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書樓的閱讀理解材料及答案

  三家人的四家書樓。這篇文章標題為什麼定為《四家書樓》?想了解其中的祕密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四家書樓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四家書樓閱讀材料

  乾隆初年,保定讀書風氣漸盛,藏書風氣空前。其中最有名聲的藏書者是丁聚會,其次有郝伯力,王家惠,鄭子森。四人從小一起長大,經常一起切磋,談書論詩。四家人關係相處和睦,來來往往,應付唱酬,情感自然愈演愈深。丁家是保定城內藏書行裡首推的第一,丁聚會的父親丁延祺臥病在床之後,長子丁聚會便接手了這些藏書。丁聚會的同胞弟弟丁聚合,在北京做生意,據說生意很是紅火……

  這幾年丁聚會一改深入簡出的習性,開始出入酒樓茶肆,又常常去城中的賭坊逍遙。據說他總是不計輸贏地豪賭。發展到後來他便舉債進賭坊,郝伯力、鄭子森、王家惠三家都被丁聚會借過大筆銀兩,轉眼兩年過去,丁聚會已經債臺高築,至今也沒有還貸的動靜。三人深深嘆息一向穩重持家的丁聚會如何走到這一步田地,商議既然勸解丁聚會無效,也應與丁延祺老先生講明白,讓此事有個了結。

  到了丁宅,門人傳話只請郝伯力進去。一個時辰後,郝伯力冷著一張臉,悶悶地講,丁延祺老人病得很重,有些神志不清了。三人商議求見丁聚會的妻子馮氏。馮氏木著一張臉,一言不發,只是呆呆地聽三人講述。三人說過後,客廳一片沉默。三人好生無趣,便起身告辭。

  三人走在街上,郝伯力說道:“聚會敗家,已成定局。我相信聚會是不會白白賴賬的。只要催得緊,他必定將藏書抵債。再說聚會的胞弟丁聚合,只在銀子上看得要緊,詩書上卻無一點兒興趣。丁老人朝不保夕,聚會已經變得這樣,又沒有後人,丁家藏書到此緣分便是盡了。若是到了聚合手裡,豈不是要盡其所有貨與了書商嗎?”

  面對三人的討債,丁聚會長嘆道:“我往日待你們三個不薄,幾十年的交情,書友一場,如此相逼,是否有些過分了?”郝伯力冷笑道:“誰不知道聚會兄家中藏書萬冊有餘,如何不以此抵賬?”丁聚會怔了片刻,哀哀地說:“我今日就與你們做一個了斷,拿我的藏書抵賬就是了。”說罷步子軟軟地向家中走去。

  城中飄起了雪花,漸漸地越下越猛。清點書冊,談好價錢,打包裝箱,搬上馬車,三人各自引領著裝滿書籍的馬車走了。車載很重,車輪轉動得吃力,壓迫得積雪痛苦地作響。

  這一夜丁延祺老人去世,兩個時辰後丁聚會去世。

  丁聚合匆匆趕回,他還帶來一個姓李的書商,早已經將丁家的藏書講好了價錢。丁聚合得知家中的藏書已經被丁聚會抵了債,氣憤得說不出話來,書商也氣急敗壞地索回了定金,洩氣地走了。

  郝伯力等三人弔唁後出了丁家,鄭子森感慨萬端說:“伯力兄,你催逼借貸,竟是為了儲存那些藏書呀。”郝伯力嘆道:“這是丁老人的一片苦心啊。那日我三人索債,丁老先生單獨叮囑我:逼迫聚會用藏書抵賬。這些藏書丁家已經傳了九代,他萬不想被後人換了銀子揮霍一空,他知道我等都是藏書之人,便要我等藉著索債的口實收藏這些書繼以傳世,他唯恐你二人心慈面軟遷就了聚會這才瞞過。”郝伯力接著鄭重地說:“切記告訴自家後人,這些書傳之後世,是我等的職責啊。”

  丁聚合將宅子賣給了族人,分給馮氏一筆錢,讓馮氏回孃家,便回北京了。郝伯力等三人為馮氏送別。馮氏取出三張銀票,淡淡道:“這些銀子,還望你們收回去。聚會生前叮囑我,一定要將這些還給你們。”

  三人張口結舌:“聚會兄的借貸,已經將藏書抵賬了啊。”

