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教代會上講話
教代會是學校管理中“三駕馬車”之一,是學校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基本形式。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各位代表:
按照大會議程,我受學校委託,現在向教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
2015年我校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及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學校“四個全面”的總體要求,紮實有序推進各項事業快速健康發展,較好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標任務。2015年度學校工作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校內政治大事多。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積極配合省委專項巡視,高度重視整改落實;完成校級行政領導班子換屆;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黨的建設不斷加強。二是學校綜合改革全面啟動。成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及5個專項工作組,明確了綜合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並建立健全了工作機制,陸續出臺了8個涉及全校性的改革檔案,改革成效初顯。三是常規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加大教學改革和投入力度,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科學研究取得新成績,學科建設為龍頭的理念初步樹立;高層次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不斷加大,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綜合管理和民生工程成績顯著,師生獲得感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取得新成效。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離不開校屬各單位的通力合作,離不開廣大教職員工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學校向全校教職員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我校繼續深化綜合改革、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的關鍵之年。學校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方針政策,以中央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引進和培養為突破口,圍繞 “四個一流”的目標,著力抓好“學科專業內涵建設、持續推動綜合改革、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切實加強黨的建設”等四個方面的工作,切實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確保“十三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本學期伊始,學校召開的2016年工作會議,已經對2015年度工作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對2016年工作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同時學校也已經下發了正式檔案,不再詳述。下面,我著重就學校“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起草的有關情況講三個問題。
一、規劃起草過程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完成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我校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發展期,是學校主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新形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質量和能力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制定和實施好學校“十三五”規劃,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辦學理念、主要舉措,描繪好未來5年學校發展藍圖,事關我校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事關每一位師生的切身利益。
為此,去年7月,學校成立了由6位校領導任正副組長、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的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小組,主要負責規劃編制工作的組織領導和頂層設計,研究處理規劃編制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並承擔相應規劃的編制工作。7月6日,學校下發了《“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全面安排和部署“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7月7日,學校召開“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部署會議,規劃起草工作正式啟動。
規劃編制工作小組成立9個多月來,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多次召開會議進行討論修改。各編制工作小組按照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原則,根據編制工作方案確定的工作流程,採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結合、反覆交流的做法,充分發揮廣大師生員工參與學校管理和決策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學術帶頭人、校內外專家的作用,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去年12月,完成《規劃》初稿,並下發各單位徵求意見,除書面及網上徵求意見外,還分別召開了各單位負責人、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師生代表等徵求意見座談會。
從各方面反饋的情況看,大家對規劃整體給予充分肯定,認為:《規劃》體現了中央“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反映了國家和陝西省關於高等教育發展的決策部署,體現了學校黨委“四個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符合學校實際;規劃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學校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目標任務和主要舉措,必將對保持學校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廣大師生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議對“十三五”時期我校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作出更加深入的分析概括。二是建議對“十三五”時期我校發展目標的內涵和辦學理念作進一步的凝練。三是建議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帶來的機遇,將優勢資源集聚到重點領域,力求在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和辦學開放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建議進一步明確發展的主要任務,對能量化的工作儘量確定約束性的硬指標。五是建議在全力抓好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要重視實驗人員等其他專業技術隊伍和管理服務人員隊伍建設。六是建議重視基礎學科和人文學科的發展。七是建議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放辦學。
學校責成檔案起草組認真研究和吸納各方面意見和建議,檔案起草組對這些意見和建議進行了全面彙總、逐條分析,做到了能吸收的儘量吸收。這次提交教代會討論,希望大家集思廣益,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進一步修改完善。
二、規劃制定的原則和基本框架
規劃制定的原則和基本框架,是在深入分析學校“十三五”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根據國家、教育部和陝西省關於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部署,結合我校實際確定的。“十三五”學校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挑戰。
從發展面臨的機遇來看:首先,國家和陝西對高等教育的新一輪支援戰略為我校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家頒佈的《關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等檔案提出,鼓勵和支援不同型別的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差別化發展,每五年一個週期,2016年開始新一輪建設;同時,國家提出繼續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這些措施對我校這樣的非“985”“211”工程的“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帶來了良好的機遇。陝西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創新發展高等教育,推進省屬高水平大學建設。特別是年初召開的陝西省教育工作會議以及會上拿出的《關於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關於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學院、一流專業”的實施意見》等檔案,為我們這樣的省屬院校提供了良好機遇。其次,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也發生了轉變,消費升級、消費模式轉型將為輕工產業持續發展提供巨大空間和機遇。同時,“十三五”時期,國家要深入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製造2025”戰略,輕工產業面臨行業的重組和產業的升級,這就使得輕工行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靠人才和技術創新,需要高校為其提供人才支援和技術支撐。這對於我們這樣以輕工為特色的高校而言,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從發展面臨的挑戰來看:首先,我校在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學位點數、研究生規模、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等反映大學核心競爭力的指標方面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而隨著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由外延擴張轉向內涵發展,國家對高校外延發展的指標增長嚴格控制,我們要想在這些領域有大的突破面臨國家政策等硬約束。