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超凡絕倫?沒有一定的教育方法是不可行的。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一起來看看吧。

  男孩的培養方法

  1、適當窮養,培養能力

  “窮養”不代表不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玩的或漂亮衣服,更不能剋扣孩子的正常需要,否則可能會把男孩養得缺乏自信和智慧。“窮養”的內涵是,不要不顧自身經濟狀況,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首先,應理性引導男孩認識到坐享其成是一種恥辱,並主動抵制這種行為。其次,要尊重性地“窮養”。比如男孩鬧著要買玩具,家長[微博]不要隨口呵斥或拖走,而要耐心引導。可以學學美國人,即便是富豪子女,也要外出打工賺錢,來買自己所需的東西。

  2、會放手促獨立

  放手教育不是讓孩子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而需要父母在放手的同時抓好孩子的生活教育,約束一言一行,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必需的寬容、理解和忍讓,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壓制男孩的反抗行為,而要反思和理解反抗背後的心理原因,找到解決辦法,否則可能會阻礙男孩的心理髮展。

  3、挫折教育變堅強

  家長可以適度給男孩一些挫折教育,讓“生雞蛋”經過蒸煮,內心變得堅強。其一,可要求男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照料一盆花,每天澆水,定期施肥,讓孩子體會到做任何事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其二,孩子往往行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不是很強,做事有頭無尾。家長可適時鼓勵孩子,讓他們學會自我激勵,有始有終地做好每一件事。其三,學習或生活中遇到挫折,幫孩子客觀分析原因,引導其以正確心態面對挫折。如“這次雖然沒得到名次,但比以前有進步”;“唱歌不行,可你數學不錯,爭取參加奧數競賽”等。

  4、言傳身教靠父親

  男孩的性別認同與父親的榜樣效應分不開。幼兒期的男孩需要從對媽媽的依戀中走出來,逐步接納爸爸和其他人。此時父親的疏遠,會使男孩更加依戀母親,他們長大後很難融入集體,被自卑心理包圍。因此,父親切不能缺席男孩的生活。

  隨著成長,父親越來越成為男孩的典範。假如父親很少幫妻子做家務,那男孩也會理所應當地不做家務。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形成這樣的印象——做家務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權不去幫忙。父親要適時言傳身教,告訴孩子如何與人相處、人際交往要保持什麼樣的距離;明確規則,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讓男孩自己去把握行為的“度”。

  5、要培養男孩堅強、樂觀、有責任心的特質

  男孩更需要獨立的空間。當他約2歲時,就開始了爭取獨立。這時起,男孩的爸媽就要有意識地給他創造適當的身心獨立空間。不要壓制他的反抗,而要觀察思考和理解他反抗後面的心理原因和意義,找到緩釋和解決的辦法,否則可能會阻礙他內在自我的發展。遊戲中,應該鼓勵男孩獨立自主,遊戲可以激烈些、帶冒險色彩,這樣可以培養他堅強、樂觀的品質。讓男孩從小學會遇事承擔後果,長大了自然就會有責任心,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

  女孩的培養方法

  1、富養”女孩氣質佳

  俗話說,從來富貴多淑女。中國自古就講究富養女孩,從行為心理學角度講,女孩什麼“好東西”都見過了,就相當於“脫敏治療”,使孩子長大後不容易被浮世的繁華和虛榮迷惑。家長可從小帶女兒出入各種場合,外出旅行,能開闊視野、增加閱歷和見識。同時,要讓她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濃濃的親情,具備值得被愛的資本。

  但富養女孩不是穿金戴銀,不是百依百順地嬌慣和溺愛,而是給予精神上的富足,最終培養出氣質高貴的女孩。否則,再富有的女孩也可能因“心窮”而困苦。

  2、女孩應該在溫言軟語中成長

  對待女孩,心一定要放到最溫柔,就像對待那些嬌嫩的花,細緻婉約,容不得任何粗糙。作為爸媽,需要了解那些小女生的心理需要,包括她們的小手段和小虛榮心。媽媽應該成為她理所當然的朋友和戰友,共同應對這個以男性為主的社會。

  3、勇氣培養不膽小

  女孩天生內心柔弱,她們的成長需要一種叫“勇氣”的養料,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出現上述情況時,父母要學會用正確的態度引導女孩的行為,切不可帶著情緒呵斥、指責,否則孩子會越來越膽小。爸媽們還要了解女兒的那些小女生心理需要,比如獲得關愛的小手段、隨年齡增長而來的小虛榮心。