  馮氏搖搖頭:“你們有所不知,這些年聚會從未大賭,他只是虛張聲勢,只為從你們手裡借貸銀兩。他三年前發現自己身有不治暗疾,公公當時也是人命危淺,他們父子都擔心家中的藏書被聚合敗了。思來想去,想把這藏書交與你們儲存,又怕聚合從中作梗。便想出一個借貸不還、以書抵債的辦法。”

  三人都怔住了,郝伯力仰天長嘆:“聚會兄,你如此費盡心機,將這萬餘冊藏書交付於我們,真可謂至情至義的藏書聖人啊。我們豈敢稍有懈怠啊。”

  第二天,三家便將藏書攏在了一起,一個月後,三家人出資在保定東大街蓋了一棟閣樓,上面題的匾額是“四家書樓”。

  四家書樓閱讀題目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

  A.小說通過讀書人家藏書的故事告訴我們:藏書對當事者是一件偉事,更是一件苦事,但卻能夠提升書的思想價值。

  B.小說圍繞“這些藏書”,明寫丁家憂書、保書、傳書,暗寫郝、鄭、王三家借債、討債、抵債,兩條線索交織。

  C.小說對丁聚會形象的塑造採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聚合賣書這一情節就是從正面襯托聚會的形象。

  D.“城中飄起了雪花,漸漸地越下越猛”,“積雪痛苦地作響”,這兩處描寫生動地烘托了丁聚會內心的沉重與痛苦。

  E.小說塑造了舊時藏書家的群體形象,從一個角度展示了中華文化傳承的艱辛歷程,讓我們感慨之餘而肅然起敬。

  ***2***丁聚會有哪些形象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3***這篇小說多處使用伏筆,請舉例說明。***6分***

  ***4***有人提議將小說題目“四家書樓”改為“丁家書樓”,你認為是否合適?請結合全文,說說你的理由。***8分***

  四家書樓閱讀答案

  ***1***DE***5分******E項3分,D項2分,A項1分。A項,“提升書的思想價值”原文無據;B項,明、暗線顛倒;C項,聚合賣書情節是對人物的側面塑造。***

  ***2***①志趣高雅:喜歡談論詩書,熱愛收藏圖書。②深謀遠慮:自己和父親身患重病,擔心聚合把藏書敗了,想出借貸不還、以書抵債的辦法。③忍辱負重:為保藏書,故意敗壞自己的形象,舉債假賭,被朋友誤解。④重情義,講信用:生前囑託妻子償還借朋友的錢財。⑤重道義,有文化責任感:為保藏書,暫拋兄弟情,借朋友之力將藏書傳世。***答出3點即可,每點2分***

  ***3***①前文交代丁聚會“一改深入簡出的習性”,“不計輸贏地豪賭”,找另三家“借過大筆銀兩”是後文馮氏揭示的真相“這些年聚會從未大賭,他只是虛張聲勢”的伏筆。②三人到丁宅討債“門人傳話只請郝伯力進去。”為後文“那日我三人索債,丁老先生單獨叮囑我”伏筆。③小說開篇介紹丁聚合 “只在銀子上看得要緊,詩書上卻無一點兒興趣。若是到了聚合手裡,豈不是要盡其所有貨與了書商嗎?”父兄去世後,丁聚合帶來書商,“早已經將丁家的藏書講好了價錢”,前面埋下伏筆,後文照應。***每點2分***

  ***附伏筆效果:前面伏筆為後文結局作“暗示”,前後呼應,結構嚴謹,使小說結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增加小說的情節波瀾,突出小說人物的個性,深化主題。***

  ***4***觀點一:同意改為“丁家書樓”。***2分***①從情節結構看,小說情節主要是圍繞丁家書籍的儲存與傳世展開的;***2分***②從人物形象看,以“丁家書樓”為題,可以突出丁老人、丁聚會和馮氏的犧牲精神;***2分***③從主題思想看,丁家人為藏書付出了錢財、聲譽和家庭離散等代價,展示了中國文化傳承的艱辛。***2分***

  觀點二:不同意改為“丁家書樓”。***2分***①從情節結構看,小說情節是圍繞丁、郝、鄭、王四家為藏書的儲存和傳世而付出艱苦努力展開的;***2分***②從人物形象看,除了塑造丁聚會的形象外,還塑造了另外三位藏書家郝、鄭、王的形象,讚揚了這四家儲存與流傳藏書的貢獻;***2分***③從主題思想看,以“四家書樓”為題可以突出中華文化傳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主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