其次,隨著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高校在生源、人才、學科、平臺、資金等教育科技資源領域的競爭更趨激烈,學校事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陝西是高教大省,本科高校數量比較多,而且國家“985”“211”工程大學比較多,處在這樣一個發展環境中,我校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同時,全國其他原輕工行業高校也都發展得很快,也給我校發展帶來很大的挑戰。可以說,我們面臨省內高校和全國其他輕工高校前甩後追的巨大壓力。此外,我校現有的輕工學科,大多都是建校初期為緩解當時短缺經濟的問題而設立的,隨著30多年的改革開放,現在產能過剩已經成了常態。按農、輕、重三大部類劃分,輕工產業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遠遠超出了原輕工部的管轄範圍,現在所說的“新輕工”是除了農業和重工業之外的所有領域,涵蓋所有服務業,比傳統輕工內涵要豐富得多、範圍要大得多。我們學校除了重工業和農業的上游產業不參與以外,農產品加工以及整個輕工業領域都應是我們的服務範圍。但是,我們學校的學科專業是按傳統輕工設定的,與現代輕工產業契合度很低,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要漸行漸遠,這就造成了我校學科專業的社會認可度不是很高,對學校持續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正是基於對我校“十三五”發展形勢的分析,在規劃起草過程中,我們注意把握以下原則: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既按照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目標,查詢我們的不足,釐清“十三五”期間需要完成的任務,又從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明確破解難題的途徑和辦法。二是堅持立足校情和開放辦學相統籌,既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立足自身力量推動學校發展,又從國際高等教育前沿、全國和全省高等教育發展大局中進行謀劃,重視提高開放辦學的水平和對外爭取資源的能力。三是堅持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既著眼於全面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又突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師資隊伍建設等重點工作,提出目標任務和主要舉措。四是堅持巨集觀和微觀相結合,既強調規劃的前瞻性、巨集觀性、戰略性、指導性,又突出規劃的可操作性,做到虛實結合。五是堅持編制規劃與深化綜合改革相促進,統籌兼顧“改革、發展、穩定”“眼前利益與長遠發展”等方面的關係,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明確“十三五”目標任務和主要舉措;通過編制“十三五”規劃,深入推進學校綜合改革。
另外,考慮到我們在制定總規劃的同時,還要制定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校園建設四個分規劃,因此,總規劃和分規劃要有合理分工。總規劃重點是分析發展的形勢,確立辦學理念,明確發展的目標、思路、重點任務、主要舉措,而一些具體的工作措施則留給分規劃去制定,以更好體現和發揮總規劃的巨集觀性、戰略性、指導性。
在結構上,規劃共17000餘字,分為四大部分、十三章節。
第一部分為“十二五”工作總結,全面回顧了我校在“十二五”期間的各項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並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剖析和總結,為“十三五”規劃的制定提供了基本依據。
第二部分為“十三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闡明瞭“十三五”時期我校發展外部環境的基本特徵,從發展機遇和麵臨挑戰兩個方面分析了發展形勢,得出了“學校正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發展期”的基本判斷。
第三部分為“十三五”發展的總體思路,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我校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十三五”總體目標要求,並對學校辦學型別、辦學層次、學科發展、服務面向進行了清晰定位,提出並闡釋了“創新、開放、共享、學科、人才、質量”的辦學理念。
第四部分為“十三五”的主要工作,分別就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才隊伍建設、對外合作與交流、校園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管理和保障工作、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八個方面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進行闡述和部署。
最後,制定了“十三五”發展主要指標一覽表,從辦學規模、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五個方面,綜合對比“十二五”發展目標、完成情況和“十三五”發展目標,用資料明晰列示出學校“十三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指標。
三、需要重點說明的幾個問題
第一,關於“十三五”的發展目標。
學校“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發展目標是2015年初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現在看來,這個任務基本完成。這次規劃提出:“到 2020年,把學校建成綜合實力位列省屬高校前列、國內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與“十二五”提出的 “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有區別的。“特色鮮明”不僅強調要有自己的辦學特色,而且要有優勢、實力更強。“特色鮮明”與“有特色”相比,目標要求更高。就是要求我們在學校發展的關鍵指標上花氣力,在突出特色和優勢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繼續突出我們傳統輕工學科的特色和優勢;另一方面,不能僅僅滿足於傳統意義上的輕工特色和優勢,還要立足學校實際,緊跟國家戰略,瞄準服務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拓展我們的學科專業,在“新輕工”上做文章;在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同時,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拿出實打實、過得硬的高水平學科和成果贏得社會認可。這一目標與“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既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十三五”規劃與“十二五”規劃的連續性,也是與時俱進的,符合國家和陝西省對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要求,以及對我們學校的定位。
對於該發展目標,規劃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等方面進行了具體闡釋。從學科建設角度講,即部分優勢學科進入國家一流學科行列,具備一定國際影響力,2-3個學科絕對排名全國前5名或名次百分位排名進入全國前30%,力爭在ESI排名中1個學科達到前1%。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講,即取得標誌性成果,培養質量獲得社會廣泛認同,新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專案2-3項,建成具有全國領先水平的特色優勢專業3個以上。從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角度講,即特色研究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新增1個國家級重點科研基地、5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5年科研經費累計達到4億元以上,獲得國家級獎勵3項以上、省部級獎勵40項以上。
我也聽到一些同志質疑,這些目標是不是定的太高了?關於學校定位,我思考過很長時間。我們有沒有可能把學校定位放低,和2000年以後新成立的本科高校一樣,轉型成為應用型高校?首先,國家和陝西給我校的定位是國家“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和陝西省屬高水平大學,不允許我們轉型為純應用型本科高校,專門從事人才培養而不做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即便國家和省上允許,我們畢竟是輕工部第一所本科高校,是老牌全國重點,定位為應用型大學,教職工是否答應?形勢逼人,使命在肩。既然低不成,我們就只有高就,就只有堅持上述的巨集觀定位。可以說,學校巨集觀定位是國家和陝西給我們定位的邏輯延伸,是建立在全校教職工期許之上的。學校巨集觀定位儘管只有一句話,但是卻一定要有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諸多成果來支撐。如果沒有一個學科ESI排名達到前1%,具備一定國際影響力就是一句空話;沒有一個學科絕對排名全國前5或名次百分位排名進入全國前30%,怎麼能夠叫做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如果僅有一個學科達到這個標準,怎麼能夠叫做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又怎麼能夠位列省屬高校前列?但是大家都知道,要取得這些成果,達到巨集觀目標,僅靠現有人才,是很難完成任務的。要完成這個幾乎完不成的任務,我們就要樹立新的辦學理念,轉換新的發展思路。而且我堅信,只要我們解放思想,創造條件,構築平臺,匯聚人才,任務儘管艱鉅,但並不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要我們眾志成城、勇往直前,我們的目標就一定能夠達到。
第二,關於“十三五”期間的辦學理念。
規劃提出,學校“十三五”期間的辦學理念是十二個字:“創新、開放、共享、學科、人才、質量”。我們提出的這一辦學理念,既符合中央精神,也切合我校實際。
創新是引領學校發展的強大動力。時不我待,不創新就沒有前途,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我校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就得益於改革,但改革永遠在路上,現在高等教育發展的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必須與時俱進大膽創新,深化綜合改革。去年,我們在人才引進與培養、科研成果獎勵、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在校內外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今年的工作計劃中安排了一些改革,“十三五”期間還會涉及更多的改革。學校決定把改革創新擺在全校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讓改革創新貫穿學校各項工作,在深化改革中發展,在開拓創新中前進。要創新,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要改革,就必然會打破舊的思維定式和行為習慣,就必然會觸及部分教職工的利益,希望同志們拋開一己的利益得失,站在學校的大局上,繼續支援學校的各項改革。
開放是學校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段時間以來,我校儘管加大了開放力度,但學校整體內向的品格還沒有改變。由內向變開放是我們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向高等教育內部開放。要加強和國際高水平大學的交流,通過柔性和實質性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引進國外專家學者,要加大派出教師到國內外高校學習進修的力度,大幅提高教師海外學習經歷;要加強和國內同等次高校特別是原輕工系統高校的學習交流;要建立與省內高水平大學學習交流的有效機制,把向兄弟院校學習變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同時,實現學校資源向社會開放,加強科教結合、產學融合,廣泛進行協同育人,協同創新,把更多社會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科學研究資源、學科建設資源,通過雙向交流、合作共贏,提升辦學競爭力。
