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會學生學習總結

  班會是溝通師生之間的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歡迎閱讀!

  篇1

  “擁抱親情感恩父母”的主題班會觀摩課,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使我感觸很深。以下就是我對該班會活動課的幾點感受與體會。

  一、從整個班會課的開展來看,流程清晰,環節緊湊。

  班會有三環節即“回顧篇走進親情、擁抱篇體驗親情、行動篇回報親情”,以“情”帶動貫穿始終。同學門積極參與響應,表現形式多樣,有小品,有講故事,有詩文朗誦,有小合唱等,特別是最後同學們用對爸媽的祝福做成的“感恩樹”將班會的氣氛推向了高潮。表現了同學們對這一活動的重視,展示了他們的內心豐富的一面。

  二、從班會課的氛圍來看,感情真摯,天地動容。

  孟老師把主題轉化成任務,並分成了一個個活動,引領學生的認知,提升情感。既重活動生成又重情感體驗,體現學生的認知規律。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講述自己被父母感動的故事,讓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他們的感動!從學生們平凡而又真實的故事裡,我感受到了這些學生的內心的激動,生活中一向不愛向父母說聲謝謝的學生們,這些生活中的瑣事,他們卻講述得那麼真切,生動,使得在場的同學們都潸然淚下。這個場面使我們在座的班主任都感到心酸,為之感動,心靈彷彿也受到了一種震撼。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父母的恩情,在平凡的小事中接受思想教育,完成感情的昇華,從而來端正自己對父母的態度尊敬孝順自己的父母。這使我受到了啟發和感悟。

  三、從班會課的目的與意義來看,切合實際,引起共鳴。

  本次班會主題以感恩父母為主,目的要讓同學們懂得父母付出的艱辛,學會理解他們,體諒他們,並學會如何感恩父母,從而激勵同學們勤奮學習。我相信,通過此次班會,加強了同學們的感恩意識。能夠更加全面的思考問題,設身處地地為父母著想。這次班會之後,同學們的思想認識又上升了一個臺階。我們要感恩於父母,是他們賜予我們養育之恩,其實回報於他們的並不一定非要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從幫他們做家務開始,抑或是平常日子裡一句貼心的話語都是最好的形式。感恩不只是口頭的,更重要的在於行動,感恩從現在開始。

  四、針對這節班會觀摩課,說說我的收穫與體會。

  班會課是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作為班主任應該多些指導,多些鼓勵,多些支援學生參與其中,親身感受。一節好的班會課,不在於排場要多鋪張,形式要多豐富,而在於學生能否從中有所體會,有所感受,有所收穫。班會課後,班主任應該就該班會進行必要的,點出重點,或給學生一個溫馨的提示,或給學生一個正確的指引,或給學生一個暖和的祝福,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對此次“擁抱親情感恩父母”主題班會觀摩課的一些感受與體會。這是一次感人的、優秀的、成功的班會課,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希望今後能夠把本班的班會工作做好,通過班會讓學生達到鍛鍊自我的目的,從而增強班級凝聚力。

  篇2

  **日,學校組織老師在二中學校聽了**教授關於教育教學方面的講座感到受益頗深,我有感於朱教授談到的關於主題班會如何更好的開展,結合朱教授的指導談談幾點想法。

  班會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是班級每週工作開展情況的一次反饋會,也是一個班級學生交流的時機,更是一個班級師生互動交流感情的機會。其主要功能有:教育、情感感染、凝聚、導向和激勵。就以前做過2年的班主任感到班會課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一、主題太大、泛泛而談

  許多主題班會盡管形式上熱熱鬧鬧,但活動實效卻總是平平,其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班會的選題大、空、舊,針對性不強,眉毛鬍子一把抓。主題的確立要“小一點”, “小一點”指主題要小,不是要大家去抓瑣碎而無典型意義的事,而是小中見大,以一當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如關於《中國夢》這個大問題,可以把主題變小,變成《我的夢》,或者做一個月內能實現的夢,或者開一個以節約為主題的班會。這樣通過一個一個小夢的實現讓學生懂得了大道理。

  二、內容太空、脫離實際

  主題班會的設計要“近一點”、“實一點”貼近學生,富有針對性。一是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活動要貼近他們的年齡;二是活動要著眼於解決學生中的實際問題。設計要務本求實,針對實際問題,注重行為指導。惟有實實在在的內容才能對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才能真正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個以“青春期男女同學交往”為內容的主題班會,可以擬如下的子題:什麼是青春期 ? 青春期會表現什麼樣的心理、生理特徵 ? 家長們怎麼看待進入青春期的我們 ? 同學們準備的過程,就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經過這樣的過程,每個同學.都會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即使是錯誤的,也是自己思考的結果。這樣;就不會出現班會上內容太空,學生感覺無味的狀態。

  三、形式主義嚴重,要放棄表演

  有些主題班會特別是班會比賽中,我們可以發現有的老師為了讓主題班會更加成功,在彩排方面花費了很多時間,你會發現主題班會過程中無論是學生的表演,還是學生髮言也好、或者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表達自己感覺也好,一點錯誤都沒有,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本來是一種很嚴肅的、讓人感到很有感觸的一個話題,一遍一遍的表演,大家就會對它產生另外一種情感體驗,甚至會牴觸這樣一個過程。班會變成了表演,這樣的班會,不管形式上有多少花樣,也不可能出現思想上的碰撞、激盪和交鋒,只有空洞、蒼白、枯燥的說教。

