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方法

  在高一生物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校、學生家庭和當地社群的課程資源優勢,用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以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方法

  1.調查研究學生的興趣型別、活動方式和手段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生物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在開發生物課程資源時應深入研究初中階段學生的普遍興趣以及能給他們帶來歡樂的種種活動,這樣既有利於發現多種多樣的獎勵方式,幫助學生樹立刻苦學習和取得良好學業的信心,也可以啟發教師開啟記憶之門,從自己以往與學生的經驗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參考資料,歸納出能夠喚起學生強烈求知慾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手段、工具、設施、問題,以及如何佈置作業、安排課堂內外學習等諸多要素,從而幫助學生儘快達到生物課程的目標要求。

  2.確定學生的現有發展基礎和個體差異

  在我國的廣大地區,即使是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生物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在選材時應當取捨得當,從中篩選出那些有助於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創新與和諧發展的資源加以開發利用。為此,教師不但需要了解任教班級的學生目前已經具備的生物知識和生物技能,而且應兼顧學生間普遍存在的個體差異,將差異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積極收集能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豐富材料,從不同的層次來設計同一主題的多個活動方案。同樣向學生布置作業和下發相關練習材料,也應因學生個人而異,因學習小組制宜,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完成,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體驗到智力活動的樂趣,都能生動活潑、主動健康地發展。

  3.讓學生成為資源開發的主體,在參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活動中學習生物

  學生是課程資源的最終受體,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歸根到底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學生和教師一樣,都應成為資源開發的主體。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倡導探究性學習”,要實現這一目標,僅靠一本教科書和課堂四十五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學校、學生家庭和當地社群的課程資源都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所需要的。教師在構建“學校、家庭、社群三結合”的課程資源開發網路中,應當讓學生成為資源開發的主體,為學生提供參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實踐活動機會,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3.1.充分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筆者所任教的是一所城區初中校,經過幾年的努力,擁有電子備課室、生物實驗室及相關儀器裝置、生物標本室、生物學教學軟體、生物類書刊雜誌、生物教學掛圖、音像資料,在綠化優美的校園內還生活著種類較為豐富的各種生物,教師在利用這些學校生物課程資源為開展生物教學服務的同時,也積極為學生提供機會、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收集資料,查閱書籍,做探究性實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例如,在學習有關自然保護區的知識時,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了“生物與環境”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等內容,對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聯絡等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收集並交流我國自然保護區的資料”的主題活動,佈置學生組成活動小組,自行制定活動計劃,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和電子備課室查閱相關書籍及網際網路絡上的資訊資源來調查、收集、整理我國自然保護區的資料,並展示和討論、交流成果。通過這一主題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覺利用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促進學生了解就地保護物件的多樣性和我國自然保護區在保護生物多樣性領域所肩負的重任,使學生對我國目前在上述領域中面臨的威脅進行思考,學會分析和判斷我國生物多樣性潛在的威脅,鼓勵學生將基礎知識與實際聯絡,豐富和發展了學生對生物學科課程學習結果的體驗和認識,較好地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樹立學生正確的愛國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情感,這種活動方式比教師自己去收集、整理資料***雖然也是對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再向學生講授要有效得多。

  3.2.適當利用學生家庭中的課程資源,增加教育說服力,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

  即使是城區學校,學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與生物課程相關的課程資源可資利用。有的學生家長可能就是生物學或相關領域的專家,能夠指導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家庭中往往還有生物學方面的書刊、可供學生探究使用的材料用具;有的家庭養花、養寵物,家長平時也會談及有關栽培、飼養和病蟲害防治的知識,學生耳濡目染,會積累不少感性知識,也為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家庭事務的討論提供了機會。教師在引導學生利用家庭中的課程資源時,可以設法取得家長的支援並建立配套的評價措施,還可以組織班級內的交流,促進學生對生活經驗的認可,增加教育說服力。例如,筆者任教的班級裡有學生家長從事水果和水產品生意,就結合相關教學內容,請這些學生在課堂上講解水果保鮮和水產品***魚、蟹、貝類***保活的意義,還告訴其他學生水果保鮮和水產品***魚、蝦、蟹、貝類等***保活的方法,這樣的資源就很有說服力,讓學生對自己家庭中的課程資源的利用和對自己生活經驗的認可,其實就是在教育學生重視實踐活動。

  3.3.善於利用社群的課程資源,發動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全面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作為一座依山傍海的城市,蕉城區擁有多姿多彩的社群課程資源,其鄉土地理、民風習俗、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為學生學習生物學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教師和學生完全可以加以選擇,從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目標出發,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學習,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會,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使之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的平臺。例如,在學習外來生物品種的入侵威脅當地生物多樣性的知識時,筆者通過學校政教處聯絡了蕉城區海洋與水產局的科技人員到校為學生開展相關講座,介紹蕉城區海洋生物多樣性概況和近年來由於外來生物品種大米草的入侵對蕉城區乃至閩東地區沿海灘塗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威脅的事例;利用週末時間組織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到蕉城區二都村沿海灘塗實地調查大米草的生長、分佈情況,統計大米草分佈區域和未分佈區域的沿海灘塗的生物種類和數量;走訪二都村的水產養殖戶,聽取他們介紹大米草的入侵對蕉城區著名水產品——“二都蚶”的養殖所造成的嚴重影響。諸如此類讓學生走出教室,直接參與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了解當地經濟建設、人民生活等方面與生物科學息息相關,讓學生懂得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才能使生物課程突破“以學科為中心”觀念的束縛,使生物教學擺脫以“教材為中心”的傾向,才能更好地體現“STS”的教育思想,鍛鍊學生的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慾望,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