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鼓浪嶼的文章

  建築是文化的載體。廈門鼓浪嶼地區在近代作為公共租界和城市僑鄉,成為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匯、衝撞點。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鼓浪嶼——我的快樂之島

  從小我就熱愛貝殼的家園——大海。今年我十歲了,爸媽決定送我一個特別的生日禮物——去廈門旅遊。聽到這個訊息,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七月的一天清晨,我們一家早早地起床,背上旅行包,直奔車站。大概兩個小時,我們抵達了夢寐以求的廈門,不用說,這一次肯定要去拜訪一下名揚四海的鼓浪嶼。

  鼓浪嶼是個美麗而神祕的小島。踏上游輪,我忽然有種似曾相識的快感,這就是我夢中的大海嗎?它雖不像夢裡的驚濤駭浪,但一望無垠的藍綠就讓我頓感刺激,那一刻,我陶醉了,痴痴地盯著那塊藍綠的“草原”全然沒有害怕,只是靜靜地觀賞著。

  當導遊饒有興味地講解鄭成功的石雕的來歷,日光巖的特點,小金門島的意義時,我的心卻早已飛向了鼓浪嶼。

  到鼓浪嶼玩什麼呢?我不會再跟小時候去青島一樣緾住媽媽買小飾品了,

  我最想去的就是海濱浴場。可我沒帶泳衣,不能讓爸爸領我“吃一肚子海水”,我不甘心就這樣面對我心愛的大海,於是我選擇踏浪。陽光下,我像一個快樂的小精靈在波浪時起時伏的淺水區盡情飛奔,全然不顧媽媽的驚呼,平時一臉嚴肅的爸爸見我如此興奮並沒有阻止,而是用相機悄悄抓拍了我的每一個充滿諧趣和歡樂的鏡頭,那一刻,我忘卻自己只是一人遊客,彷彿成了一個海邊生長的漁家小女孩,揹著小漁簍來趕海。

  沙灘上並沒有碰到我想要的小貝殼,我突發奇想,在平坦的沙灘上用手指畫上“沈美貝到此一遊”,沒過多久海浪把它沖刷一空,沙灘上回蕩著我和媽媽的笑聲。

  回到家裡,大家仍然陶醉其中,彷彿還在美麗的廈門:大家擠在肯德雞店裡狼吞虎嚥,租一輛三人騎自行車輕鬆自在上環島路,爸爸躺在白鷺洲公園休息竟睡著了,把它當成了家裡的沙發。這是一次快樂的旅行,也是一次有意義的生日,我會永遠把它深深地珍藏在我的心裡。

  篇2:廈門鼓浪嶼之旅

  今天真是美好的日子,學校組織去春遊。校長鄭重其事地對大家說:“鼓浪嶼是一處不通行車輛的海上花園。同學們要帶眼睛去看那裡的美景;帶耳朵去傾聽那裡的鳥鳴,海浪的聲音;用鼻子去聞那裡的花香,海浪的味道;用嘴巴去交流,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增長見識。帶著校長的囑咐我興高采烈地上了車,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一下車我們就迫不及待地直奔馬頭觀賞大海,啊!鼓浪嶼那秀麗的景色美極了!像一塊磁鐵深深的吸引住了我。海面上,遊船作舫,輪渡汽艇,穿梭往來,一片繁忙。碧綠的海水將廈門與鼓浪潮嶼分成兩半,座落在大海中的鼓浪嶼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山青水秀,獨領風騷,令人神往。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乘上輪渡。我情不自禁地喊:“啊,太美了!”——白雲在湛藍的天空中飄動,海鷗在水面上自油自在地飛翔,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一眨眼工夫我們登上了鼓浪嶼。地面上連一張紙屑都沒有,難怪被稱為:“環保之城“。可見夏門人愛乾淨!

