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地理複習計劃

  如何提高地理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特別是基礎差的學生,是每位畢業班地理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針對中考複習時間短任務重的現狀,結合縣教研室的工作計劃和我校教學實際,特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第一階段,依據“新課標”和“探究”回扣教材,全面複習,夯實基礎,要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絡,也要抓好全體學生,不能只抓少數尖子生而忽視學困生,以免影響學科的整體成績。在這個階段,我們對學生提出的口號是“以課標為綱,以教材為本。明知識要點,抱地圖打滾。”爭取第一輪全縣水平測試,以較好的成績為後續複習奠定一個穩定的思想基礎。

  第二階段,重點教給學生利用基礎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是要會分析當今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這階段安排了以下兩個環節:

  1、梳理體系環節。打破幾冊課本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界限,以地圖為中心,整合相關地理知識,形成知識的系統化,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提高空間思維能力***地理思維能力***,也便於學生形成知識專題。

  2、講練結合環節。主要分各種題型的講練***讀圖、填圖、繪圖訓練,材料分析題訓練,開放性題目訓練***,各種專題的講練***精選部分中考試題,組成幾套專題練習***。通過講練,幫助學生總結和歸納有規律性的知識,教給學生解題思路和方法。學習解決某一類問題切入點的方法、規範表達的方法、分析地圖的方法及提取有效資訊的方法。同時佈置量小而精的作業***對練習要精選,注意練習的基礎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礎題為主,適當綜合、適當提高。堅決捨棄“繁、難、偏、舊的題目”***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並從中發現不足和漏洞,及時調整教學,補缺補漏。通過這個環節的複習,讓絕大多數學生基本做到熟悉課本知識點,掌握應考方法,能夠舉一反三。力爭在全縣第二輪水平測試中,學生總體水平有長足進步。

  第三階段,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和忠孝模擬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一***是試題的選擇要符合思路。從題量、題目組成、到考查的知識、技能、方法及能力等各方面都要符合中考要求,尤其要符合新課改理念。***二***是試題不易過難,重點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應考心理,讓學生樹立起自信心。***三***是指導答題技巧。***四***是指導學生解決由於粗心大意導致失分的方法。***五***是及時激勵學習進步、解題方法巧妙的學生,尤其是對進步較大的後進生更要大加鼓勵。

  採取的措施:

  1、全面複習,堅定不移地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知識點要砸牢,並且要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此類題雖難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強,涉及面廣。

  2、認真研究中考試題,把握命題脈博。

  ***1***認真研究近三年中考試題,把握好知識的難度和強度,以及命題的思路和方向,採取有針對性的複習。

  ***2***認真分析試題結構,加強對選擇題、綜合題專項訓練。

  ***3***注意抓好區域地理重點知識的複習,將中考熱點問題融入其中。如最新科技發展、時事新聞等,注意觀察生活,聯絡實際。如環境汙染問題、水資源問題、能源問題等。

  3、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復習,提高複習效率。

  初中地理內容多、時間緊、學習壓力大,如能花較少的時間達到最佳的複習效果顯得尤其重要,為此用“聯絡法”來複習,往往效果不錯。

  ***1***圖文聯絡。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經常把圖文聯絡起來,化抽象為直觀,有助於形象記憶,同時還培養了讀圖能力和表達能力。

  ***2***時空聯絡。地理分佈具有時空性。如: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佈規律與南水北調工程的聯絡等。

  ***3***因果聯絡。地理現象和地理成因密不可分,聯絡起來有助於理解記憶。

  ***4***知識和實際聯絡。聯絡生產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學以致用才有樂趣,知識得到驗證才不會遺忘。

  ***5***共性和個性的相聯絡。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和地區差異性。複習區域地理,把區域共性和個性對比聯絡起來,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二

  地理工作即將展開,面對今年教學時間短,任務重,要求高,複習方法和考試形式前所未有,如何提高地理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特別是基礎差的學生,是每位畢業班地理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為此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基準點,緊扣課標和考試說明,夯實雙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二、時間安排

  2010年9月-----2011年2月

  三、分析學情

  瞭解學情,對症下藥

  “教”為“學”服務。要想搞好複習,首先必須瞭解學生的實際,知道學生在學習地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通過分析,學生在以下幾方面比較薄弱:

  1、基礎知識不牢。 2、空間位置不清。

  3、讀圖析圖不準。 4、理解問題不透。

  5、熱點聯絡不夠。 6、問題分析不全。

  7、方法掌握不巧。 8、讀題審題不細。

  二、複習內容

  春節放假前必須複習完七年級上、下冊和八年級上、下冊。

  三、複習策略

  1、緊扣課標,堅定不移地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知識點要砸牢,並且要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絡。

  通過研究“考試說明”及歷年中考試題來確定複習內容,瞭解命題趨勢,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不過,我們必須清楚:不論是“考試說明”,還是中考試題,它們依據的都是《課標》。深入學習《課標》,可以幫助我們準確把握複習方向,有針對性地把握複習內容,提高複習效率。老師們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將《課標》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要逐一複習到,並按《課標》要求設計題目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第一輪複習,儘量不要打破教材的章節順序。研究近幾年的中考題,發現雖然情景題目多了,探究題目多了,但不論題型怎樣變化,考查的知識絕大部分還是基礎知識,所以複習時,首先要把基礎知識砸牢,在砸牢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再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一個連東西半球的分界線都記不住的學生,要是能根據經度判讀東西半球,那50%是猜的。再例如:一個連國家形狀都分不清的學生,怎麼去做有關國家的題目。

