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老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呢?下面小編分享瞭如何培養學習態度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也是求知的起點,是思維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的內在動力。興趣既可以激起情感,培養意識感,也可以喚起學生某種動機。動機越強烈,其行為也越明顯。
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引導學生的需要與學習習慣。而學習習慣的離不開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激發學習動機是完成學習過程的動力,動機來源於學生本身的需要和外部條件的刺激。也就是說,有了需要產生,再有外部條件,就可以去行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培養學生學習應用能力,要結合生活與知識的滲透點。一旦學生認為學有所用,那自然就能進入“想學——學會——更想學”的良性迴圈了。”這樣的學習動機一旦發揮作用,它就會給人以能量,對自己的目標產生極大的積極性,使注意集中,思維敏捷,進行著持久而頑強的學習。藉著心理學動機原理為依據,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就這一問題,談點粗淺認識。
一、加強學習目標教育,培養成就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制定與選擇學習目標很重要。從學生學習的心理看,學生在學習某一知識時,學習成果已觀念地再現在學生的頭腦中,也就是在頭腦中有初步預期的學習成果,成為進而學習的目的。學生在學習中,就是圍繞這個預期的成果選擇學習方法、安排學習過程的。許多成功的教學經驗表明,好的學習效果開始於清晰表述的目的,然後組織適合於目的的學習方法、材料與經驗,學生在學習時一方面記住所要達到的目標,一方面集中力量走好每一步,使學習手段與學習目標聯絡起來。經過對部分學生的觀察發現,那些學生學習差的主要原因是,在學習每一課書時心中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別的同學在讀書,他們也在讀書,別的同學在寫,他們也在寫,就是不明白為什麼讀、為什麼寫。他們在學習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教師提一下,他們便動一下。如此迴圈下去,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便被泯滅了.學習成績也就沒有辦法跟上來。 在教每課書時,幫助學生自己主動地確定學習目標,對教師確定教學目標也有幫助的。不過需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目標。
二、對學生一視同仁,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不論是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與學生的談話交流中,或只是平日裡觀察學生過程中,我都發現在如今的學生中缺乏自信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許多基礎還算不錯的學生因為自信不足,缺乏繼續進取勇攀知識高峰的決心。更多基
礎薄弱的學生則由於自信心長期受到壓制,從而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因而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現狀,就必須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做起。在教育工作中,老師對學生一視同仁非常重要。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分數往往用來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通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得到比較多的關注,而成績差的卻被冷落到一旁,實際上,無論成績好的、中等的。差的同學,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壓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一取得好的成績時,顯得比較自信,但一遇到波折就情緒低落,他們怕失敗,怕別的同學超過自己;成績中等的想上進卻難得如願,想放棄又於心不甘,總是憂心忡忡;差生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自制力和約束力,想脫掉後進生的帽子,將學習成績搞上去,但常覺得力不從心,失敗過多更是缺乏自信,基於這種情況,教師不能僅把目光聚集在部分成績好的學生身上,而應面向全體學生,用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去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無論哪一層面的學生,當他們感受老師在關注著他們,並對他們寄予厚望時,學生會更勤奮,自信心也會增強,對於後進生,鑑於他們長期以來心理處於被壓抑狀態,老師需要不斷地向他們傳遞“你有能力”“你能取得進步”等資訊,注意到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鼓勵他們每一個細微的成功,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二、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探索、思考、交流使學生感到利用原有的知識技能無法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從而逐漸產生解決困惑的心理需求。給學生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能使學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潑狀態中進行嘗試學習,有利於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深刻體會到,若能充分利用生活事例、故事、新聞和物理實驗等精心擇優創設針對性強的問題情境,靈活運用提問技巧,激發興趣、啟迪思維、增強學習能力的功效,將極大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情境創設要圍繞教學目標。
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認知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
2、創設情境要有直觀性。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形式,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3、聯絡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是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數學教學中,老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是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的參與學習。
教學情境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具體現實環境,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發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和發現規律,並伴隨著一種積極地情感體驗,這種情感表現為對於知識的渴求,對於客觀世界的探索慾望和激情,發現規律的興奮以及對老師的熱愛。
三、要適時的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滿足感,讓他們保持學習興趣
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學習中,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心情。這種情緒反覆發生,學習和愉快的情緒就會建立起較為穩定的聯絡,學生對學習就有了一定的興趣。正如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我在上課時常編排一些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給予完成,使他們在課堂中常有成功的感覺,讓他們不怕學習,愛上學習,心中保持著自信。
四、反饋學習結果,鞭策學生髮憤學習
讓學生及時了悟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可以加強其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因為知道學習結果後,學生既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熱情,增強努力程度,又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激起上進心,克服缺點,改正錯誤,爭取更好的成績。為此,教師應儘可能及時地批改當天的作業或卷子,並儘可能及時發還及時講評。學生對剛做過的題目往往記憶猶新,並渴望很快了解學習結果,學習積極性高,進步就快。也就是說,反饋的時間越短,效果越高,相反,不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就缺乏學習的激勵,進步就越慢。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果,等級或分數往往不及恰當的短語評定的效果好,給學生的學習成果打分或評定的同時,給予適當的短評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並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等作出全面的評定,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習結果寫一些評語來激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五、開展競賽活動,有效利用獎賞手段
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活動,學生的成就感會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學習毅力也會有所增加。有效利用獎賞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較好手段,例如在數學練習課教學中,老師出幾道有層次性的題目,並說明老師當場批改,當場獎勵,能受到老師當場批改的同學都能較早完成題目。通過這一活動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表揚、鼓勵,比批評和處罰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開展競賽活動,再利用獎賞手段推動學生學習為契機。 而使學生髮現學習本身的價值,以產生和促進學習的自覺性。
六、引導學生自我激勵
怎樣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激勵自己戰勝困難,獲得學習成功,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學習狀態。曾經有一位優秀的教師,他在一個學期內就把一個全校成績最差的班級帶到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績。當有人問他是怎樣教這些所謂的差生的,這位教師是這樣回答的:“事實上,我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補習,我只是每天上課前對我的學生們說‘你們每個同學都可以取得好成績,只要你每天督促自己多做一道題,多背一個單詞,多考一分。’事實上,我的學生們每天就向著這個小小的目標不斷前進,一個學期下來,成績自然就上去了。”確實如此,激勵孩子其實很容易,只要適時鼓勵孩子,讓孩子產生一種良好的自我感覺,孩子的自我激勵也就產生了。
綜上所述,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學習的內因,它決定了學生學習進步與否,掌握科學知識的可能和限度。教師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學生知識的增長、智力的發展,與思維、情感、意志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只有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充分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在智力、能力、意志等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學習動機的啟用劑是完成學習過程的動力因子,學生的學習動機一旦得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水平定能提高,學習效果定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