  我們先到海洋館看海獅表演,只見馴演師讓海獅——雅琳娜唱歌,還和她跳舞。呀!原來她能歌善舞,是個善良的小女生。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不時露出驚訝的表情,掌聲和歡呼聲不斷。馴演師真有辦法,能讓動物們如此聽話,使表演精彩絕倫。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海洋館來到海底世界,其實,海底世界就像一座陸地上的“龍宮”,漂亮極了。人站在房子中間,好像來到海洋中一樣。這裡的魚真多呀!“哇!鯊魚啊!”“海魚啊!”同學越叫越大聲,看來是一山比一山高!魚兒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讓我目不暇接。有的周身插著好些扇子,遊動時飄飄搖搖;有的張著大嘴巴,像要吃東西似的;有的眼睛圓溜溜的,長滿刺兒,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瞧!一群吸盤魚正歡快地向我游來,好像在展示它們的與眾不同,讓我眼花繚亂。我真想抓一隻回家飼養。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金色的沙灘,一望無際的大海太美了,同學們迫不及待地衝向大海,任憑老師在岸邊大喊“同學們,要小心”都被拋在腦後了。大家爭先恐後脫下鞋,踩著細軟的沙子,舒服極了。我跳入海中,只見海浪像一匹匹脫韁的野馬,向我撞擊著,使我連連後退。我們跟著浪花捉迷藏,玩的不亦樂乎……黃昏將至,在老師的催促聲中,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這次廈門之旅既讓我領略大自然優美風光,又讓我感受到海底動物的神奇,真是一舉兩得呀!

  篇3:素描鼓浪嶼

  我曾對一些忽至的感覺懷疑、迷濛過,那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卻著實來路不明的感覺,孤獨的真我與放浪的假我更迭交錯的樣子,常自帶多種煩心倦目的情緒,加之身體一再的如蒲柳之質令我懊喪之至。或許,真的是緣於一種漫長的守候,才令許多年後的行走帶了些許暗隱的果。

  北方的三月,還在靜待回暖的時候,而中國的東南方早已翠色入眸,蓊蓊鬱鬱了。當我真正的面對這樣的海風,這樣傾斜的石板路,這樣繁花馥郁的三月之始,眼神與棕櫚、桉樹的葉子輕輕地摩挲,身體髮膚沐於清淡的海霧之中,腳趾實實在在地觸到小島微微的顫動,虛浮飄蕩的一顆心就此沉實安然起來,有什麼返而又去了。大抵隱者、歸者、過客,超然抑或俗惱,我確信這是一場前世佈置好了的邂逅,不早不晚的相遇,皆凡聖不二吧。

  踏上這個只有1.91平方公里人口一萬六千多人的小島,鼓浪嶼像塊透明的水鑽般,柔和嫻靜的矗立面前,乾淨舒爽的海風直抵心扉,盪滌所有屬於來時的塵。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溫和,與廈門市隔海相望的鼓浪嶼就這樣,展現我的眼前,這裡離都市一海之遙,卻無浮華蒸騰之氣,閉氣斂神,海潮相伴木漿的味道,算是入了桃園畫屏的我了。

  陽光慢慢扯破那道薄薄的霧紗,耳畔,忽地翔過那種布帛相裂的細微聲,若不是耳際靈光,還以為是某些樹木拔節的聲音。三月的光線不很強烈,仿若一團桂馥蘭香的水汽滿將上來,覆在路邊笑意迎人的蕊黃蝶花上,沉在人們流連的腳窩兒裡,附在我這個北遊人的衣角髮梢撣將不去,隨著腳步的挪移,步步生香,究是香自何處,香去總也無蹤吧。

  一坡連著一坡,一路措至一路,密集挨擠著,你很容易迷路卻絲毫不感覺累,也可以隨意坐在哪家的門階上南樹下觀景休息,或支一蓬畫布,無須濃豔之色,只需淡淡地輕輕地塗抹,隨意而安靜。

  這裡有著地道的潔淨人間而無車馬喧的況味,各式樹木繁盛蓊鬱,莫名的小花每一朵都細緻的開放,小島被海水終年圍繞輕輕拍打著的,車馬徹底無蹤,果真勞心晦暗的來此,到是一番徹頭徹尾的浣洗,從內至外再迴圈往復,那麼,歸去的,就是香味蒹葭的一個人了。

  島上居民安閒自在,日復一日,而音樂始終透析靈魂起著主導作用,人們徒步購物、散步的身影很像流瀉在琴鍵上的音符,一如現在的我徒步而走,興許就踩進了某個鋼琴家的腳窩兒裡,樂聲四起,似喝了幾兩白酒般腳步微薰。那個累世相傳的傳說很美:有一塊石頭,經年累月的被海水拍打出一個石洞來,每當海水漫上來,就會傳出優美動聽的音樂聲響,現在島路拱起擴大,海水很難漲到先前的位置,再也聽不見那天然美妙的音樂了。沾了音樂精靈的靈氣,小島上音樂人才輩出,每六家就有一架鋼琴在丁咚作響,接踵而來的“鋼琴之島”、“音樂之鄉”,“海上花園”,各式的美名都難貫以這座小島真正的含義。內裡,是要靠一顆心來深深地感應,而不是單圖名冠遐邇的美名。