共享是學校和諧發展的本質要求。建設一所高水平的大學,不僅僅要求學科水平高、教學質量好、科研能力強,而且需要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上水平。要更加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社會需求,更多關注師生員工所盼所需,推改革、調結構、促發展、上水平,實現學校更高質量、更大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要加強辦學條件建設,優化美化校園環境,提升校園文化品位,進一步改善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為師生服務的理念,加快構建決策科學、管理規範、執行有力、和諧有序的現代大學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讓廣大師生快樂地工作、愉快地學習、幸福地生活,在參與學校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成就事業、實現夢想,共享學校改革發展成果,使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改革發展的成果有更多獲得感。
學科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學科關係大學的生存和發展,是大學的根基和細胞,學科建設是大學全面建設的核心,建立高水平大學,首先要建設高水平學科。國家“雙一流”和陝西“四個一流”的政策,核心指向就是一流學科。國家和省上的投入也將實行與學校學科排名掛鉤、與學校獲得的國家獎項和實際貢獻相掛鉤的政策。學科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龍頭地位絕不能動搖,必須自覺把學科建設融入學校謀劃發展、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落實任務的全過程,貫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十三五”期間,國家將進行第四、第五輪學科評估。第四輪學科評估省上已經開過動員會,在動員會上,莊長興副省長明確講到,學科評估就像開奧運會,爭學科排名就像爭金牌,10個銀牌也頂不上一個金牌。我們學校現在的實力,爭金牌,爭哪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是不現實的,但是一定要在即將開始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實現學科絕對排名全國前5或名次百分位排名進入全國前30%的突破,要不然,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定位就失去了支撐,就成了一句空話。
人才是學校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關於人才問題,我後面還要專門講。這裡我只想強調,再好的設想和規劃,都要由人來完成。高等學校的所有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離開人才都無從談起。要實現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關鍵在人,關鍵是要有一支高素質、過得硬的人才隊伍,這是形成學校特色和優勢的根本,也是實現學校快速發展的保證。
質量是學校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這裡強調的質量,不但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培養質量,提高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質量,也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題中應有之義。建設高水平大學與建設高水平學科、高水平專業密不可分。可以說,學科是源,專業是流,學科和專業有著密切的聯絡。從發展過程來看,學科發展儘管也要看人才培養,但核心是科研;專業發展儘管也要看科研反哺問題,但核心是教學。大學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是衡量大學水平和形成大學聲譽的關鍵。人才培養這個根本任務必須完成好,這是一所大學之所以為大學的根本所在,但要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僅僅把質量侷限為人才培養質量是錯誤的,起碼是不全面的。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教好書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大學教師,一個系主任僅僅搞好專業建設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系主任,一個院長放棄了自己的學科建設任務而把自己混同於一般的教學院長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院長,同樣,一個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身到人才培養中的校長,也不是一個合格的校長。
堅持“創新、開放、共享、學科、人才、質量”的辦學理念,事關我校發展全域性,事關我校“十三五”發展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全校上下要充分認識堅持這一辦學理念的重要意義,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深化改革,開拓前進,推動我校發展邁上新臺階。
第三,關於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是制約我校發展的主要瓶頸,這是我們早已形成的共識。我們現有專任教師不足,和省內同層次的高校相比差距較大,與上級要求的合格師生比也有較大距離。總量不足、高水平領軍人才嚴重匱乏這個發展短板所形成的木桶效應,使得我們學科建設隊伍後繼乏人,創新團隊青黃不接,科學研究坐吃老本,學校追趕超越底氣不足、步伐緩慢。
規劃明確提出“堅持培養與引進並舉”的人才隊伍建設思路。關於引進人才,我們出臺了一些政策,已經有了一些社會反響。這裡我想強調的是,“十三五”期間,除了每年引進100名左右博士生補充教師隊伍以外,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引進拔尖人才上。要真正引進高水平人才,首先要解放思想,大膽引進,消除顧慮,不要怕引錯人。《戰國策》中有一篇《郭隗說燕昭王求士》,講到燕昭王向郭隗請教求才的祕訣,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其次,搞專業的同志要克服武大郎開店的思想,不要對引進的人求全責備,要千方百計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第三,不要和引進來的人盲目攀比。我們學校名氣小,平臺低,影響力有限,子女教育條件有限,如果我們給人才和“985”“211”學校相同或者較低的條件,人家為什麼不到那些學校去而要到我們這裡來?要有求賢若渴、廣納賢士的決心,還必須要有優於高水平大學提供的條件,栽下梧桐樹,才有可能引得鳳凰來。
關於現有人才培養提高,我們已經出臺了一些鼓勵政策,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光有鼓勵這一手還不夠,除了學校花錢、減免工作量鼓勵以外,還要出臺政策,把有無博士學位、有無海外學習經歷和職務晉升、評優升級掛起鉤來。只有鼓勵和壓力並舉,師資的培養提高才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第四,關於科學研究工作。
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科學研究質量高了,成果多了,獲獎層次和水平高了,學科排名自然就上去了;反過來,學科建設搞好了,也就不愁科研水平和成果等次了。
具體到科學研究,應用性研究和基礎理論研究同樣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經常聽到一些同志給我講,某某某隻會寫文章,爛紙一堆,一點用都沒有。我也經常聽到另一些同志給我講,某某某隻會小打小鬧,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一點理論水平也沒有。文人相輕,古已有之。在我們學校這種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有這種相輕的現象一點也不奇怪。奇怪的倒是,攻擊別人只會搞基礎理論研究的自己應用研究也沒搞出什麼大動靜,攻擊別人只會搞應用研究的自己基礎理論研究也沒搞出什麼大名堂。只有基礎理論研究搞好了,應用研究才有堅實的基礎;基礎理論研究也只有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才能解決紙上談兵的問題,才能獲得國家支援和重視。
一是要緊盯國家和陝西省重大科技需求,努力爭取政府資源,承擔高水平的縱向課題。趙正永書記在今年召開的全省教育工作會上講了這樣一段話,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他講到:美國科學家亨利·奧古斯特·羅蘭1883年8月15日說:“我時常被問及這樣的問題:純科學與應用科學究竟哪個對世界更重要。為了應用科學,科學必須存在。假如我們停止科學的進步而只留意科學的應用,我們很快就會退化成中國人那樣,多少代人以來他們都沒有什麼進步,因為他們只滿足於科學的應用,卻從來沒有追問過他們所做事情中的原理。這些原理就構成了純科學。中國人知道火藥的應用已經若干世紀,如果他們用正確的方法探索其特殊應用的原理,他們就會在獲得眾多應用的同時發展出化學,甚至物理學。因為只滿足於火藥能爆炸的事實,而沒有尋根問底,中國人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的進步,以至於我們現在只將這個所有民族中最古老、人口最多的民族當成野蠻人。”趙書記強調指出,“雖然現在的中國已不是晚清時期的中國,但這種刺激警示我們,基礎科學、創新精神是我們須臾不可丟棄的。我們的高校,有研究型,也有應用型的,不管是哪類學校,都應該十分重視基礎和純科學研究”。從趙書記的講話我們可以看出,加強基礎研究的重要性。規劃提出要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整合力量,凝練方向,在國家重點基金專案等重大基礎理論研究上實現突破,努力爭取政府資源,承擔高水平的縱向課題。
二是要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努力爭取社會資源,承擔重大橫向專案。要把橫向專案的重點放在國家、行業和陝西省的重大科技專項上。我們沒有能力作為首席科學家,但起碼要擠進重大專項之中去,佔有一席之地,發出聲音,分一杯羹。學校將和有關省市、行業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各位老師一定要各顯其能,將科研創新與推動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著力提高科研對輕工和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貢獻率;要不斷擴大與企業合作的範圍和領域,提高科研選題的針對性和成果的適用性,多出能促進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專案、大成果。
各位代表,同志們!討論、修改“十三五”規劃,是這次教代會的主要任務之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做好頂層設計,進一步修改完善學校“十三五”規劃,對凝心聚力,引領“十三五”時期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請大家全面把握和深刻領會規劃提出的目標、理念、任務、舉措,認真思考,深入討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使規劃更加完善、科學、合理。
***二***:
各位代表:
受學校黨政的委託,我向大家報告一下過去的工作。
這裡有一個寫好的稿子,請大家自己看一看,我不念了,主要講一點學校如何發展的思路。
一、本來沒想講成績,打算從問題開始講的。後來大家說“十二五”已經搞完了,成績一點都不講不太好。稿子裡寫了一些成績,我這裡簡要提幾個。
總的來講,在“十二五”期間,我覺得第一個可圈可點的就是辦學經費提高了。“十二五”開始時,學校的收入是23.7億。“十二五”結束時,也就是2015年,學校的辦學經費是40.5億,淨增了16.8億。“十二五”期間,在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學校化債15億,其中內債約9個億,外債約6個億。現在學校外債沒有了,內債只有3個億。這幾年,中央對學校的投入增加了,有了錢,我們辦事就好辦一點。
那麼這些錢用來幹了什麼呢?
