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題研究報告範文

  要做好一份數學課題開題研究報告,你們知道要怎麼做才更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每一位學生終身學習、將來成長打下堅實基礎,成為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根本任務。

  當前義務教育的形勢不容樂觀,不良的環境和不健全的後天教育致使大批的學生產生學習困難。在相當多的地方,“學困生”的比例要超過學生總量的三分之一。我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生源覆蓋面大,但部分學生家庭環境複雜,家庭教育、輔導成為空白。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嬌生慣養、缺乏動手、動腦的機會。這些帶著或學習困惑、或品行困惑、或心理困惑的學生從不同的教學點湧進了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上三維目標的實現。研究“學困生”的心理問題及其形成因素,採取相應的措施,加強引導,讓老師愛的陽光普照到每一位學生的心靈,特別關愛“學困生”,使每位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對於探索和完善我國“學困生”健康教育實現的途徑和模式有重要的借鑑意義。陶行知先生告誡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績效中有愛迪生。”轉化一名“學困生”不亞於培養一名優等生。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以期實現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有助於每位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素養,成為不同層次、不同規格的有用人才,有助於培養教師教育智慧並實現專業化成長。

  人們對“學困生”的研究也有不斷的發展和深入,國外最早研究“學困生”這一問題的專家是摩根,他是英國的一位眼科醫生,源於他在工作中發現了“詞盲現象”;贊可夫從情感、意志等特點分析差等生;佈德威克、韋納等人研究“學困生”的失敗歸因特徵;羅傑斯的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困生”的實質是學習個體自信心缺乏與自我概念的消極,布魯姆認為“學困生”學業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教師不正確的學生觀及不恰當的教學方法造成的等等。自20世紀中期以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備受關注。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心理品質的發展對人一生的健康發展有重大意義。”馬加爵事件後,國內大部分學校也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如開設心理輔導課、建立心理諮詢室等,加強了對“學困生”的心理輔導。21世紀,國際競爭將主要體現為人才的競爭,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是關係到對現在和未來人才資源保護的大問題。在國內,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開始重視對“學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視是在1978年以後。戴湘華、吳祥幀、王鐵軍、徐仁德等人對差生的心理特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經驗型或分析型研究。鍾啟泉以國外差生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為依據,從原因診斷的角度、治療的角度、教學論和性格學分析的角度以及預防教育的角度,綜合地考察差生問題,揭示現代差生概念的內涵,並提出相應的教學方略。迄今為止在各級、各類書刊上發表的關於“學困生”的文章大約有千餘篇,如桂林市西山小學《“差生”的研究與教育策略》的研究、浙江金華縣羅埠鎮中心小學《關於優化小學數學“學困生”策略的研究》、浙江省玉環縣外淌小學《小學數學“學困生”不良心態調查與教學對策研究》等,他們的這些研究為小學數學“學困生”發展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但他們未能就其深層原因進行進一步的剖析,未能對學生這一本體從心理角度做出對策思考。從我國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實踐的現狀看,理論研究多於應用探索,口號形式多於實踐實驗。

  本課題的創新之處在於依據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特點,遵循教育規律,構建全新心理健康教育實現途徑和模式,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多層次、全方位的進行跟蹤教育。

  本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本課題立足於應用探索,立足於全面實踐,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對於豐富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有重大意義。本課題著手於途徑和模式的試驗和探索,側重於應用實踐,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預期取得成果將易於推廣,而且能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頸,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讓每個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都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蘇聯心理學家贊科夫認為教學體系除了注重學生的知識技能的訓練外,同時還要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即智力,情感,意志性格和集體主義思想等方面的發展。傳統教學體系對待“學困生”的辦法就是傾盆大雨似的佈置操作性練習,弄得他們負擔過重,非但不能促進其發展,反而會使他們更加落後。他主張對“學困生”在非智力發展和個性發展上下功夫。

  1、馬克思的全面發展理論:教育活動是有目的的活動,這種活動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成員,使人得到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從個性養成開始,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入一個自主的、積極的、充滿創造性的學習過程。充分調動包括“學困生”在內的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他們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2、多元智慧理論:多元智理論認為人的智慧具有多元性,某一智慧的高度發展,是對人的才智的一種發現和提升,而對於自身不太發達的某一智慧,可以通過後天的開發使其得到發展。

  6、新課程理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以及新的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21世紀初的課堂教學新的要求是——為了每位學生的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相關概念的界定

  “學困生”,簡言之,就是學習困難生,即那些在智力、體力、生理、心理等方面,無任何後天因素的影響,導致不能嚴格要求自己,行為習慣差,學習吃力,不遵守紀律的部分在校生***參考北京師範大學蘇達禮教授的觀點***。