  我喜歡“琴島”二字,有琴音的島,島上琴聲流淌,此時便不可狂歌醉酒,不可改操易節,只得一甌清茶琴音相伴,風雨清透的一顆心,皆交付琴鍵,許是緣於一種生存之道,借琴聲悠悠而欱野歕山。

  曲徑通幽,經過的石門都是黑白相間的琴鍵,仿若按壓下去,清越的音拍流淌出來,串串相繞相纏,歸去的自己能否蘸惹些音樂的性靈呢。這裡設有醫院、學校、教堂、別墅,十三個國家的建築自成一統,素有“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或許,一場錯誤也會生成永久的美麗,會從中造就英雄。不由得想起那位“身著盔甲,背飄披風,左手持劍,右手叉腰,東向而立,神態肅穆,雄姿煥發,眉凝英氣,目注波濤,似戰前之沉思,呈決戰之雄威”的英雄來,“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緯”的鄭成功,三十九年的短夢可還安穩?枕戈寢甲的日子你率數萬人自廈門出發,驅趕侵佔臺灣的荷蘭殖民者,讓被侵佔三十多年的臺灣重回祖國的懷抱。你站在畫像裡凝神靜氣,被世人敬仰,你的墨跡、兵器、玉帶、印章、石刻乃至墓碑,安然世上,而我,卻聽見你一聲輕輕地哀嘆。“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撫摸一下你的雙龍鋼炮,餘溫尚存,嘗一口你親自挖掘的“三拂泉”的泉水,清冽綿長,現今,你仍是那樣的心有不甘呵。我的心很緊很緊,鄭成功把劍痴望著一水而隔的小島,我確信它也在翹首而待吧。

  信步前遊,耳邊傳來清脆愉悅的鳥鳴聲,令心情釋然了很多,枝葉繁茂起來,鳥兒藏身於疏影深處,只把叫聲觸碰了綠意,婉轉動聽的泗溢流淌。溪水、竹橋、飛瀑、黑鶴、蜿蜒的山道時隱時現,如若再現一小片開墾著的耕地,一農人把鋤而犁,我會急急的跑過去,看看是否陶令公隱居於此呢。

  爬上鼓浪嶼的最高峰,海拔92.7米的日光巖,舉目四望,正應了一句“天風浩浩,海浪滔滔”的景緻,廈鼓景色,鷺江風光,浪濤起伏中的大擔二擔,青嶼雞嶼諸島以及內陸山巒海峽,盡收眼底,心曠神怡之際,心胸豁然開朗不少。轉至山下,日光巖寺矗立眼前,迄今四百多年的日光巖寺,初名叫蓮花庵,說是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後冉冉生起,蓮花庵最先沐在金色的陽光下,故而明曰日光巖了。忽聽一人高聲而念:“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域,東海醸流霞”,卻是鄭成功的一首五絕詩,運筆蒼勁有力,據說是摹了鄭成功的筆跡而刻,底下刻著“鄭成功私印”和“成功”兩方印章。心中反覆默唸成功二字,靈光一閃:成功自在、一直且永遠在吧。

  如果一些詩化的名字總能引人遐思,那麼渾然一體的曲橋、小丘、林木、亭臺,真的可以讓你如入無我之靜,佐以聽濤軒書畫、伴千波亭的俯視大海、連四十四橋的回徊通幽,那麼菽莊花園的藏、借、巧之妙,任你怎地都走不出來了。菽莊花園利用天然地勢借山藏海,巧以佈局,動靜兼得而疏密有致的妙處,就可令人換做一枚守候菽莊的石像,天長日久的不離不棄。

  說心裡話,每到一處陌生的地方,人文歷史、事件來歷關乎由來已久的興致,而縱容神思融入此景當中去卻是萬不能做作矯情的,單純到不思不想,不亢不卑,只留一抹呼吸,似存在又不似存在,大可幻化成一石碑或一蔓草,原來放下所有塵世的執著之後,也能立地成佛罷,從而忘卻先前的懷疑和迷茫,素淡的整顆心,爽快的,交與這一幅簡約的白描――鼓浪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