首先是改善民生。根據2010年學校向教育部報的資料,包括社保等在內,人均待遇是6.6萬元。去年漲到了15.2萬,這還沒有算上後來國家漲的。今年雖然沒有漲,但學校還是拿了2000多萬。把這些算上,我估計今年人均超過16萬。原來中央提的是十年工資翻一番,我們五年時間就已經翻了不止一番了。從6.6萬到16萬多,人均增加了10萬左右。要建高水平大學,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沒有好一點的待遇是不行的。
其次,在“十二五”期間,基建投入了6個億,蓋了13.8萬平方米的房子。這些房子包括教學樓、科研樓,也包括學生宿舍。修繕投入了4個億,用於維修舊樓、裝置,等等。儀器裝置投入了9.2個億。“數字中南”的建設投入了3.5個億。安裝空調、食堂補助等純粹用於改善學生生活條件,投入2個多億。在醫口方面,學校投入了2個億。除“湘雅名醫”工程外,還有大資料、“最美護士”等。另外,在教學方面,改造實驗室、教改經費等投入了3億多。在科研方面,學校投了5個億,都是校財政的直接投入,其中科研基本業務費五年投入近2個億,去年創新驅動計劃又投入了1個億。
第二就是學校基礎研究在“十二五”期間有了較大改變。“十二五”開始時,學校進入ESI世界前1%的學科只有4個,現在到了8個,其中還有1個進了前1‰。很快我們還能有所突破。
第三是綜合改革。綜合改革主要是建章立制,按制度辦事。通過改革我們要樹立四個意識,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還要建立制度文化。改革的目的一方面是為建一所好一點的大學打基礎。這個基礎不是今天或者明天就可以看見的,可能要經過幾代人努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真正建好。這是一件怎麼把大學制度和大學文化傳承下去的事。這個事情我們已經開始做了,在磕磕碰碰中往前走,做得還可以。另一方面就是要推進當前的工作,大家可以從稿子的成績部分看到。
剛才我為什麼沒講教學呢?學校對教學投入了不少,也很重視,但是從效果上看,現在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為什麼說很難判定呢?有幾個指標我現在一直琢磨不準。例如,不及格學生的人數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另外,關於作弊這種現象,一方面是有主動要求不用監考的學生,像軟體學院的一個年級,和學校簽了協議書,承諾只要發現作弊,馬上捲鋪蓋走人,也就是開除學籍。另一方面,我們也收到不少來信,反映有些學生不好好學習,部分學生考試作弊,數量還不少。學生的培養,特別是價值塑造,還面臨著比較大的問題。
二、我今天主要想講問題。我們現在有沒有危機感?我是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高書記同樣也有很強的危機感。但是各個學院、教師和在座的中南大學的骨幹,有多大的危機感?大家想過沒有?危機在哪兒?有什麼危機?沒有危機感就沒有發展的動力。如果沒有危機感,大家都還覺得日子過得挺好,這就有點問題了。實際上,現在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都給中南大學帶來很大的危機。
***一***外部的競爭壓力前所未有
一是“雙一流”建設帶來的危機。國家建“雙一流”,即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說到底,是一個撥款機制的變化。原來的“985工程”、“211工程”是按學校整體進行撥款。“十二五”期間,學校“985工程”建設的經費是5.5億元,當然這跨了年度,也不完全是在“十二五”內,一年也就1.1個億。加上“211工程”建設經費,每年不超過1.5個億。這是專項經費。但是以後,“雙一流”建設可能不按照學校給錢了。按學校給的可能就一兩所學校,比如清華、北大,國家從整體上投入。對其他的學校可能按學科水平進行投入。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可能就是進ESI世界前1%的學科數,進前1‰的學科數,以及進前萬分之一的學科數。打個簡單的比方,數字可能不準確,如果進ESI前1%的一個給1個億,那進前1‰的可能就是10個億,進前萬分之一的可能就是100個億。因此,我們要努力在基礎研究領域進入國際前沿,國家可能按照學科進入國際前沿水平的程度,來決定投入建設經費。另外一個因素可能就是學科評估情況。學科評估的幾個要素,就是人才、成果和向社會服務的轉化,還有學生在世界範圍內的就業率。這幾個加起來,可能就會決定學校“雙一流”的建設經費。學校現在進ESI世界前1%的學科數少,學科評估排前面的也少,而且學科總數太多!如果按上面的方式撥款,我們是拿不到多少錢的!大家可能明白了學校為什麼在去年年底要進行學科結構調整。據說今年的評估,會把學校的學科總數和參評學科的結果作除法。比如學校有66個一級學科,如果66個一級學科參評,評估的排位都在10位以下,把排位情況進行加和,然後除以66,結果就可能只有零點零幾,那就慘了!
