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報告範文

  專題研究是教師與專業人員一起開展針對問題解決的研究活動,那麼你們知道專題研究報告要怎麼寫嗎?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僅供參考。

  1:

  生物有機肥是我國新型肥料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之

  一。有機肥的作用,除了供給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利於形成土壤團粒結構外,還能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等肥力因素,增強土壤保肥供肥能力,為作物的高產優質創造條件。近來以其特有的促進生長、防病抗病效果得到認可,據研究生物有機肥產生明顯作用的關鍵因素是“活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種”,因其技術太強,一般肥料“行政監管部門”檢測技術跟不上,導致市場魚目混珠,農民分不清,為此我根據經驗設計了一套辨別方法。

  辨別方法

  2.1看包裝,是否規範

  2.1.1.產品登記證:具有農業部微生物肥料登記證證號注:省級部門無登記權,正確方法:“微生物肥登記年臨字編號號”或“微生物肥登記年準字編號號”;

  2.1.2.產品技術指標:有效活菌數CFU≥0.2億/克,登記時農業部只允許標註≥0.2個億/克、0.5個億/克嚴格規定,在儲存期的最後一天必須要達到這個數值。一些企業為了迎合市場,刻意標成幾十個億,這是不科學的目前的技術很難達到、是錯誤的。

  2.1.3.產品有效期:國家規定大於6個月。隨著生物有機肥產品的儲存時間延長,有效活菌數會不斷下降,把有效期標註太長都是不負責任的。

  2.2是否均勻

  2.2.1.產品含水量太高或太低均不利於菌種存活,判斷方法:抓一把肥料在陽光下觀察,陰潮呈團、乾燥呈灰都非正常產品。

  2.2.2.適合特殊功能菌種生長的“有機肥營養”應是套餐型,由多種有機營養物質組成如:菜粕、黃豆粉等發酵製成,在光線下能看到原料的痕跡,或者能聞到原料的特殊氣味。

  3.1看效果,是否高效

  試驗方法:加少量水將生物有機肥調成團狀,放在冰箱裡凍成冰塊,第二天拿出來溶化,反覆三次,肥料中的菌種將會凍死或大幅度減少;這時用它和將原產品進行比較試

  驗、在相同的田塊裡觀察差異,差異明顯好肥料,差異不明顯,表明該產品有問題,建議放棄使用。

  4.1實驗法

  4.1.1.泡水法 取一水杯,把有機肥樣品泡在水裡,然後用手把泡在水裡的有機肥碾碎,攪一下能直觀的看出有機肥的原料;再放置一段時間,如果有機肥與水短時間內分層的話說明有機肥比重大,含土較多。

  4.1.2.聞味法 仔細聞一下肥的味道看是否有氨味,糞便味,淤泥味,好的有機肥應該是一種徹底腐熟的味道。

  4.1.3.手捻法 取有機肥用大拇指和食,如果有硌手的感覺,則裡面有沙粒或其他雜質。

  4.1.4 .菌種測試法 取一水杯把有機肥放在裡面,撒少許水注意不要泡水,潮溼就行,放在溫暖適宜的地方,好的有機肥會抱團長出白色菌絲,掰開有機肥顆粒會看到裡面也有白色菌絲。

  4.1.5.盆栽測試法 取一盆花,抓一大把有機肥直接撒在花的根莖部,澆上水,好的有機肥會逐漸長出白色菌絲,促進植株生長,質量不合格的有機肥會薰苗,植株逐漸萎靡,直至死亡。

  4.1.6.對比試驗法 選擇好有機肥後在種植作物時,留出一部分不施用該有機肥,觀察植株的表現,好的有機肥在

  長勢、產量、品質上都會有明顯的效果。

  4.1.7.看包裝是否規格,是否是授權生產一般授權生產的都是沒有自己的工廠,沒有原料來源的。

  4.1.8.外文包裝的儘量不要購買,因為有機肥都是廢物再利用,國外進口幾乎不可能。

  2:

  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選課題進行研究以培養科學思維和表達能力。專題研究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對所選專題進行研究的意義

  2本專題領域理論研究的開展情況

  3本專題領域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

  4對本專題研究的總結,分析

  專題研究報告格式

  一、封面

  見第6頁

  二、目錄

  目錄依次由專題研究報告的章、節、小節、參考文獻、附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目錄內容應簡明扼要。

  “目錄”二字三號宋體、加黑上空一行,下空二行為第一章等等。

  章、參考文獻、附錄均採用四號宋體、加黑,節、小節等小標題及所有頁碼均採用五號宋體。

  章、節、小節的排列示例如下:

  第一章 這裡是第一章的名稱„„„„„„„„„„„„„„„„„ 1 §1-1 這裡是第一章第一節的名稱 „„„„„„„„„„„„„„„„„„ 1 1-1-1 這裡是第一章第一節第一小節的名稱 „„„„„„„„„„„„„ 1

  三、符號說明

  專題研究報告中所用符號包括縮寫詞等都應說明其含義、單位或量綱。 在該頁的開始,採用四號宋體、加黑、居中列印“符號說明”四字。每個符號說明佔1~2行,符號後面是破折號。含義與單位之間用逗號,最後是句號。每頁排1~2列,如果2列排不開,再另取一頁。

