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複習計劃範文3篇

  中考歷史知識的複習,關鍵在於基礎知識要落實到位,複習的知識點要到位,但切忌弄成上新課和知識點的簡單重複,下面小編分享了初中歷史複習計劃範文,供你參考

  初中歷史複習計劃篇一

  第一階段是“梳理教材”

  時間大約在2月10-5月1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編寫體系,以《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為重點,提綱挈領地複習,此階段約佔了整個複習階段的一大半時間,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同時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教材的整體線索有一定的瞭解。在此階段複習時,注意充分利用“複習要點”,以課本為基礎,迴歸課本,厚書薄讀,以專題為載體,針對性複習,全面把握歷史知識體系。在複習過程中,採取教師系統講解與學生熟記相結合,實行預測—複習—檢測,鞏固練習與檢測相結合。這一階段以學生複習為主,教師指導。這是打好基礎的關鍵,這一遍要細要慢,一般是要先從教材中找到考點,然後分析考點,最後還要強化識記考點;

  第二階段是綜合訓練

  針對中考、題型分析、加強訓練,迴歸課本,這一階段,老師講解為主,時間是在5月1日-5月27日,將四本書的知識有機融合,根據中考的具體要求,選擇若干題目進行一系列綜合訓練,目的是將第一階段的歷史知識進綜合、形成能力。因此,認真研究中考改革態勢,深入剖析中考命題思路,引導學生科學訓練,確保能在中考中輕鬆奪取高分。近幾年的中考試題,既是真題也是範題,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認真研究這些考題,有益於制定複習計劃、選擇複習方法、整合複習內容,更有益於挖掘內涵、明確目的、總結規律以便結合實際指導複習。根據中考試題來編制綜合試卷。

  第三階段是查漏補缺

  模擬測試,時間大約在5月27日——中考,根據列次訓練的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再進行講解、訓練,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同時,要把握試題解題特點,加強解題方法的研究指導,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能力。加強學生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和問答題的解題策略指導,注重新題型探究式問答題的研究,只有這樣,歷史複習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才會烤出好的成績。

  初中歷史複習計劃篇二

  一、學情分析

  1、我校這屆畢業班的學生對於歷史學科的複習的最大特點就是重視程度偏低,明顯表現為上課情緒、激情不足,平時主動複習的慾望淡薄,有些學生甚至出現馬虎應付的現象。

  2、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時積累少,或者根本沒有積累;二是平時練習時間少;三是平時練習的一些比較有創新的題目依賴性較大,表現為等待老師的答案,或者乾脆置之不理。

  3、學生自己可控的時間少,自主學習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複習時間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學生對歷史複習大多跟著感覺走,導致複習效果不是很理想;

  4、學生對練習的鞏固情況令人擔憂,大部分對練習沒能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單純地認為練習過的習題就是不需要再進行鞏固了;甚至個別的學生眼高手低,對多次出現的習題不搭理。

  5、許多學生的書寫仍是比較潦草不清,答案不講格式,學習習慣比較差;

  二、指導思想

  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文、關注生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嚴格遵循考試標準和開放思維的規律,緊扣教材,精心安排複習計劃,科學組織複習。整合知識點,收集焦點和熱點,遷移訓練。大容量快節奏,全面完成任務。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和思維水平,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三、複習方法

  歷史中考已從應試型考試向能力型考試方向發展。在歷史中考複習中,離開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去談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歷史中考複習時必須做到知識和能力並重。

  第一輪:鞏固知識,夯實基礎,系統複習。

  1、緊扣課程標準、深研中考說明:進入九年級階段,學習內容和要求、解題思路和方法、及所要達到的能力,都與以往有所不同。歷史事件的發展是有其內在規律的,歷史教材的編撰也是有其經緯邏輯的。要緊扣課程標準,把握歷史複習導向;深研中考說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歷史事件脈絡,通過對書本中一個又一個歷史事件的學習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節編撰的用意。

  2、重視標題,按章逐節。歷史學科講究系統性和連貫性,要學會把課本中的知識縱向排列、橫向比較、甚至逆向推導。這樣能夠比較容易地在整個歷史長河中,找準該歷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響大小,從而有利於我們記憶和理解。