按照這個辦法,根據上一次學科評估的情況,我們比湖南大學還低了8位。我們是三十幾位,湖南大學是二十幾位,因為他們學科總數少。如果所有學科都是1,66個學科加起來再除以66不是等於1嗎。上一次評估學校排第一名的只有1個,參評的排在幾十名的好多個。要是不參評就是0,所以,只要是一級學科,就必須參評。參評起碼能得到一點分,否則就是0分。我們要通過學科調整,加強優勢學科,否則所有的學科都下去了。所以外部的壓力首先就是“雙一流”撥款方式的改變,沒有錢,什麼都幹不成。對學校發展面臨的危機,我們說明的不到位,非常非常不到位。例如ESI,學校很多工科的老師認為自己就是搞工程的,不要寫文章、不會寫文章。而要成果呢?也沒有多少成果;要人才沒多少人才,青年千人少,千人少,新評院士少;要轉化,專利轉移也很少!這樣的學科就是個四流學科。
另一個壓力來自科技體制的變化。大家原來都習慣了申請863、973,但是現在國家科技體制變了,變為了“一個體系、三個支柱、一個系統”。一個體系是什麼呢?就是部際聯席會議,科技部、教育部、衛生部、發改委等一起來決定國家支援哪些科技專案。國家還成立了專門的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預先給部際聯席會議提出專案建議。如果我們學校有很多教授能進專家諮詢委員會,多好啊!如果進不去,提不出我們學校想要乾的專案,那基本可能就沒戲了。另外,除了國家自然基金委的錢外,剩下的主要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重點研發計劃把原來的863、973等都全部放在了一起。這個變化很大。聽說以後還有預申報。我們的教授都不是寫本子的人,預申報什麼啊!預申報時就會被刷下來。關於評審,聽說會交給專業機構,正式申報和評審都交給專業機構。還有一個評估系統,這個系統對之後的監管通過資訊化系統來公開,是哪些專家評的、效果怎麼樣都會公開。所以,國家的科技體制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我們的教師、科研人員,知道這個變化的、關心這個變化的、適應這個變化的,有幾個人?大家重視了沒有?參加進去了沒有?學校的科研經費,2011年是7.2個億,經過幾年的努力,去年是9.1個億,大概漲了不到2個億,當然這與我有主要關係,說明科技工作我沒抓好,我要負主要責任。學校原來認為,科研是下坡,跟滾石頭一樣,自己有很大動力,所以學校沒有下大力氣去推。但學校的投入還是挺大的。李夕兵當了科研部長之後,他把科研的績效一算,說給了這麼多錢啊!一篇文章就獎上萬塊錢,沒想到。其實,學校給科研的獎勵和投入還是很大的。
但是,這幾年國家的科研經費投入翻了幾倍,學校沒跟上。下一步,科研體制發生了大的改變以後,假如我們還是繼續跟不上,還怎麼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我們就往下走吧。
另一個危機感來自於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國家提出建“雙一流”,東部地區等拿出了大量經費進行支援。配比的資金要超出國家給的錢。例如,聽說上海一年拿出了幾十個億專門給上海的大學建高峰或高原學科,復旦、交大、同濟等都能拿到不少錢。我去年年底去了一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一所規模不大的學校,上海市也給他們投了一個億建設一個高原學科,搞虛擬現實的。我們從湖南省拿了多少錢?浙江大學校長前幾天告訴我,浙江省對浙江大學的“985工程”、“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經費是配套的,而且浙江省對浙江大學還有不少優惠政策。例如,浙江大學在杭州有一塊不到200畝的地,政府同意其土地使用性質從教學科研用地變更到住宅用地,賣地的錢全部給浙江大學。相比之下,我校湘雅校區老校門,幾千萬都進了國庫,學校想收回這塊地,費了天大的勁。
地方的發達程度與對大學的重視程度成正比,越是發達地區,越覺得大學重要。這種重視帶來的直接效果是很明顯的,比如青年千人,誰擁有青年,誰就擁有未來。全國現共有青年千人2300多人,清華大學有154人,華中科技大學去年引進了30多人,湖北省去年共引進50多人。中南大學這麼多年總共引進了7人。再過十年,學校應該怎麼辦?再就是傑青,學校每年有一兩個就不錯了,但清華大學已經有幾百個傑青了,這還是因為指標限制,在學校系裡就卡住了許多人,沒有報出去。比如現在正和學校進行大資料合作的尹浩教授,30多歲,拿了幾個國家發明獎、自然科學獎,但傑青和長江報不出去,因為還有比他更優秀的,年齡更大的。學校這樣的人才掰著指頭數也沒幾個。再過幾年,這些青年人才成長為長江、傑青、院士,形勢將更加嚴峻。國家一年傑青指標為200個,作為一個“985工程”高校,學校一年都拿不到1個,我們是不是應該有很強的危機感?另外,從院士評選來看,北大去年評了7個,清華是5個,上海交大是5個,我們把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評上1個。這些高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院士?那是因為他們底子厚,青年人才多。沒有人才,學校將來怎麼辦?
學校地處中部,責任很重,但做點事情很不容易。比如西大門拆遷,學校費了很大的勁,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嶽麓區委區政府都很重視,但拆起來還是很難。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學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意識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杭州市有三張名片,第一是浙江大學,第二是西湖,第三是阿里巴巴。為什麼第一張名片是浙江大學呢?我想是因為西湖的水有可能減少,但是浙江大學是永遠存在的。只要有人類,只要中國人還在,就一定有浙江大學。因為有了浙江大學,杭州市熠熠生輝。長沙的名片是什麼?我不知道是不是中南大學?所以我們面臨的外部壓力非常大。
另外,就是新常態。新常態開始是對經濟提出來的,它要求我們創新驅動,要求整個經濟進行結構調整。我個人認為,中國經濟是以資源經濟為主的,土地、礦產、人、空氣、水、環境都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驅動要用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拉動經濟發展。這個靠誰?供給側改革靠誰?主要是人,靠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人從哪兒來?得從大學來。大學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大學的創新跟不上國家新常態發展的需要,所以才會出現暫時的經濟痛苦。如果大學有很多的創新產品,能拉動經濟上行,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就能又上一個新臺階。學校的西大門,湘江新區拿了4億元,其中2億元補助拆遷,2億元建科技園。我們承諾三年拉動GDP 100億元,這一點還是有信心的,但需要大家努力。
總的來說,“雙一流”建設、科技體制、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新常態,都給學校發展帶來巨大的外部壓力和發展上的危機。