  《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疏導》一書中指出:學習困難與學習障礙***學習失能***、學習不良***學習差生***等有非常緊密的聯絡,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也有所區別。學習障礙即學習失能,是指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而使兒童在聆聽、說話、閱讀、書寫、推理和數學能力方面,表現出顯著的不適應。學業不良即學習成績低下或落後,也被稱為“學習差生”,這是一個在教育領域用的最多的概念。狹義的學習困難專指學習障礙,廣義的學習困難包括學業不良。學業不良是指學生的智商在正常範圍內,但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表現出學習成績低下。

  本課題所指的“學困生”是指在正常的教學要求下具有一定的學習動機,智力正常又沒有感官障礙,但其學習成績明顯低於同年級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計算較慢、正確率低、記憶力較弱,成績較差,不能達到預期學習目的的學生。這一定義比較接近學業不良的定義,是一種傾向於廣義的理解。“學困生”中較為嚴重的是連續得低分的學生***一般是指經常考試不及格的學生***。

  發展指轉化和提高的過程,是指在數學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學生,在有針對性的輔導下,使其“自我正確的認知——自我積極的體驗——行為的自我引導——自我反思內化——自我品質形成”的過程,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使”學困生”在數學學習成績、興趣、自信心等方面均得到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研究物件

  ***一***課題研究目標

  本課題著重通過科學系統的研究、實踐,力求為“學困生”創造表現的空間和時間,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飽嘗學習成功的樂趣,使他們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增強信心、發展能力,堅實地邁向成功。

  ***二***課題研究物件

  根據“學困生”界定標準,每個實驗教師選取5—10名“學困生”進行調查、訪談,並進行為期一年的跟蹤研究,寫出個案研究報告。

  ***三***課題研究內容

  1、“學困生”的型別、心理狀況及原因分析,主要研究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自身、學校、家庭和社會因素。

  ***1***“學困生”的型別

  根據能力和個性兩個維度,“學困生”大致有以下四種類型:

  能力型困難:有些學生在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等智力方面不足;個性特徵指標為中等水平,堅持性較強,自我意識水平較高。

  暫時型困難:個別學生綜合能力尚屬一般,觀察力中上水平;個性特徵指標均在中上水平;但由於意外因素,諸如生病缺課、家庭變故或其它意外情況耽誤了學業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動力型困難:有些學生綜合能力一般;個性特徵指標水平偏低***包括動機、意志、自我意識等***,由於環境或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對學習缺乏動力、缺乏自制力而導致學習困難。

  整體型困難:思維、言語、數理能力差;動機、意志等水平低。

  ***2***“學困生”的成因

  造成“學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

  ①生理因素。

  有些“學困生”是由腦損傷、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或遺傳、生化因素造成的。

  ②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概括起來說有認知能力缺陷、基本學習技能失調、動機情緒、個性。

  ③環境因素。

  影響學習困難的環境因素可能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個層面。

  從家庭來看,家庭結構、家庭的經濟文化背景、家庭氣氛、父母教養方式、父母自身的行為方式等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其中父母的教養方式是主要影響因素。

  從社會來看,社會經濟條件、社會風氣、社會規範與文化等社會因素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社會環境一方面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通過家庭和學校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

  從學校來看,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育內容、師生關係、同伴關係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我們在查詢“學困生”的原因時,要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以單獨起作用,也可以互動起作用,每一個“學困生”的具體原因可能各不相同,需要我們具體分析。

  2、“學困生”的發展策略研究。

  教育轉化“學困生”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每位教師的職責和應盡的義務。教師應讓“學困生”在愛與真誠的水乳交融之下,換其心,動其情,激其志,導其形,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感染,並得到靈與感的昇華。

  ***1***根據不同的型別採取不同的對策。

  ①對於暫時性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困難程度較輕,工作做得及時的話比較容易轉變,否則錯失良機會發展為穩定性的學習困難。必須抓緊時間找出最近影響學生的不良因素對症疏導。

  ②對於能力型困難學生,能力較差是他們學習主要障礙,而他們的動機、意志水平並不低,重點在於幫助他們分析具體的認知障礙和技能障礙來指導訓練,並讓他們改進學習方法。

  ③對於動力型學習困難學生,關鍵在於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自我概念,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④對於整體性困難的學生來說,則需全面指導,特別是進行個別補救教學。

  ***2***傾注愛心,以心換心。

  ① 建立平等友愛的師生關係是基礎。

  ② 鼓勵善待“學困生”,培養自信心是根本。

  ③ 以真動其情是關鍵。

  ***3***在具體的教學中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效。

  “學困生”在學習中經常失敗,缺乏成功的體驗,這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動機和自信。教師要為“學困生”創設學習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從而達到學習上的成功。

