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後感高中生_讀《邊城》有感範文9篇***2***

  《邊城》讀書心得

  短篇小說《邊城》,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為濃郁地飄繞著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

  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擺渡的依然來回於河岸之間,打牌的依然喧鬧著……然而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發慌。也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平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裡,於是她就有了祕密,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係的祕密。這個屬於她的祕密在她看來是甜蜜的,因為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著嘴笑,一副甜蜜快樂的樣子就可以知道。

  然而在未知的生命裡,每個轉變都充滿著變數,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就好似那屬於翠翠的愛情,最後還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這是上天對純真的她開的一玩笑,還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在平靜的後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後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著是伴侶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頭,一切瀰漫的霧氣皆以散去,遠去的某隻船隻,是他歸來的標誌,蹦跳,揮手,落淚,知道緊緊相擁……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過客,不是歸人,還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淚,傷感地低泣……

  但生活並不會因為我們而停止不前,在經歷過青春這個“美麗的憂傷後”,生活仍要繼續。

  讀《邊城》有感600字

  總覺得《邊城》這樣的書,是該靜下心來好好讀的。無奈我平日沒有足夠的時間細細品味,也便不想去讀。那日閒來無事,偶然捧起這本書,竟在恍惚之中被領進那如夢如幻的世外桃源。

  邊城依山傍水,風光旖旎,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只留下靜謐安詳。一脈清流緩緩流淌,洗淨人們心上的垢汙,小小山城裡淳樸赤誠的民風撼動著我的心,不由讓我生出幾分羨慕。

  溪上總泊著一隻渡船,老船伕一輩子毫無所圖,只是一心一意地用這隻渡船載渡來往的客人。他與這渡船定是產生了感情的吧。渡船同他來回渡客,靜靜感知周遭發生的一切。這渡船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往來的遊客,也承載著這小城的記憶,還有專屬翠翠和老船伕的故事。翠翠一定曾在心底將滿腹的心事說給這渡船聽。渡船不能言語,可它定能明白翠翠的心。

  溪邊一白塔,默然聳立,在高處俯視這個小城和城裡的一切。它不忍看著那純真可人的翠翠在渡船上為等待心上人的歸來黯然落淚,終於在暴風雨中轟然倒塌。那場雨帶走了守護著翠翠的白塔,帶走了陪伴翠翠多年的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老船伕終日為翠翠的婚事擔憂,卻沒來得及看見翠翠擁有幸福,就帶著對孫女的掛念離開了人世。

  同時愛上翠翠的兩兄弟天保和儺送沒有反目成仇,選擇了不同的方式為自己爭取翠翠的心。二老的歌聲有如山間的竹雀。自他開口的一刻,大老已經預知屬於自己的命運。大老決然出走,卻被無情的茨灘漩水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而自責填滿了二老儺送的心,他放棄了與翠翠的愛情,放棄了那個深深惦念著他的人兒。

  這個悽美動人的故事沒有華麗的筆觸,從頭至尾都是淡淡的細膩真實,卓然清麗的美感使我的心頭空落落的。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我彷彿看見翠翠已成長為溫婉清新的成熟女子,坐在船頭痴痴等待心上人的歸來。

  記憶裡仍有那個女孩的影子,黑黑的面板,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分外綽約動人。

  《邊城》讀後感1000字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胡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沈從文《邊城》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這就是茶峒小鎮,正安靜地伏在那裡。沈從文的《邊城》生活讓我們如身臨其境般的訪尋著邊城裡的故事,品嚐到邊城美食。《邊城》是沈從文心中的聖地,在他的筆下,展現出了茶峒小鎮一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為世俗所沾染的淳樸自然之美。除了茶峒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講述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展開了天真可愛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大老“天保”、二老“攤送”的愛情為主線索,以小鎮人民淳樸的生活為暗線勾勒起邊城的輪廓,為濃郁的風土人情小鎮生活增添不少的樂趣。

  在我看來《邊城》是一部悲劇色彩的作品。在如詩如畫的環境裡,訴說著憂傷與哀愁。沈先生筆下的妙齡翠翠,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春情朦朧的心裡變化,生動的刻畫了最初戀愛時少女羞澀與最後愛情離開的恍惚與冷漠。讀《邊城》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向我細細訴說著湘西茶峒小鎮的故事。讓我瞭解到湘西的風土人情與湘西的人文風情。

  “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翠翠與爺爺靠著渡船為生,爺爺老船伕是倔強的同時也是淳樸厚道的,為著孫女翠翠美麗而驕傲,為了翠翠的婚姻而費心安排。被眾舉為“掌水碼頭”的順順有兩個兒子“大老”天保與二老“攤送”。兄弟二人都是對翠翠一見鍾情深愛上了美麗的翠翠,並展開了激烈競爭。“大老”天保為追翠翠一次又一次的在“馬路與車路”推辭中不放棄。“二老”攤送的熱情在第一次與翠翠和那一隻大黃狗在捉鴨是時表現的淋漓盡致。攤送為了追求翠翠寧可要老舊的渡船也不願要“新碾房”。在執著兩兄弟敞開心扉互明心事後,毅然決然的在夜深人靜的山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

  然而,大老“天保”知道翠翠的含蓄推脫且與二老“攤送”有情,就放棄離開了小鎮卻在一次漩渦中溺水身亡。“二老”攤送面對哥哥的愧疚和對翠翠爺爺一直不表明心跡的生氣,也離開了小鎮,離開了翠翠,去了遙遠的地方。故事還沒完,翠翠的爺爺在受到“掌水碼頭”順順的一拳後,在那個雷鳴電閃暴雨的晚上撒手西去,也離開了翠翠。

  碧溪岨的白塔坍塌了。

  翠翠獨自承受著這一切的變故。那個浪漫的二老,那個曾經為翠翠在月光下歌唱的年輕人,“這個人也許永遠都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這個人還沒有回到茶峒來,還沒有回到翠翠身邊來...讀後感·筆墨濃重的這一句,定格了翠翠的愛情,這是一幕愛情的悲劇,成為了永恆的經典。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期待與遺憾。

  沈先生筆下的茶峒,如同一個心靈純潔的孩子繪畫出的童話世界,美好、單純與悽婉。淋漓盡致展現出來湘西小鎮如山間小溪潺潺流淌般的寧靜、溫暖與悠然。一幅美麗的人物山水畫卷慢慢在我眼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