  2、滲透學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分析近幾年的中考題,發現考查學生學法的題目逐漸增多。有的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提問的時候回答的比較準確,但就是不會做題,尤其是一些比較題,有些學生就感覺到無從下手,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回答。這就要求複習時,必須滲透學法。如:複習國家時,要讓學生知道應當從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口、城市、工農業等人文地理要素去複習,其中,位置和地形往往影響氣候,地形和氣候又往往影響河流及人口、城市的分佈,資源往往影響工業等等。

  3、加強直觀性教學,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

  讀圖析圖能力的考查比重在中考試題中逐年增大,而學生在這方面恰恰比較薄弱,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如果條件不允許,建議老師們使用板圖教學。利用板圖教學,極有利於學生識圖、讀圖和畫圖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印象深刻,教學難點也將隨之攻破。所以,可以說地理教學板圖、板畫是傳統地理教學中的一塊瑰寶,我們應該堅守而不是忽略甚至完全放棄。尤其是在教學設施特別落後的農村中學,利用地理教學板圖、板畫教學更為重要。如學習經緯網和等等高線地形圖時,把各種形狀的都畫出來,讓學生觀察資料變化特點總結規律;學習世界氣候的分佈,畫出世界輪廓簡圖,在這幅圖上畫出極圈和迴歸線,熱帶、溫帶、寒帶就一目瞭然;學習大洲和國家時,把大洲簡圖和國家簡圖畫出來,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用字母標註出來,讓學生結合課本插圖或地圖冊上的圖識記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就避免了盲目性,自然也就提高了複習效率。所以,作為一名地理教師一定要掌握板圖這個基本功,加強直觀性教學。

  4、快步走,勤回頭,精心組織教學,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

  所謂“快步走”,就是要向45分鐘要質量,要增加複習課的容量,要提高複習密度。我們第一輪複習的時間,滿打滿算大概是7個月的樣子。在7個月的時間裡要把四本書複習完、複習好,慢騰騰地複習顯然是不行的。所謂“勤回頭”,就是在複習後邊的知識時,對前面已經複習過的重難點要經常提及,避免學生忘記。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重複可以使遺忘的速度變慢。因此,對重難點知識要勤複習,勤提問。之所以強調“勤回頭”,是因為地理知識比較瑣碎,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當然,一定要把握好“勤回頭”的火候,也就是要有計劃、有節奏。若對一個問題翻來覆去地複習個不停,學生就會覺得厭煩。如果在學生似忘非忘的時候複習,學生就會感覺到很高興。要想真正做到“快步走”,前提就是要認真備課,精心組織教學,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

  篇三

  地理學科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環境關係的科學。要求我們既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又要注重能力的提高。體現在初三地理複習中,就要求我們一方面應緊緊圍繞地理基礎知識的複習,通過地理知識的系統整理、歸納,形成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努力做到地理考試說明中要求的”考查學生在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情況,考查學生是否具備起碼的地理基本能力,考查對學生終生髮展有用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在中考中拿高分。

  九年級地理在中考史地生綜合考試卷面中為30分,閉卷考試。考查形式為選擇題。綜合教材、考綱和學生情況,我打算以下措施:

  一、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地理教材共4冊,前2冊講概論及世界地理,10章。後2冊中國,共9章。從上學期到2011年3月15日疏通4冊教材,學生按板塊預習和複習,重點從概論、氣候、資源、居民、政治、工業、農業、交通、分割槽等各方面進行。看書、筆錄、記憶知識點。求得對知識結構的較好掌握,定位準確。以後我們將利用考綱進行講練,同時配合學校的的大型考試。使本學科獲取最大的效益,服務於學生的總分和學校的考核。

  二、落實基礎,突出主幹,與插圖的認讀有機結合,加強空間思維訓練基礎和主幹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但由於每年九年級考試識圖題比分大,另外在前15題中,所以我們要注重學生巧用插圖***含地圖和其他直觀圖***的能力,比如各類地圖的判讀,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大氣的運動和變化,世界和中國區域***大洲、大洋、地區、國家***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限***等。培養地理學科的空間思維能力,一定要講求方法。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分析?可選取十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通過它們,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經緯網,並想象地球運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係及晨昏線的動態關係。

  三、掌握基本原理,訓練解題思路,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地理是一門“講理”的學科,明確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規律,有利於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規律和觀點,訓練答題思路,提高答題水平。

  1、要全面思考,綜合分析解答問題。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弄清自然地理環境的內涵?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絡,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人口、資源、城市、市場、交通、勞力、技術、政治、經濟、文化等***,仍然是強化定位。

  2、循序漸進,加強邏輯推理,提高解題水平。

  3、要多角度訓練,促進知識正遷移。

  地理學習中有很多圖形、圖文之間可以不斷變化,如太陽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戶光線、樓房間距、地球經緯網、太陽能熱水器、變化曲線座標圖等多種題型;晨昏線問題更是變化多端,側檢視、俯檢視、仰檢視、區域性圖等。對於一些可從多角度思考的地理問題,要從整體上把握,注意發散思維的訓練。解題中注重加強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訓練解題思路,提高應變能力,研究各種可能造成知識負遷移的因素,促進知識的正遷移。如考綱的第一幅是等高線地形圖,我們就可以設想這是一組等值線圖,再從多個方面變換條件,進行思維訓練:①假定為等高線圖,判斷山脊、山谷;②假定為等壓線圖,判斷高壓脊、低壓槽;③假定為等溫線圖,判斷是何種洋流影響所致,或是何種地形影響所致;④假定為等降水量線圖、等震線圖等等。

  4、要聯絡實際,關注當前當地熱點、焦點問題,比如去年有新長鐵路,今年我們就可以設想鹽通高速。這樣不僅使地理學習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了擴充套件,而且有助於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了能力,提高了整體綜合素質。

  四、本學年,我將老老實實地緊扣考綱,與學生一起立足基礎,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整體觀念,加強能力培養,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