  ① 在課前預習中指導“學困生”。

  ② 學生當主角,讓“學困生”上臺“多唱戲”。

  ③ 練習分層設計,作業彈性佈置。

  ④ 自批互改和訂正獎勵制相結合。

  3、如何引導社會和家長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

  五、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收集和研究國內外各方面對“學困生”轉化的著作、論述、演講等文獻資料,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科學、更豐富、更有理論依據。

  2、調查研究法

  在課題的實踐研究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困生”轉化方面的有關事實材料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從而掌握“學困生”轉化的實際進行情況,在調查研究法的幾種型別中,我們較多采用個案調查法和問卷調查法。

  3、教育觀察法

  觀察是發現科學原理的第一步,沒有觀察就不會有前進。在觀察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尋求促使”學困生”轉化的最佳途徑。

  4、行動研究法

  強調研究過程中人的參與性,師生都在研究過程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彼此廣泛接觸交往,達到傳輸情感互相教育、自我完善的和諧境界。

  5、經驗總結法

  在課題的實踐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長期的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的感性認識,逐步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最終總結出研究的得失,提煉出新的理論觀點。

  六、課題實施步驟

  本課題採用整體設計,分段實施的方法,在每一研究階段結束前,運用評價手段檢測實驗的效果。本課題研究採取邊研究、邊實驗、邊總結的研究方式。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 2009年3月——2009年8月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制定課題,明確分工。

  2.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明確最終要達到的目標,並設計最終的成果。

  3.對參加實驗的學生的性格、學習成績、習慣和家庭背景情況等做調查,並建立檔案,為實驗後期測試做對比參考。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 2009年9月——2010年7月

  1.研究“學困生”身上以往的特點,分析造成“學困生”的成因,為研究確定方向。

  2.實施課題研究方案,以課堂教學為依託,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以課外交流為渠道,用真情和賞識眼光調動“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

  3.中期總結:對前一階段的工作做好總結,檢驗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調整方案,總結可操作的教學程式。

  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 2010年7月——2010年8月

  1.根據實驗目標,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查、測試、分析,得出結論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為結題做準備。

  2.實驗教師撰寫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制定課題的研究推廣計劃。

  七、課題研究預期成果

  1.理論類成果

  ***1***參與研究課題的教師撰寫研究論文,並彙集為《“學困生”發展策略的研究彙編》。

  ***2***撰寫《小學數學“學困生”發展策略的研究》的課題研究報告。

  ***3***有關專家進行專業鑑定、論證。

  2.實踐類成果

  ***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得以提高,兩極分化現象有效控制。

  ***2***課題組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3***用實際案例、報告、論文、經驗總結等開展一系列展示、座談等研究活動,並進行大面積課題延伸、推廣活動。

  八、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主持人:劉豔 全面負責課題的規劃與實施工作。

  主要成員:金紅娟、史慧嫻、楊智霞、周慎銳、龐春慧、李惠敏

  負責對課題所需素材的收集及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實踐工作。

  其他成員:郭荔、張慧、楊漫漫、朱景、胡涵、劉洋、劉子靜、丁玲

  劉紅英、張莉鬆、趙淑娟、李林勝、朱運發、朱營娟

  進行“學困生”的個案研究,為課題實施積累素材。

  九、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課題組的全體成員都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都是課題的骨幹成員,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課題組研究成員都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線教師,還有多人擔任學校年級教研組組長的職務,她們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業務能力較強,是本課題研究的主力。此外,她們對資訊科技的應用水平和熱情較高,有著豐富的數字化教育的實踐經驗,近年來撰寫的相關論文有多篇發表在各級各類刊物上或獲獎。課題組成員參與的課題有:原國家教委九五重點科研專案“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研究***1999年被批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2000年被批准***”、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專題研究”子課題,課題組成員所在學校有校園網、教師電子備課室,多媒體階梯教室等,所在單點陣圖書館內藏書近20萬冊,且與數學教學和研究相關的圖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能夠滿足本項研究的需要。

  在課題開展前,我們全面深入地瞭解了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分別調研了學校的各個年級有關“學困生”的資料,完成了對課題可行性的論證與分析。我們還對校內師生進行問卷調查、聽課調研,認真剖析“學困生”出現的成因、型別以及發展策略等問題,做到研究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這些對課題的有效實施都是非常有利的。

  十、參考文獻

  〔1〕王振宇.《心理學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胡寅生.《小學教育學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馬振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100問》.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

  〔4〕鍾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5〕周巨集、高長梅、刑莉亞.《學校教育科研熱點研究全書》下卷.經濟日報出版社, 1999年

  〔6〕柳斌.《學校心理教育全書》下.九洲圖書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7〕秦訓剛、晏渝生.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8] 龔建蘭、王月美、張開明、施金峰. 《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課題方案》.中小學教育吧 , ZHONG XIAO XUE JIAO YU BA

  [9]唐紅波.《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疏導》.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