教具操作來學習。教具分為四個區:生活區、感官區、數學區、文化區。其中生活區培養孩子四種能力:秩序感、專注力、協調性、獨立性。內容有倒小米、切蘋果、解釦子、榨桔子汁……感官區建構邏輯思維能力:有粉紅塔、棕色梯、三角形、重量板……數學區有大量教具,加法板、減法板……文化區有歷史、地理、語言、美術。歷史不是我們學習的歷史,比如爸31歲,媽28歲,孩子5歲,讓孩子輕鬆理解家庭生命線。地理:嵌板有樹的根、葉。語言:講故事給媽媽聽。

  最後候老師對家長說了三點要求:1、嚴格教育取決了你的堅持性,要家園互動把自己訓練成一個教育者。2、孩子成長不完全靠學校。3、不要把認知看得過重,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

  通過候老師講解我對蒙氏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教具分割槽等,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理解蒙氏教育三大觀念:尊重孩子、觀察孩子、等待孩子。在以前教育中我做得很不好,比如尊重孩子:很多時候我都是幫她選擇,從未蹲下來耐心傾聽孩子的意見,這讓她很沒主見。觀察孩子:因為她體質不好,愛哭鬧,怕她生病,大多數都順著她,讓她養成了倔脾氣。今後要加強她身體鍛鍊,慢慢改掉壞習慣,給她定規則。耐心等待:我性子比較急,她做事又有點慢,像換鞋都是我幫她完成,以後要多給機會讓她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總之,教育是一門學問,家長要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加強自身的修養,言傳身教,努力把孩子教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