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針對學習習慣不好而說,這裡面除了指不良思維習慣以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指預習習慣。有些同學習慣於“上課聽著老師講,課後圍著習題轉,考試之前拼命幹”的殘缺式的學習方法。這種缺少預習環節的學習方法,在小學時由於知識比較簡單難以暴露什麼問題,一旦升入中學,知識量加大,其不良效果就顯現出來了。

  預習要持之以恆,只有形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應根據課程安排、學科特點、自身情況,靈活安排預習的各項事宜。那麼,?

 

  ***1***靈活安排預習時間,是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第一要求

  預習時間要在服從學習整體計劃的前提下靈活安排。根據每天的空餘時間,決定預習的科目及每科的時間,要保障所選擇的重點學科。課前預習一般在20分鐘左右,時間多時預習可以充分點,鑽研的深點,閒時可以多搞一點階段預習和學期預習。

  ***2***持之以恆,是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唯一選擇。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說:“學習這種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有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後,感到學習成績並沒有明顯的提高,就想放棄預習。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學習成績與多種因素相關,只有在搞好預習的同時,要搞好其他學習環節,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

  另外,預習的質量也有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預習不能淺嘗輒止,持之以恆方能奏效。預習應從課前預習入手,逐步發展到單元預習和學期預習。通過這些預習可以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可以使初中與高中、高中與大學的學習順利銜接。

  ***3***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要防止兩個極端

  預習中要防止兩個極端:一是預習過粗,流於形式,達不到應有的預習目的。二是預習過細,以至於上課沒什麼可聽的,甚至打亂了整個計劃,影響了其他學科,雖然有收效,但時間利用得不經濟、效果不好。一般情況下,適度的預習應該是:

  重溫相關知識,掃清聽課障礙,大致瞭解新課的內容和思路,找出疑難問題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總的來說,預習是為了提高聽課效率,加強理解,培養獨立思考等自學能力,而不是用預習代替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