  策劃主題班會的著力點是觸動同學們的思想靈魂,引導他們講真話,動真情,論真理。班主任不能滿足於做樣子給人看。感情的流露要真摯,這樣的班會,往往會出現我們事先想不到的結果,一切都是真實感人的

  四、放棄教師主導,讓主導迴歸

  主題班會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條途徑。但有時,有意無意中,在召開主題班會時我們班主任越俎代庖,一手包辦,既充當“導演”又充當“主角”。

  而實際上,主題班會的特點之一是主體性,無論什麼內容,無論哪種形式的主題班會。班主任都不能搞一言堂,一定要樹立民主意識,正確把握指導性與主動性的關係,把學生推上第一線,發動班集體全體成員出謀劃策,共同參與。因此班主任要當好“導演”,而不是“演員”。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組織、自己去準備,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鍛鍊自己的才幹。

  班主任在班會課中,還可以邀請學科教師參與主題班會,也可以聘請有特長的教師擔任本節班會課的指導教師進行主題輔導,真正發揮教師的特長與優勢;同時,我們也可以邀請家長教師走進班會課。就象我們“家校共導”請家長到學校為孩子們講述自己創業史一樣,為孩子的教育形成合力。

  五、費時費力,強化生成

  “真正的教育是看不到教育痕跡的教育,一切都在不經意中發生、發展,這才是好的教育。”有的老師為了讓主題班會更加成功,師生都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效果並不是很顯著,原因在於缺乏生成、延伸、落實和鞏固。

  班會結束時班主任要善於總結和提煉,並在總結中善於“借題發揮”,點到實質,舉一反三,以教育多數學生。同時還要搞好“追蹤教育”,以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班會結束後,班主任要組織同學們制定出具體的落實方案,並督促同學們落實。在精心策劃的班會中,氣氛會很熱烈,同學互相啟發,彼此點燃思想的火花,感動的話語,會激起同學們強烈的感情。班主任應抓住這一時機,發動同學們在班會之後,將他們的體驗和感受記錄下來,通過回味、反思和總結,使他們的思想和認識得到昇華。

  總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當利用好主題班會這一載體,讓主題班會真正成為吸引學生、充滿魅力的課型之一,充分發揮班會課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篇3

  受學校領導委派,很榮幸參加了**號在**召開的**省“以校長為首”課題之班主任工作研討會,通過三天的學習,我真的是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簡單談談自己這次的會議學習心得。

  主題班會課到底是什麼課?它是會,不是課?其實主題班會課不是會,也不是課,而是一種不同於其他教育活動的特殊活動,是一項集體教育活動。

  在實際工作中,怎樣開展一個班會呢?通過這次會議我認識到:

  1.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確立和策劃班會的主題。

  主題班會是班集體建設的一項必要活動,它可討論思想品德問題,也可以討論班級工作,還可以讓學生談認識、交流思想、介紹經驗,開展表揚與批評。開好主題班會,首先要確立與策劃好主題。主題的策劃,具有導向性作用,它將確立班會的發展方向,並達到預期的目的。

  2.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選擇適當的組織形式並加以實施。

  班會的主題確立和策劃好之後,第二步就是選擇形式和實施問題。班會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特點;要不拘一格、豐富多彩,要充分做好發動,準備工作;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把班會的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統一起來,溶為一體。

  以前我開主題班會,不大注意,只是感覺開就開唄。通過這次會議我認識到:

  1.主題班會要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寓思想教育於生動活潑的形式之中。空洞的說教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另孩子們對班會引起反感。

  2.不拘一格,採取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

  開好主題班會,除了要有好的主題之外,還必須注意形式的多樣和生動。如這次班會實驗教師就採取瞭如下形式:

  ***1***主題報告會;***2***演講和競賽;***3***座談和辯論;***4***野外活動;***5***社會調查成果彙報;***6***文藝表演;***7***技術操作,實物交流;***8***經驗介紹等。

  3.充分做好發動、準備工作

  充分的準備才能使班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準備的過程本身也是不斷教育學生的過程。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主題班會的策劃與實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更重要的是發動學生,使學生成為班會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班主任的指導思想是通過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出來的,因此,在準備、組織召開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指導學生,讓學生既當主人、又當參謀,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由老師包辦代替。

  另外我還認識到我們開展主題班會以後還要注意:

  1.要善於深化主題的鞏固成果。

  班主任除認真考慮主題班會的選題、組織形式外,還要認真考慮主題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鞏固,怎樣讓學生進入並保持最佳狀態。這就需要搞好主題班會的總結,並在總結中善於“借題發揮”,點到實質,“舉一反三”,以教育多數學生。同時還要搞好“追蹤教育”,以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

  2.班會上老師要做總結髮言,及時抓住班會的契機,來啟發、誘導和點撥,使同學們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認識到召開班會的目的、認識到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在總結中,要針對學生的認識給以集中、分辨、提煉和昇華,使學生的認識有提高,行動有準則,前進有方向。 要做好“追蹤教育”、鞏固班會成果。一是在主題班會活動之後,要及時掌握來自學生中的資訊反饋,抓住學生思想情感方面的變化,繼續加以引導,促其昇華。力爭在每次活動之後,讓學生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點有價值的東西,並使他們在行動上有所表現。二是班會做出的決定,班委會要認真監督執行,並付諸行動,從現在做起,讓班會真正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作用。

  另外**老師還總結了開展主題班會應該注意的四項:

  班會四忌:

  一忌一言堂。

  二忌無主題。

  三忌批判式。

  四忌無組織。

  這就是我此次會議的一點淺薄認識,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