  3、認真閱讀,留心細節。課文中的遣詞造句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我們要尊重歷史,用與書本中相同尺度的語言來講述歷史事實,切忌隨意發揮,畫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績,還要注意課本中頁腳註釋、補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內容。要做到這一點,細是基礎,懂是關鍵,活是技能,從而達到用的目的。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習慣。把課本中的文字轉變成一目瞭然的表格,使歷史知識條理化、簡單化、小專題化,可以很好地增強我們讀題、解題、做題、答題的能力。

  5、課堂以讀議練為主.。課堂上教師講課的內容,都是經過認真思考和準備的,重點、要點、難點分明,學生以聽記為主。複習中,思考自查,學生則要以思考為要,找出自身的弱點、虛點和肓點。要從追求有趣的故事情節,提高為得出有用的歷史經驗。

  6、既要掌握歷史知識,也要學會考試技巧。一道結構完整的歷史試題,通常由4個部分組成,即提示語、主幹語、限定語、專案語,答題時要有意識地按照這4個方面去認真分解試題。答題書寫要做到“四化”,即構思目標化、層次條理化、答案要點化、書寫序號化

  7、重視世界史的複習

  ***1***國別史的複習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蘇***等國的歷史。例如,法國政權的更替。

  ***2***國際關係史的複習法。如英法關係、英美關係、德法關係、美日關係、一戰、二戰、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等都屬於國際關係史,應加強複習。

  ***3***中外史關係的複習法.如中日關係、中英關係、中美關係、中俄***蘇***關係、中法關係、中德關係。

  ***4***中外經濟文化政治的發展史,如美國的經濟發展、經濟全球、三次科技革命等。

  8、深化現有知識結構

  ***1***注意歷史事實之間的橫向聯絡。例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有美、英、德、法、俄、日等。接著,新興的美國超過了英國,德國先後超過了法國和英國,從而改變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造成了它們之間的新矛盾,形成了幾個帝國主義大國加緊爭奪世界霸權,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勢。

  ***2***注意事物本身的縱向聯絡。如三元里人民抗擊英軍侵略和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略這兩場鬥爭的共同點。再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3***注意知識的廣度。關於國共兩次合作,可以理解為第一次是黨內合作,第二次是黨外合作。關於美國兩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是解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外部矛盾;美國內戰是解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矛盾。民國元年為1912年,所以民國六年即1917年。總之,考生不僅知其一,而且能舉一反三。

  ***4***注意知識的深度。複習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將初步獲得的知識加以深化在更高層次上有新的認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1840年,是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具體年代,而1840年的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這是1840年的內涵

  初中歷史複習計劃篇三

  第一輪:鞏固知識,夯實基礎,系統複習。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二者不可分割。因此,在複習時,考生應該立足教材,全面精讀,熟悉教材,並將各課、各單元的知識要點梳理出來,按照互相聯絡的順序排列,形成知識體系,並弄清知識點在大綱中的合適位置。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及其內在聯絡要深化理解、準確記憶、拓展思維,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為解答中考試題奠定堅實基礎。通過習題的練習,掌握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提高解題和答題能力。

  時間:2011年4月中旬完成

  方案:單元過關

  第二輪:整合知識,提升能力,專題複習。

  複習時,師生共同對知識按照不同的角度重新整合,形成歷史知識專題。培養學生獲取有效資訊,並進行科學歸納的能力。形成專題的角度有時間、空間、事件型別等依據。學會從整體上理解把握歷史發展線索,形成準確歷史認識。並通過專題總結出歷史發展規律。這是專題和方法的結合。

  時間:2011年5月中旬完成。

  方案:專題複習

  第三輪:綜合知識,聯絡現實,考前模擬。

  複習時,強化歷史與現實的聯絡,搞好熱點專題複習。引導學生關注世界形勢,人類自身發展並形成綜合觀察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做近幾年的中考歷史真題,同時配以模擬試題進行考前演練。考前模擬要做到精選、精練、精講、精評,要限時、限量務必有效果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