***二***學校發展的內部壓力也非常大
一是思想認識跟不上。比如績效分配的時候,學校政策明確、規則清楚,但是某些學院在分配時還是不透明、不公開,“行政人員拿得多、一線人員拿得少”還沒有杜絕。學校放權給二級學院,原因在於學院領導班子對學院發展情況最瞭解,最有利於促進學院的發展,但是為什麼仍然存在這些現象呢?這就說明學院的領導沒有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心上。所以在認識水平、在怎麼樣關注中南發展水平方面,我們要改進的地方太多太多。
二是在制度方面,我們定了很多制度,但是否真正尊重、執行這些規章制度,包括我本人***你們要向我指出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遵守制度、按規定辦事、按程式辦事,同時心裡裝著老百姓,這是一個成熟大學、一流大學的重要標誌。
三是學科建設,怎麼樣讓老樹發新芽,怎樣跟上新興科技的發展,我們想得不多,成果少、專案少。最近看到一個事例,美國有個學生叫傑克·安卓卡,在13歲時因為叔叔患胰腺癌離世,開始對胰腺癌檢測與治療產生興趣。後來一個偶然機會,他將碳奈米管的研究和胰腺癌檢測治療關聯了起來,於是便設計了一個研究計劃,並寄給了200位教授,其中199位教授都忽略或者拒絕了,只有一位來自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給予了迴應,併為其提供了研究條件。四年之後,他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只需3美分的胰腺癌診斷試紙,比現有檢測手段成本低了2萬多倍,準確度提升了400倍。學校很少有老師去想基礎研究的東西。這個孩子打破了常規,沒有從醫學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而是從材料的角度來考慮。我們學校出了個劉路,我一直希望還有第二個劉路。
我們學校是以有色、選礦、材料、醫學、鐵道等傳統學科為主的。我們的新學科不強,傳統學科又面臨調整。怎樣把夕陽學科調整好?或者在夕陽學科中發掘出新的東西來,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只安於現狀,要有一批人在思考、在思想。人類要是沒有思想,那還有什麼呢?學校有很多原來在國內外都非常知名的專業,現在已經被國內很多學校遠遠超過了。地球物理和空間科學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學校空間科學沒搞,國內其他很多高校都在開展相關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傑有一次談到,為尋找暗物質,他們一些科學家在地下很深的實驗室已經工作了七八年,這些科學家可能一輩子根本尋找不到暗物質,可能一輩子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樣變化,就是為了科學。科學是一種興趣,成了就成了,不成也沒關係。我們有多少老師還有這樣的精神?再比如引力波,連愛因斯坦本人都說不可能發現。一百多年來,經過一代代科學家們不斷地努力,終於由MIT組織的世界科學家團隊發現了,國內清華大學也參與了這個專案。引力波發現後,物理學家們說:物理才剛剛開始。我想,很多領域也是才剛剛開始。比如,人有的時候可以感知後面有人在看你,這是什麼原因?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還沒有發現,但是我們現在失去了對新問題進行探討的興趣。學校不斷提高大家的待遇,就是想讓大家過上一個較體面的生活,不用為生活犯愁,然後可以集中精力去搞好教學、科研,搞好自己想幹的事情。但是,學校很多人的思想認識還停留在原來的程度。還有我們的行政管理服務,有所改善,但是距離一所好大學的標準還很遠。
四是教學,雖然費了很大的勁,但還有不少問題。如用方言教學的現象一直存在,學生適應老師的方言可能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學校一直提倡讓學生自己上講臺、老師提問題。東京大學有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寫了一本書叫《思考力》,他認為現代教育整個都存在錯誤,只培養考試力,不培養思考力。有一次我去理髮,理髮師傅告訴我,他女兒13歲,已經有一縷指頭粗的白髮。我問是不是天生的?理髮師傅說是讀書讀的。所以大家要反思教育的問題。美德、傳統文化等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培養了,玩也沒有時間了。玩其實也是一種學習。由於小時候沒時間玩,所以我們大一的學生就會有“18歲以前沒玩過,19歲上大學了還不抓緊玩”的想法。大學一年級稍抓得不好,不少學生就在由高中向大學的轉變上出問題,“大一病”就是這麼來的。部分學生晚上不睡覺,早上不起床,白天不上課。還有教學方法的問題,有些老師一直沒有搞清楚高中和大學授課的差別,講課內容陳舊,灌輸為主,不理解學生和社會需求。
所以,學校外部競爭壓力前所未有,內部治理沒有跟上發展的需要,小富即安、缺少危機意識、缺少學術意識、缺乏想象意識,想象是開啟科研大門的鑰匙,這些都嚴重製約了學校事業的發展。
因為缺乏大局意識,在人才引進方面,雖然學校和我負主要責任,但是各學院也沒有把這一工作放在首位。大家捫心自問,在引進人的時候,是否存在“優先考慮自己的朋友、熟人,其他的人哪怕優秀一點也不予考慮”的現象?學校在人才引進方面,一直都非常重視和支援,我們也不是拿不出錢來。學校年輕老師的工資相比國內已處於較高的位置,“2 6”人才的薪酬也不少,對於青年千人,學校很早以前就將年薪定為35萬。最近湖南師範大學將標準提高到了45萬,學校會相應地調整。但是,學院沒有主動去引進人才。
我們要把人才放到第一位,今年各個學院要想點辦法,現在就要想,看看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中,哪些比較優秀、比較好,你們先聯絡好,然後學校帶隊去跟他們談。我們不知道誰好,我的專業是計算機專業,高書記原來的專業是地質,後來教育管理工作多一點,讓我們去找你們領域的人才怎麼找得到?你們一定要先做好工作。華中科技大學去年引進了好幾十個青年千人,我向他們討教方法,他們說還是院裡先把工作做好,也不需要太高的條件。我們也不能太高,但是多給點個人待遇,多提供點公共平臺是可以辦到的。我個人的指導思想是,待遇大家都要好,然後他們適當稍高一點。不能像原來他們拿80萬,我們拿5-6萬,那就有點過分。現在引進千人、院士的標準還是80萬,但對於青年千人,我覺得如果其他學校如湖南師大提到了45萬,我們咬咬牙提高到50萬,引進100個也就5000萬,這點錢學校還是拿得出來。
三、這部分我想講一講辦一所什麼樣的大學和怎樣辦中南大學的問題。
辦一所什麼樣的大學?在思想上討論非常重要。一流大學有不少討論,舉兩個典型定義。一是人民大學提出的定義:一流大學就是一流的學術隊伍、一流的學生質量、一流的科研成果和一流的社會服務。此外,還聽說有人有個非正式的說法:世界頂尖大學是不寫論文的大學,一流大學是教授偶爾想發議論時寫點論文的大學,二流大學是青年學者拼命寫論文的大學,三流大學是要求所有學生拼命發論文的大學。這個定義我覺得很有道理。頂尖大學比一流大學要高一個檔次。在頂尖的大學,如哈佛、MIT,不存在校長要求教授幹什麼的,都是教授要求校長幹什麼。教授們認為創造和工作是人生價值的實現。頂尖大學的很多教授走出去就是國家要員,或世界銀行行長,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長。在美國,不少重要崗位出缺時,總統經常會直接任命大學的教授、院長等。原美國國務卿賴斯,以前就是斯坦福大學的一個教授,現在又回斯坦福大學了。