  四、正文

  正文是專題研究報告的核心部分,佔主要篇幅,一般由標題、文欄位落、圖、

  表和公式五個部分構成。實事求是,準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正文的編寫格式如下。

  1.標題

  每章的標題採用三號宋體、加黑、居中列印;“章”下空二行為“節”,採用四號宋體、加黑、居中列印;“節”下空一行為“小節”,採用小四號宋體、加黑、左起列印。換行後,採用小四號宋體列印文欄位落。

  2.圖

  圖題採用中英文對照,中文在上,英文在下。中文字型為五號楷體,英文字型為五號 Times New Roman,且第一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大寫。圖題緊接圖的下一行左起列印。圖中的標註一律採用英文。被引用的圖應在圖題右上角用方括號標出參考文獻序號。

  圖號按章順序編號,例如,圖3.2英文為Fig. 3.2即為第三章第二圖。如果圖中含有幾個不同部分,應將分圖號如“圖3.2.1”表示圖3.2的第一個分圖居中標註在分圖下一行,並在圖題下列出各部分內容不寫英文。

  繪圖必須工整、清晰、規範。其中機械零件圖按機械製圖規格要求;示意圖應能清楚反映圖示內容;對於照片,如有必要,應在右下角給出放大標尺;試驗結果曲線圖應制成方框圖。

  應將圖儘可能置於某頁的開始或結尾,並且在圖之前的文欄位落中有“如圖x.x”的字樣。

  3. 表

  表的編排,一般是內容和測試專案由左至右橫讀,資料按內容或專案依序對齊豎排。表中只用長度相同、粗細適中的橫線居中,禁止使用豎線。

  表按章順序編號,如表5.4為第五章第四表。編號的後面空一格,居中打印表的簡短確切的標題,且置於表的上方。在中文表標題和表之間,居中列印英文表標題,如“Table 5.4 xxxxxxxx”。中、英文標題分別採用五號楷體、Times New Roman。

  表內的縮寫詞和符號等,必須與文欄位落中的一致。各符號的單位應儘可能標出。表內不宜用“同上”、“同左”等類似詞,一律填入數字或文字。表內空白處代表無此項內容。

  如果資料已繪成曲線圖等,可不再列表。

  應將表儘可能置於某頁的開始或結尾,並且在表之前的文欄位落中有“如表x.x”的字樣。

  4. 數學、物理和化學式

  數學、物理和化學式在正文中另起一行列印。式的序號按章順序編排,如4.2表示第四章的第二式,並標註在該式所在行當有續行時,應標註於最後一行的最右邊。

  較長的式,另行居中橫排。如果式必須轉行,只能在+、-、×、÷、<、>處轉行,上下式儘可能在等號“=”處對齊。

  五、參考文獻

  按正文中參考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在方括號內連續編號,同時,所列的參考文獻都應在正文中出現。

  視具體情況,將參考文獻序號作為上角標,或作為文欄位落的組成部分。如“某某人[1,3,7~9]對此作了研究、數學模型見文獻[1,5,9~12]”。

  參考文獻中每條專案應齊全。文獻中的作者不超過三位時全部列出;超過三位時只列前三位,後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間用逗號分開,在“等”字或“et al”前加逗號;中外人名一律採用姓在前、名在後的著錄法。著錄時應特別注意各國人的姓名寫法,如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葡萄牙人和巴西人的姓前有詞頭或冠詞。名可以縮寫為首字母大寫,但不加編寫點“.”。

  參考文獻的第一頁編排是先空一行、採用三號宋體加黑居中列印“參考文獻”四字,再空一行,採用五號宋體、左起、懸掛縮排、依次列印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示例

  1. 連續出版物

  序號 作者. 題名. 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頁碼

  2. 著作

  序號 作者. 書名. 版本第1版不標註.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頁碼

  3. 專題研究報告集

  序號 作者. 題名. 見英文用In:主編. 專題研究報告集名. 出版地:出

  版者,出版年. 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頁碼

  4. 專題研究報告

  序號 作者. 題名:[博士或碩士專題研究報告]英文用[Dissertation]. 儲存地點: 儲存單位,年份

  5. 專利

  序號 專利申請者. 題名. 專利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 出版日期

  6. 技術標準

  序號 起草責任者. 標準代號,標準順序號-釋出年,標準名稱.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六、附錄

  附錄是作為專題研究報告主體的補充部分,並不是必要的。

  1.下列內容可以作為附錄編於專題研究報告後:

  1 為了專題研究報告的完整,但編入正文又有損於編排的條理和邏輯性,這一類材料包括比正文更為詳盡的資訊、研究方法和技術更深入的敘述,對了解正文內容有用的補充資訊等;

  2 由於篇幅過大或取材於複製品而不便於編入正文的材料;

  3 某些重要的原始資料、數學推導、計算程式、框圖、結構圖、註釋、統計表、計算機列印輸出件、重複性資料圖表等。

  2. 附錄中的有關格式

  專題研究報告的附錄依次為“附錄A”,“附錄B”,“附錄C”等編號。如果只有一個附錄,也寫成“附錄A”。採用三號宋體、加黑、居中列印“附錄A”。在“附錄A”下一行,採用三號宋體、加黑、居中列印附錄的題名。

  在附錄題名下空一行,採用五號宋體列印附錄正文。如果有小標題或更低一級的標題,則採用五號宋體、左起、加黑列印“A.1 „„”或“A.1.1 „„”。在每一小標題的上面空一行。

  附錄中的圖、表、式的編號與正文分開,即將A、B、C或„取代編號中“章”的序號。例如圖A.1、表B.2、式C.3分別表示附錄A中的第1個圖、附錄B中的第2個表、附錄C中的第3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