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的經典答題模板有哪些

  地理是高考文綜中的一科,可以說是文綜中最難得一科了。但是地理再難也有一個答題模板讓你參考。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考地理的答題模板,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地理的答題模板

  1、經緯網,各大洲和各主要國家和各主要地形區的經緯網圖,因為這些年高考很多都是隻畫經緯線出來讓考生來做題的。

  2、世界地形圖。注意各主要經緯線經過地形區的地形剖面圖。

  3、世界氣候分佈圖。

  4、世界海陸輪廓圖,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峽、島嶼、半島分佈圖。

  5、世界洋流分佈圖。

  6、世界自然帶分佈圖。

  7、板塊構造圖。

  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氣候型別。

  9、世界主要工業區、農業地域型別、主要農作物分佈圖。

  10、中國各地形區的經緯度。***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秦嶺,臺灣島,海南島,北迴歸線、25°n、30°n、40°n、45°n、90°e、105°e、110°e、115°e、120°e、125°e穿過的地形區***。

  11、氣壓帶和風帶分佈圖。

  12、中國地形三個階梯的分界線、季風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三大自然區的分界線、東中西三個經濟地帶的分界線、溫度帶、乾溼地區的分界線。

  13、各種光照地球圖的判讀方法。

  14、各種等值線圖的判讀方法。***如等溫線、等壓線、等降水量線、等高線等***

  高考地理各項常見的答題模板

  一、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二、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型別、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三、自然災害***既有天災,又有人禍***

  1、洪澇災害我國典型地區:東北;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珠江流域。

  2、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夏季風的強弱變化***副高強:南旱北澇;副高弱:南澇北旱***;颱風的影響;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勢低窪***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河道彎曲***荊江河段***;厄爾尼若現象等。

  ***2***人為原因:濫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圍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設***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樹造林,建設防護林體系;退耕還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彎取直,加固大堤;開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區;建立洪水預報預警系統等。

  四、我國水稻種植業

  1、典型地區: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2、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佈,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科技發達;國家政策扶持。不足:人多地少;受颱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影響;酸雨危害。

  高三地理備考得分能力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學科,它兼有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要求學生既要有較強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備較強的數字處理能力。因此,不少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感到十分困惑,甚至頭疼。應該說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礎,只有“會學”才能“學會”。要複習好高中地理得高分,一定要注重“四抓”。

  一抓“概念”重“消化”

  學生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學生應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佈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係;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迴圈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絡”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絡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係。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學生要做如下努力: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學生要多注意老師講解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佈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