頂級大學不要求寫文章,但寫出來的就是文章。一流大學的頂尖教授要寫點文章,以便保持一流的位置。青年教師拼命寫文章的就是美國的二流大學。下指標要求研究生寫出好文章的是三流大學。針對這個說法,我們學校還不入流,三流都不到,因為至今沒有在nature、science等頂級刊物上發表的文章。
我原來講過,一流大學要有世界原創性的成果,還要能拉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產業鏈,培養的學生能到世界任何國家就業。目前,我們國家的博士畢業生很少能直接申請到哈佛大學、MIT或者斯坦福等頂尖大學的Assistant Professor,大多還要經過博士後階段的鍛鍊。楊振寧先生在清華帶的一名學生申請到了斯坦福大學Assistant Professor。我有個學生在清華拿了博士學位,沒做博士後,直接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申請到了副教授,兩年後被評為教授。此外,一流大學還要有在國際社會上活躍的教授,能在國際學會、國際學術組織中當選為委員或主席,能經常作大會報告,能投票而且很有影響,當然這是很難的。另外,還要有跨越時空的文化。後來我又加了一條,就是能深深植根於中國大地,傳承中國文化。大學的首要任務是傳承人類的良知,不是創新,創新是第二位,創新是人類的自發行動。大學不是教學生怎麼創新,只能通過科研活動和教學讓他們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什麼講這個問題,我個人體會,對學生的價值塑造是貫穿大學全過程的。有人說,馬英九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及時修改教科書,沒有對臺灣中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價值塑造。民進黨從小學課本就開始搞去中國化運動,導致了太陽花運動。大家說香港也是迴歸後沒有修改教科書,學習的還是老一套,這些孩子成長起來後,他們的價值觀受到了較大影響。中國的大學一定要傳承中國的文化,過去的、現在的優良中國文化都要傳承。一定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定要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要成為大學的自覺文化。我們現在很多說一套做一套,表面上覺得好,內心裡不一定接受,沒有認識到好的重要性。我們國家如果發展不好,西方國家能把我們當回事?樑彼得案件就是例子。
建一所什麼樣的大學?“一流大學”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對我們是一個長遠目標,怎麼做?我覺得我們要一步步來。總的來講,第一是建制度,第二是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第三是大力吸引優秀人才,第四是傳承和建設優秀文化,第五是把民生放在第一位。這幾條怎麼實現?首先要全員育人,把我們的良知、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等這些好的東西,不要通過口頭說教,而要通過每個教師自覺行動,通過正能量的方式傳承給學生。然後在基礎研究方面,我們要加強。數學、化學進步都很大,化學一直是學校基礎研究的領頭羊,但缺領軍人物,鍾巨集院長也很著急,不往上走不行。湖南大學分析化學有幾個院士,還引進了一個“超千人”,國家對“超千人”一年撥款上億,研究條件比我們好多了。物理學科要加油鼓勁,落後是沒錢沒地方嗎?不是,是沒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在基礎領域一定要上去,要補課。我們要在基礎研究領域有些獨創性的成果。同時,要在為社會服務、成果轉化、拉動產業發展等方面為長沙和湖南省做貢獻。要在資訊、大資料、醫療,鋰鋁合金、難熔金屬、汙染治理等方面爭取做到在全國有地位。另外,在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建設方面,在吸引人才和提高待遇方面,我們要做更多的工作。
四、2016年或是“十三五”期間重點考慮以下幾件事:
***一***廣招天下英才。校務會已通過有關措施,今年各學院要大量招博士後,博士後待遇實行“月薪1萬、住房免費、工作自由”政策。學校準備在南校區新建的三棟宿舍中留一棟給博士後。此外,給博士後的工資補到1萬,國家給多少不論。招進來後想跟誰做工作都可以,自己幹也行。“2 6”原來是從博士畢業生中選拔,博士後擴招後,“2 6”最好從博士後裡面再選拔,而且要廣泛選拔優秀人才。不是沒人來,是學校基礎工作、宣傳工作、摸底工作做得不夠。再就是對“青年千人”,原來實行的35萬年薪,50萬安家費,還有1:1的科研啟動配套費,如果有需要可以討論,根據周邊學校情況進行修改,但是有一條原則,先跟候選人談好,請他們申報,申報成功了就給予相關待遇條件,申報不成功按其他方式給待遇。
***二***營造一個良好學術生態環境。這點要靠大家。新常態講制度,教授委員會成立了,但是不要成為少數人控制學術的工具,要相對公開公正公平,要成為監督院黨政聯席會議、群眾參與學院民主管理的委員會。不要搞成又去打擊一部分、排擠一部分,這樣不好,現在已經有這樣的苗頭。基本的學術道德、學術良心還是要有的,不然你還當什麼大學教授。教授本來就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最有良心和正義感的。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大家都尊重人,平等待人,有問題講道理解決。
***三***不斷提升廣大教師員工收入水平。大家努力幹活,學校努力開拓財源,儘管學校地處中部,有很大的經濟壓力和危機。我們一方面省錢,一方面花錢,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
***四***抓好學生培養模式改革。特別是要抓好本科生教育,要把中國文化、中國正能量傳遞下去,要以價值塑造為中心,以互動式的討論為主,形成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啟發學生創新性思維和學習熱情,大學和中學教學的區別是什麼就在這。我們的大學教學還是滿堂灌,跟中學一點區別都沒有,要互動式學習,不是開放式教學,因為學校本來就沒有圍牆,本來就是開放的。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都要互動。
***五***進一步加大對創新驅動計劃支援和科技成果獎勵力度。要使創新成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自覺行動。今年,學校要繼續實施創新驅動計劃,同時也在啟動大型儀器裝置的採購摸底和論證,學科辦武明花一直在組織抓。大家假期可能沒做這個工作,現在預算來不及跟上。各個單位要提出公共大型儀器裝置的需求,論證完了進行採購。不要像上次,誰買的核磁共振都不清楚,誰都不認。現在誰提出來、誰買的就誰負責。
***六***加強為學生服務。把學生的事真正當成自己的事,學生不容易,我們要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和他們一起成長。他們也不都是對的,但是不關心他,他錯的永遠還是錯的。
***七***提高行政為大家服務的水平和態度。水平是次要的,態度是最重要的,行政機關的同志要好好的為大家服務。
講的不對的請批評指正,以校長工作報告為準,謝謝大家!
