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作品簡介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寄託了作者悽切抑鬱的情感。就是抒情上偏向於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觀魚時寫魚“似與遊者相樂”,也折射了作者欣賞美景之初的愉悅的感情。而觀魚後坐潭上,感到風景“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也是作者抑鬱憂傷心情的反映。文章寫“樂”。聽到“如鳴珮環”的流水聲就“心樂之”,看到“往來翕忽”的游魚便以為“似與遊者相樂”。但好景不長,很快便感到這些“青樹翠蔓”、“悽神寒骨”了,心裡覺得“其境過清”,就匆匆離開了。這一樂一憂,耐人尋味。這是由於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此悽苦是他感情的基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流露出來。

  小石潭記作品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記作品註釋及翻譯

  篁竹:成林的竹子。

  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

  清洌:清澈。

  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成為坻、嶼、嵁、巖等不同的形狀。

  坻,水中高地。

  嶼,小島。

  嵁,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綠的莖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

  皆若空遊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都沒有。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直射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

  佁然不動:***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愣住的樣子。

  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

  俶爾,忽然。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泉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

  鬥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

  明滅,或現或隱。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

  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以其境過清:悽清,冷清清。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我帶著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

  譯文:

  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下面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涼。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堪、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翠綠的莖蔓,遮蓋交結,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好像都在空中游動,周圍什麼也沒有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魚的影子,靜止不動;又忽然向遠處遊走,往來很快,好像和遊人一同歡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隱忽現。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裡。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不覺心神淒涼,寒氣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悽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同遊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來的有姓崔的兩個少年,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