  4、家庭和睦不孤僻

  有教育心理學家曾對30個家庭的孩子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觀察,其中男女各半。專家發現,一些經歷過父母離異、家庭變故的孩子會因為家庭環境不和諧而逐漸墮落,其中大多數是女孩。這是因為女孩對家庭幸福感的要求較男孩更高,當她感覺不到家庭溫馨時,很可能下意識地向外界、別人去索取,容易走入極端、暴戾、孤僻的狀態,陷入早戀、學壞等歧途。因此,養閨女要拿出更多的耐心與愛心,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讓我們的女孩在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為幸福的公主。

  5、媽媽是女孩的良師益友

  同父子關係相比,母女關係往往看起來更為親密。事實上,這種親密的關係對她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親密的母女關係帶給女孩溝通、交流的經驗,有利於發展她的親密感和感受性,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援。這種對她心理需求的滿足,還有誰會比母親做得更好?正是與母親的共性,使她有了借鑑的榜樣,並從中發展自我。如果媽媽自信、果斷,她的女兒也往往會有同樣的品質。生個女兒,是媽媽的福氣,把她培養成什麼樣子,卻是媽媽的責任哦。

  6、父愛母愛都要有

  俗話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意思是女孩溫柔體貼,能與媽媽心靈相通。與父子關係相比,母女關係往往更親密,能帶給女孩與人溝通、交流的經驗,幫女孩構建親密關係,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援。

  父親對女孩的身心影響也非常大。美國和紐西蘭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父女關係好,不僅對女孩的心理影響大,還通過神經和內分泌左右女孩的發育。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父親是女兒形成女性氣質的引導者、支持者和認可者,對兒童性別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真正尊重瞭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想得開一點

  父母與孩子的許多矛盾往往是因為父母“想不開”。比如,讓孩子學鋼琴,孩子就是不想學,父母就容易“想不開”了:一是花這麼多錢買鋼琴、請老師,你還“狗咬呂洞賓”?二是別的孩子都在學,你不學,以後萬一升學有“加分”,豈不吃虧?三是都說學鋼琴提高智力,還能陶冶氣質,反正學總比不學好。這麼一說,孩子當然得跟父母急。

  指點迷津:在遇到與孩子意見有分歧的時候,父母不妨先考慮一下孩子的意見,看是否有道理。與孩子一起討論,可以相互妥協,各讓一步。比如對孩子說:“我同意你放學回來先看一會兒電視,但是,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定要在晚上8點前寫完作業。”如果雙方意見統一了,就要制定計劃照著做。如果意見還是統一不了,先擱擱再說。在等待的時間裡,父母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誘引”孩子“上鉤”,比如,真想讓孩子學鋼琴,不妨在這段時間帶孩子聽聽音樂會,或者請個懂音樂的朋友到家裡彈彈那臺鋼琴。

  想得少一點

  一位教育家說:“母親最好只有一隻手。”也就是說,對孩子要放開另一隻手。

  有些父母也想讓孩子多實踐,但真到做的時候,不是怕孩子做錯:“算了,還是我來吧。”這樣,孩子的許多權利就被剝奪了。

  指點迷津:父母可以在孩子做事前先想想,孩子如果失敗,最大的害處是什麼?如果不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損害,就不用管了。

  想得通一些

  沒有祕密的孩子長不大,祕密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營養品。

  人們都知道,走向獨立是現代人的基本特徵之一,而擁有個人祕密並能恰當處置是走向獨立的前提。對於個人來說,祕密往往與責任緊密相連,並且要獨立承擔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祕密的“水晶人”是永遠長不大的。

  指點迷津:1.允許孩子有祕密。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不偷聽孩子的電話,不強迫孩子說出不想公開的祕密。

  2.教會孩子辨別危險。可以在平時多與孩子交談,讓他們學會識別危險。比如,私下與網友見面可能有哪些危害,與男生單獨呆在一個房間可能遇到的情況。讓孩子明白哪些“祕密”是有害的。注意,在談論這些話題時,不要針對孩子,父母只要真誠地說出自己瞭解到的資訊和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不要對孩子說“你可千萬不能怎樣怎樣”,孩子一聽到這種話就會煩躁,還很可能反駁。

  3.給孩子適當的幫助或引導。如果讓孩子保守了自己的祕密,又怎樣知道孩子的一些重要資訊呢?一是要學會“察言觀色”,孩子有心事時一般會在神情言語之間表現出來。這時,父母不要逼問孩子,而是可以跟孩子說些輕鬆的話題,或者帶孩子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緩解孩子的憂慮,並在一個私下場合單獨告訴孩子,如果孩子需要任何幫助,只要說一聲。二是告訴孩子善於求助是一個現代人的本領。當孩子把心裡話告訴可信任的成年人時,成年人不要像抓住了小辮子一樣對孩子進行批評,或者說些喪氣話,而應像幫助朋友一樣給孩子幫助,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