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如何才能學好物理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學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數學知識為基礎,同時更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很多同學都感到學好物理特別難同學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物理難,化學繁,數學作業做不完。"以下是小編為你介紹的物理學習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一、要善於觀察, 於觀察的過程中學習物理。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現象的科學。這些現象包括力現象,聲音現象,熱現象,電和磁現象,光現象,原子和原子核的運動變化等現象。學習物理的主要任務就要研究這些現象,找出其中的規律,瞭解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並使同學們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為生產和生活服務。我們知道,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由物質構成的,許多生產和生活現象都是物理現象,要學好物理,就要認真觀察周圍存在的各種物理現象。

  觀察首先要廣泛,全面。物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大多是勤於觀察,善於觀察的。因而,這些同學往往興趣廣泛,求知慾強,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在學習物理時,往往實物感較強,思路較寬,比較容易掌握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從而進行正確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單純地好奇於她五彩斑斕的色彩,而應注意觀察裡面有幾種顏色?為什麼有這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是如何排列的?為什麼會是著這樣排列的;開啟收音機,不應只是單純地聽一聽美妙的音樂,而是看一看裡面有哪些元件?這些元件是怎樣組和的?為什麼通過這些元件可以聽到電臺廣播?電臺廣播是如何傳送的......。勤於觀察,善於提出問題必將使自己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推動自己去看書,去研究,去探索。這樣有的放矢,必將打消畏懼物理的心理,對物理真正產生興趣。

  觀察要有針對性。同學們在廣泛觀察的基礎上,應該重視觀察與已學的知識有關的物理現象。例如:初中學習了"壓強" 這個物理概念,我們就要注意觀察物體間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壓強與作用力和受力面積的關係。象載重拖拉機的履帶;載重汽車的後輪變成四個;刀磨快了才好切東西;以及釘圖釘、縫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應該注意這些日常現象,並能將這些現象與"壓強"這一概聯絡起來。久而久之,腦中必然積蓄了大量的物理現象以及與之有關的物理知識。

  觀察還必須目的明確。俗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看到的現象,不應專注它的好看與新奇,而是應當找出這些現象後所隱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規律。例如:紡錘型的圓錐滾輪沿V形軌道向上滾。我們不應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滾輪放在斜軌下端是不會自動向上滾的。我們只要知道滾輪向上滾時,重心是不斷下降的,那麼滾輪上坡的道理就會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幣浮在水面上,應該與液體的表面張力聯絡起來;看到肥皂泡上五顏六色的花紋,應該與廣的干涉聯絡起來......,只有這樣,我們觀察的目的才算達到了。

  我們千萬要忌諱對周圍的一些現象漠不關心,不觀察,不思考,這對學習物理是不利的。其實,物理上許多定律的發現和重大的發明都是源於觀察的基礎上。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細觀察蘋果落地這一現象的基礎上的。瓦特在燒開水時,觀察到水蒸氣產生的力量推開了壺蓋的基礎上,發明了蒸汽機等。過去一些同學進入中學後往往覺得物理越學越難,這和他們長期困於書本之中,不注意觀察周圍的生活和現象,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恐怕不無關係。

  二、要重視實驗, 勤於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上掌握物理規律。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物理規律都是從模擬自然現象的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多做實驗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宋代詩人陸游曾說:"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絕知此事要躬行。"他說,要獲得知識,僅靠書本上的知識不夠的,還必須我們親身實踐,把知與行、腦與手結合起來。

  中學階段,學校十分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課堂上老師將演示很多的實驗,學生也將做許多分組實驗。對這些實驗,對這些實驗,同學們要認真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弄清每個實驗的目的、原理,瞭解一些儀器的效能與使用,明確實驗的步驟。做實驗時,要遵守操作規程,依據步驟,認真實驗,仔細紀錄,通過正確的處理和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另外,同學們自己也應儘量創造條件,多做一些簡單的實驗。例如,學習了"重心"這課後,可用不規則的木板通過"懸掛法"找出其重心何在;學習了"摩擦力"這課後,可用向橡皮筋系在木塊上,通過改變放在木塊上物體的質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與重力間的定性關係……,這些實驗對我們掌握物理規律是十分有益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發現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近十幾年,我國中學生在國際上的一些著名的競賽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是一些重要的科技發明與發現卻與我們無緣。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力度還很不夠,還遠遠沒有充分挖掘學生的動手操作潛能。

  再有學校組織的特長班、興趣組等也是同學們實踐鍛鍊的好機會。

  物理學習忌諱不重視實驗,甚至不做實驗,只憑主觀臆斷。這往往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作為實驗性很強的科學,"大概"、"差不多"、"估計"等等這些詞是不應出現在物理中的。自己親手所做的實驗往往印象是比較深的。通常人們往往認為觸電是與電勢有關的。如果親自做過人體帶電的實驗,發現人體帶上幾十萬伏的電勢也不會觸電,從而知道觸電是由於有電流通過人體而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