***三***:
各位代表,同志們:
經過全體代表的共同努力,復旦大學第六屆教職工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就要閉幕了。這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楊玉良校長代表學校所作的工作報告,以及財務工作報告,聽取和審議了第五屆教代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了第六屆教代會執委會,通過了大會決議。會議期間,各位代表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履行職責,圍繞學校事業發展和教代會工作,暢所欲言,共商大計,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在這裡,我代表學校黨委,向大會的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各位代表,並通過你們向為學校建設發展付出辛勤勞動的全校教職員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藉此機會,我就如何加強教代會建設,進一步推進民主辦學談幾點意見,與大家交流。
一、充分認識堅持和完善教代會制度的重要意義
教職工代表大會是教職工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監督的基本形式,是學校實行校務公開的基本載體。我們要根據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進一步深化對教職工代表大會重要性的認識,深刻理解這一制度的內涵,準確把握這一制度的要求,不斷推進民主辦學、依法治校。
堅持和完善教代會制度是加快推進學校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當前,學校正處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時期。從外部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帶來了高校之間的激烈競爭;從我們內部來看,大走訪大調研活動整改落實工作已全面展開,同時我們也正在圍繞國家戰略和科學前沿加快謀劃和推動學科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堅持和完善教代會制度,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是要集思廣益、集聚智慧、形成合力,團結動員廣大教職工發揚主人翁精神,把握機遇、應對挑戰,破解難題、加快發展。
堅持和完善教代會制度是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目前,國家正在深化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的綜合改革,校內管理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考核評價機制改革等正在有序推進,這些都涉及廣大教職工的切身利益,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不同的教職工群體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比如青年教師關心住房、收入、子女就學等問題,老教師關心醫療、待遇等問題,一些中青年教師“上有老、下有小”,是負擔最重的群體,還有一些孤寡老人或因病、因殘生活上有特殊困難的人也需要關心。因此我們要通過教代會這種形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呼聲,照顧各類人群的合理訴求,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溝通,化解矛盾,相互幫助,共築和諧,讓廣大教職工都能心情舒暢地工作,幸福美滿地生活。
堅持和完善教代會制度是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內容。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目前我們學校承擔了教育部“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改革試點任務。我體會,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處理好黨政班子、學術組織、群眾組織之間的關係,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作用,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在群眾組織中,教代會無疑是最重要的組織,它是學校基層民主的一種具體實現形式,是教職工實現有序政治參與的有效途徑。我們要不斷完善教代會制度,拓寬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渠道,營造民主、寬鬆、開放、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為促進學校事業發展創造有利的制度環境。
二、大力支援和切實加強教代會建設
五屆一次教代會以來,在校黨委的領導下,我校教代會及其主席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履行教代會職權,在推進民主管理、促進科學決策,調動教職工積極性、推動學校科學發展,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建設和諧校園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在加強教代會自身建設方面創造了新的經驗,為學校改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下一步,我們要認真落實《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和我校的實施細則,繼續支援和加強教代會建設,不斷完善民主辦學機制,更好地發揮教代會在學校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切實支援教代會依法履行職權。制度的生命力在於落實。我們要全力支援教代會依照有關法律和制度,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併為其履行職責創造良好條件。要發揮教代會在學校重大問題決策中的作用。涉及全域性的重大發展規劃、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決策舉措,都應該向教代會報告,聽取廣大教職工意見。通過這種辦法,一方面集思廣益,使學校的決策更加科學、更加民主;另一方面也以此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把學校的決策變為廣大教職工的自覺行動。要發揮教代會在維護教職工切身利益中的作用。“群眾利益無小事”。對於與群眾利益直接相關的教職工聘任、考核、獎懲辦法,福利與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住房補貼、中青年教師住房、醫療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舉措,都應該提交教代會充分討論、審議通過。要深化校務、院務公開。當前學校和各單位的事業都有很大的拓展,專案多、資金多、規模大、廉政風險大,因此必須加大資訊公開力度,把教代會作為校務、院務公開的基本載體,把事業發展情況、財務執行情況和其他重大事項等,按程式提交教代會討論並聽取意見,切實維護教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
二是切實加強教代會自身建設。要抓好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教代會的選舉、議事、表決、監督等各項程式和規則,逐步建立組織健全、議事規範、監督完善的教代會制度,提高教代會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規範化水平。要抓好代表隊伍建設。加強對教代會代表的培訓,組織代表學習瞭解黨和國家關於教育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瞭解學校工作的全域性,瞭解教代會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履職議事能力。每一位代表都要增強責任感,積極關心學校改革發展,積極反映教職工的意願和呼聲,積極發表意見和建議。要抓好提案工作。提案是反映教職工意見最直接的方式。一方面要鼓勵教代會代表圍繞學校事業發展和教職工關心的實際問題,提出高質量、有價值、建設性的提案;另一方面要健全提案辦理制度,完善立案、交辦、研究、落實、答覆、滿意度評議等環節,做到條條有答覆、件件有落實。要抓好二級教代會建設。建立二級教代會,是推進校院***系***兩級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完善院系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內容。目前,各單位二級教代會建設的水平還不平衡,質量還需進一步提高。我們要認真總結分析,繼續紮實推進二級教代會建設,完善相關制度,規範議事程式,促進作用發揮,保證教職工對本單位工作行使民主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推動院系發展。
三是切實加強對教代會工作的領導。學校各級黨組織要充分認識新時期教代會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視、政治上把關、制度上保障。要加強指導。各級黨組織要指導教代會貫徹黨委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按照相關制度和規定,始終圍繞學校和本單位改革發展的大局開展工作。要完善機制。各級黨組織要把教代會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專題研究,不斷完善“黨委領導、行政支援、工會運作、教職工參與”的教代會工作機制。要總結經驗。及時總結近年來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監督工作取得的成果與經驗,研究學校改革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對教代會的新要求,將成果、經驗轉化為指導和推進教代會建設的政策和制度,開創教代會工作的新局面。
三、不斷提高工會婦委會工作水平
工會是教代會的工作機構,是黨組織聯絡教職工的橋樑和紐帶,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女教職工在學校教職員工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女性有自己的特點,也有獨特的優勢,“婦女能頂半邊天”。婦委會在代表和維護女教職工的合法權益,促進女教職工發展與成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校事業發展對工會、婦委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廣大職工和婦女群眾也對工會、婦委會工作有了新的期盼,因此必須加強工會、婦委會建設,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一要修煉內功,增強活力。要全面加強工會、婦委會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努力成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職工群眾組織。要積極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性活動,努力滿足廣大教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豐富業餘文化生活,促進教職工全面發展,把工會、婦委會辦成大家熱愛的“教工之家”、“婦女之家”。要加強工作研究,認真研究教育改革發展對工會、婦委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研究教職工隊伍的新特點和職工群眾的新需求,探索發揮工會、婦委會作用的新機制、新途徑。要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幹部素質和工作水平,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增強群眾觀念,使工會、婦委會幹部真正成為教職員工的貼心人。
二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工會、婦委會的工作水平主要體現在服務學校中心工作的水平上。當前,學校各項改革發展任務很重,尤其需要團結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工會、婦委會要充分發揮團結面廣、聯絡面寬的優勢,組織和發動廣大教職員工,圍繞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圍繞推進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各項整改工作、全面落實學校“十二五”規劃,積極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力量。要積極組織教代會代表圍繞學校中心工作以及關係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深入開展調研,提出合理建議,積極推動代表提案及合理化建議的落實。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開展愛崗敬業教育,運用榜樣和模範的力量,引導廣大教職工提升素質,幫助青年教師健康成長。
三要聯絡群眾,促進和諧。工會、婦委會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密切聯絡廣大教職工,注意傾聽和反映教職工的意見和呼聲,關心教職工的工作和生活,努力多為教職工辦實事、辦好事。要關心群眾疾苦,特別是要關心生活上有特殊困難的群眾,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實際困難。要把維護群眾的部分利益、眼前利益同維護學校的共同利益、長遠利益有機統一起來,發揮上下溝通、解疑釋惑、化解矛盾、增進共識的作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團結一心幹事業、齊心協力謀發展、群策群力促和諧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當前,全國上下都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對於我們來說,為實現中國夢作貢獻,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這正是一代又一代復旦人的夢想,也是我們為之奮鬥的“復旦夢”!我們正行進在為夢想而奮鬥的道路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增強主人翁責任感,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紮實的作風,不斷推動學校發展取得新成績,共同創造復旦的美好明天!
謝謝大家。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