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孩子自主學習

  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麼具體應該怎樣做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1.巧設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慾望是一種傾向於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徵。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於瞭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2.引起認知衝突,引起學生的注意

  認知衝突是人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所面臨的情境之間的衝突或差異。這種認知衝突會引起學生的新奇和驚訝,並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關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3.給予成功的滿足

  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學習中,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心情。這種情緒反覆發生,學習和愉快的情緒就會建立起較為穩定的聯絡,學生對學習就有了一定的興趣。

  正如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

  4.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於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麼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通過數學或數學史學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瞭解數學家們是如何發現數學原理及他們的治學態度等。

  5.適當開展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慾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所以在課堂上,尤其是活動課上一般採取競賽的形式來組織教學。

  6.及時反饋,不斷深化學習動機

  從資訊理論和控制論角度看,沒有資訊反饋就沒有控制。學生學習的情況怎樣,這需要教師給予恰當地評價,以深化學生已有的學習動機,矯正學習中的偏差。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及時反饋,也要注意及時對作業、測試、活動等情況給予反饋。

  使反饋與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充分發揮資訊反饋的診斷作用、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深化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當通過反饋,瞭解到一個小的教學目標已達到後,要再次“立障”、“設疑”深化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始終充滿了學習動力。

  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方法

  讓孩子知道學習不是為了父母

  其實,孩子心中“為了父母而學習”的想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實在是父母的做法不得不讓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看看,當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時,父母一遍一遍嘮叨,催他趕緊寫完,當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下降時,父母的情緒也會變得糟糕,強迫孩子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當孩子上培訓課時,父母不辭辛苦的陪著上課,父母的這些行為,讓孩子不得不得為自己學習是為了討父母歡心,讓父母高興沒讓他們別打罵自己,為了完成父母的要求,讓他們別總在自己面前嘮叨;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讓他們在人前有面子,是為了讓父母因為對自己的付出而得到心理平衡。當孩子已經有了這些想法時,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認為他是在為自己學習,儘管父母已經能把‘為自己學習’的到底講給孩子很多遍,所以,父母平常的言行舉止一定要謹慎,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在為父母學習,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並且相信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能力承擔屬於他的責任,同事還要把這種信任傳達給孩子。

  讓孩子知道學習能滿足好奇心

  讓孩子覺得學習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同事能收穫快樂感和滿足感媽媽不用別人督促和監督,孩子就會主動學習,積極探索買這種學習才是最有效的。

  讓孩子知道學習能實現理想

  一項研究表明,有明確理想的孩子學習主動,認真,及時反應比其他同學慢一點,也能學的很好。調查發現學的好的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的理想,我長大相當老師,當老師就要有學問, 可見有了遠大的志向就會為了實現理想而努力學習,這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這種力量能使孩子長久不變堅定的學習,而且越學越快樂,因為這樣的學習能夠使人感到手到朝理想前進的快樂,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理想並開啟理想之路,引導孩子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學習。當孩子每天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做規劃時,學習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