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柳公權的人物評價

  柳公權是晚唐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受到許多人的熱愛與臨摹。那麼,人們對柳公權的評價是如何的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柳公權的評價,希望能幫到你。

  柳公權的典故

  人外有人

  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在村旁的老桑樹下襬了一張方桌,舉行“書會”,約定每人寫一篇大楷,互相觀摩比賽。公權很快就寫了一篇。這時,一個賣豆腐腦的老頭放下擔子,來到桑樹下歇涼。他很有興致地看孩子們練字,柳公權遞過自己寫的說:“老爺爺,你看我寫得棒不棒?”老頭接過去一看,只見寫得是“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老頭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皺了皺眉頭,沉吟了一會兒才說:“我看這字寫得並不好,值不得在人前誇。這字好像我擔子裡的豆腐腦兒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有形無體,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幾個小夥伴都停住筆仔細聽老人的品評,小公權見老頭把自己的字說得一塌糊塗,不服氣地說:“人家都說我的字寫得好,你偏說不好,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頭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當,不敢當!我老漢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裡看看去吧!”

  第二天,他起了個五更,悄悄給家裡人留了張紙條,揹著饃布袋就獨自往華京城去了。

  柳公權一進華京城壽門,只見一個黑瘦的畸形老頭,沒有雙臂,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住鋪在地上的紙,右腳夾起一支大筆,揮灑自如在寫對聯。他運筆如神,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看客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慚愧極了,心想:和寫字畫湯的老爺爺比起來,我真是差得太遠了。他“撲通”一聲跪在老爺爺面前,說:“我願拜你為師,我叫柳公權,請收下我,願師傅告訴我寫字的祕訣……”

  小公權一再苦苦哀求,老人向公權說:“這就是我寫字的祕訣。我自小用腳寫字,風風雨雨已練了五十多個年頭了。 我家有個能盛八擔水的大缸,我磨墨練字用盡了八缸水。我家牆外有個半畝地大的澇池,每天寫完字就在池裡洗硯,池水都烏黑了。可是,我的字練得還差得遠呢!”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牢地銘刻在心裡,自此,柳公權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他學習顏體的清勁豐肥,也學歐體的開朗方潤,學習字畫湯的奔騰豪放,也學宮院體的娟秀嫵媚。他經常看人家剝牛剔羊,研究骨架結構,從中得到啟示。他還注意觀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魚,奔跑的糜鹿,脫韁的駿馬,把自然界各種優美的形態都熔鑄到書法藝術裡去。

  柳公權終於成為中國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字,結構嚴謹,剛柔相濟,疏朗開闊,為書法界所珍視,素有“顏筋柳骨”美稱。可是,柳公權一直到老,對自己的字還很不滿意。他晚年隱居在華京城南的鸛鵲谷***現稱柳溝***,專門研習書法,勤奮練字,一直到他88歲去世為止。

  以筆為諫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權問怎樣用筆才能盡善盡美,柳公權回答說:“用筆的方法,全在於用心,心正則筆法自然盡善盡美。”穆宗為之改容,明白他這是借用筆法來進行勸誡。

  史書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三·列傳第八十八》

  人們對柳公權書法的評價

  柳公權*** 778-865年 ***,是唐朝最後一位著名書法家,字誠懸,漢族,唐朝河東郡***今山西永濟***人,大書法家。柳公權封河東郡公,後亦稱“柳河東”。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官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自成一體。

  1.柳公權拜師“腳書老人” 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十二歲即能讀詩寫文章,並寫得一手好字,被稱為神童,因此他漸漸驕傲起來。 一天,柳公權和小夥伴樹下寫字碗,這時過來一位賣豆腐腦的老人,柳公權得意地拿著自己寫的字,對老人說:“老爺爺,你看我寫得棒不棒?”老人說:“這字寫得就像我的豆腐腦一樣,軟塌塌的,沒有筋骨”。柳公權很不服氣,硬要老人寫個字看看。老人說:“我寫不好字,可有人用腳都比你用手寫得好,不信你明天進城去看看。” 第二天,柳公權來到縣城,一進城門就見北街的大槐樹上掛了一個幌子,上書“字畫湯”三個大字,樹下圍了許多人。只見一個沒有雙臂的黑瘦老者,光著雙腳,坐在地上,用左腳壓住鋪在地上的紙,右腳夾著筆寫對聯,寫得非常好。 柳公權既慚愧,又敬佩,要拜他為師,並請教他寫字有什麼祕訣。這個老人才用腳提筆寫道:“寫完八缸水,染黑一池水,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說:“我生來沒有手,用腳寫了50多年,現在還差得遠呢!” 柳公權聽了,很有感觸,從此發奮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書法家。

  後人評價:宋代朱長文《墨池編》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家。”《舊唐書》講:“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書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書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幣,曰此購柳書。”

  柳公權的個人簡介

  柳公權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曾任翰林院侍書學士、中書舍人、翰林書詔學士、太子太保,封河東郡公。性情耿直,敢於直言進諫。擅楷書,廣泛師法魏晉及初唐諸家,受顏真卿影響較大。

  其書結構嚴謹,筆畫鋒稜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相媲美,被後人譽為顏筋柳骨。在書法史上具有很大影響。柳公權傳世墨跡有《送梨帖題跋》,碑刻有《金剛經碑》、《玄祕塔碑》、《神策軍紀聖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陽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廟碑》、《高元裕碑》、《馮宿碑》、《蘇夫人墓誌》、《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觀鐘樓銘》等。

  大唐文化瑰麗堂皇,柳公權、賀知章、王維等人皆是當時科舉考試的狀元。文化繁榮,書法藝術名家輩出。初唐有歐、虞、褚、薛;盛唐有張旭、顏真卿、懷素諸人;中晚唐有柳公權、沈傳師諸大家。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登上又一峰巔。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藝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