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最為關心,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養成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養成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的方法一

  轉變觀念,適度放手,讓孩子樹立自主學習的觀念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之師,終生之友。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家長首先要實現觀念上的自我變革,為孩子自主學習提供觀念支撐,這是孩子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保證。因此,要想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注重自我學習,提高認識,著眼現在,放眼未來。因為,你的行動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言傳身教的效果會更顯著。

  認真分析當今家庭,由於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上往往會出現以下問題:一是現在的許多家長一方面省吃儉用,而另一方面卻沒有適度地控制孩子花錢,從而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好逸惡勞、吃喝玩樂、給同學過生日、拉幫結派、聚眾餐飲等揮霍無度的不良習氣;二是家長缺乏正確地教育方法,沒有抓住孩子的年齡、心理及個性特點,恰如其分地引導和進行養成教育;三是家長過分地溺愛和嬌寵,從頭到腳包辦代替,使孩子過慣了家庭“小皇帝”的生活,而嚴重缺乏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

  有位教育家說過:“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隻手”。意思就是說父母對孩子不要包辦的太多,要放開一隻手,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也就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辦代替,也不能完全放開,放任自流。在許多問題上,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自己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增長他們的信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長久堅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

  小學階段正是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自主學習的願望、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家長要通過各種途徑為孩子創設形式多樣的學習實踐活動,讓他們在自我設計、自我創造的過程中激發出自主學習的願望,增強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對外部知識、經驗的理解和認同乃至吸收等轉化為內在的活動,從而達到有效性的學習,使孩子們一步步走向成功。

  養成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的方法二

  遵循規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談到自主性學習習慣,當前小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上課精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愛開小差;二是對所學的知識不能做到課前預習;三是不能在複習的基礎上做作業,有時不能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甚至作業質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時地進行復習鞏固。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關。小學階段的孩子由於年齡較小,自我約束和控制的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往往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覆性較大。根據實驗調查表明小學生注意持續時間在20分鐘左右,他們的有意記憶雖然在增強,但無意記憶仍佔一定的優勢,情緒和興趣很容易受不良行為的影響。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必須要遵循兒童的年齡特徵和教育規律,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把培養孩子自主性學習習慣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

  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較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極易形成壞習慣。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遷就、姑息、放縱,使孩子任性、自私、懶惰、依賴成性;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而採取的教育方法不當,有的採取物質刺激,有的用言語要挾嚇唬;有的只看重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葉聖陶老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可見,在兒童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孩子當前的學習有用,而且也是完成學習的需要,既能開發孩子的智力,又能促進孩子成才,定將會終生受益。因此,家長應當堅持不懈地在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學習習慣上多下功夫,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善於思考、做好預習和複習、獨立完成家庭作業和認真檢查等方面進行良好的自主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1、抓好孩子有意注意習慣的培養

  有意注意是指兒童主動的、選擇性的注意。孩子的有意注意持續時間較短,極易受外界干擾而改變自己的注意。因此在孩子做功課時,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孩子儘可能地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家長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幫助孩子安排作息時間,注意勞逸結合,切記不能讓孩子“連續作戰”,這樣並不會出現好的效果。其次要進行必要的意志教育和訓練。第三要引導孩子腦、眼、口、手並用,讓孩子的多種感官都要參與學習,同時投入學習。

  2、培養孩子在學習中勤于思考、敢於攻破難關的習慣

  勤于思考、敢於攻破難關是學習知識、理解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在學習中,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控能力較差,一旦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往往不肯動腦思考,就遇難而退,或轉向父母尋求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千萬不要代替孩子解答難題,而是要以堅定的眼神鼓勵孩子動腦思考,用熱情的話語激勵孩子敢於攻克困難。此時家長任何一種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的話,都可以使孩子產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在輔導孩子學習時,不能只對一題一文進行輔導,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學會用腦,幫助孩子克服內部或外部的困難和障礙。要使他們明白,一個人在前進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或多或少都會碰到許多困難和挫折。這時家長可以通過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使孩子明確“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激勵他們應以堅強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戰勝困難。

  另外,家長還要培養孩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鼓勵孩子要善於發問,並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認真加以解答。回答時力求語言表達要準確,並講清問題的前因後果。同時鼓勵孩子在思考問題時要有理有據,要善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長要鼓勵孩子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後積極啟發他們,和他們一起研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他們動腦思考。對於孩子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家長切不可去埋怨孩子,更不能加以斥責,家長也不能因為家務繁重和工作繁忙為藉口,或解答不上來就敷衍搪塞,這些都是不應有的態度,不利於孩子善於思考問題習慣的培養。

  3、培養孩子養成預習新課和複習舊知的習慣

  預習新課是學生學習的前奏,也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一種方法。複習舊知是可以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當前,小學生還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新課上完後,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麼,這樣無準備的學習,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瞭解重、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所以,家長要經常在家教育孩子按時做好預習和複習。指導孩子在預習時,對於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要動手查閱字典,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課本上標出記號,以便在上課時認真聽講加以解決或向老師請教;在複習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將所學知識進行歸類整理,抓住重點,有計劃地進行復習,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問,直至理解掌握

  為止,使所學知識得以反覆鞏固而保持長期的記憶。

  4、注重培養孩子獨立完成家庭作業及認真檢查的習慣

  家長平時要重視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幫助孩子在家有計劃的學習,誘導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集中精力認真做好知識的預習和複習,並完成當天的家庭作業等。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形成一種時間定向,從而養成屆時就能去主動學習的習慣。為此,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舒適學習環境,使孩子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對孩子在學習中出現的與學習無關的動作和言語,家長要及時予以提醒和糾正,以防養成精力分散,做事心不在焉的壞習慣。教育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精力專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幫助孩子學會控制干擾,提高他們高度的專注能力。

  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只顧趕進度,很少顧及到一些細節問題。作業中常常出現差錯,不是寫了錯別字,就是看錯運算子號或少做了習題等。做完作業後,家長最好教會孩子檢查的方法,並要求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從細微處反覆檢查,如看看是否漏題、漏答、漏單位等,從而養成細心檢查作業的習慣,提高孩子自我評價的能力,增強他們責任心。

  養成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的方法三

  貼近生活,學以致用,在實踐中讓孩子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陶行知先生強調“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認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他主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陶行知先生的這些教育觀點,就是打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使社會成為一所新型的“大學校”,也就是說教育必須與變化著的生活密切聯絡,教育必須貼近生活,重視實踐,真正達到“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真諦。

  當前,應試教育觀念仍在絕大部分家長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只是強硬地把孩子埋在書本里,只注重分數的高低,而嚴重忽視了孩子良好習慣、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知識資訊,孩子的社會實踐活動,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狀態,讓學生置身於一種開放、動態、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將知識與經驗、理論與實踐、學校與家庭和社群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豐富、自由的自然體驗、社會體驗、文化體驗、勞動體驗等實踐活動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知識融匯貫穿,體驗學以致用的價值。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還能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應用知識的能力。為此,家長要正確理解教育的內涵,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來引領、激勵孩子從小就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最簡單的事情著手,在生活中受到教育,規範自己的行為,磨鍊自己的意志,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1.教育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方法有哪些

2.家長鼓勵孩子學習的正確方法

3.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4.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5.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