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天氣乾燥吃什麼食物比較好

  秋天天高氣爽,乾燥是秋天最常見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下,最好吃一些食物來養生。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秋天天氣乾燥的最佳食物,一起來看看吧。

  秋天天氣乾燥的最佳食物

  1、黃瓜

  黃瓜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蔔素、尼克酸、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同時還含有丙醇、二酸、葫蘆素、柔軟的細纖維等成分,是難得的排毒食品。黃瓜所含的黃瓜酸,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排出毒素;維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五倍,能美白肌膚,使其保持彈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而且,黃瓜還能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對肺、胃、心、肝及排洩系統都非常有益。

  2、海帶

  海帶味鹹,性寒,是化痰、消炎、平喘、排毒、通便的理想排毒食物。海帶中的碘能被人體吸收後,促進有害物質、病變物和炎症滲出物的排除,同時海帶含有一種叫硫酸多糖,能吸收血管中的膽固醇,並排出體外。

  3、牛奶

  很多人認為夏季喝牛奶會加重“上火”,引起煩躁,其實並不然,牛奶不僅不會上火,還能更好地解熱毒、去肝火。

  中醫認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過滋陰、解熱毒來發揮“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高達70%左右的水分,這樣還可以更好地補充人體因大量出汗而損失的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把牛奶凍成冰塊食用,否則很多營養成分都將被破壞。

  4、蜂蜜

  蜂蜜味甘,性平,自古以來就是滋補強身、排毒養顏的最佳良品。蜂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果糖、葡萄糖、麥芽糖、蔗糖、優質蛋白質、鉀、鈉、鐵、天然香料、乳酸、蘋果酸、澱粉酶、氧化酶等多種元素物質,能夠更好地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排毒養顏有顯著功效。它裡面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很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利用。不僅如此,它裡面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鐵、磷等。常吃蜂蜜能夠更好地達到排出毒素、美容養顏的效果,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經衰弱等症也很有好處。

  5、豬血

  味甘、苦,性溫,有解毒清腸、補血美容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維生素C、蛋白質、鐵、磷、鈣、尼克酸等營養成分物質。它裡面的血漿蛋白被人體內的胃酸分解後,會產生一種解毒、清腸分解物,能夠更好地與侵入人體內的粉塵、有害金屬微粒發生化合反應,易於毒素排出體外。長期接觸有害有毒粉塵的人,特別是司機。另外,豬血富含鐵,對貧血而面色蒼白者有改善作用。

  6、綠豆

  綠豆富含維生素B、葡萄糖、蛋白質、澱粉酶、氧化酶、鐵、鈣、磷等多種成分,常食能幫助排洩體內毒素,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許多人在進食肥膩、煎炸、熱性的食物之後,很容易出現面板瘙癢、暗瘡、痱子等症狀,這是由於溼毒內困溢於肌膚所致,綠豆則具有強力解毒功效,可以解除多種毒素。

  綠豆可以降低膽固醇,又有保肝和抗過敏作用,在綠豆湯中調入蜂蜜飲用,排毒養顏功效更佳。

  7、梨子

  此梨可不是“壓力”,吃了不僅可以降火,而且還可以減壓哦,在秋季氣候乾燥時,有時感到乾咳少痰,每天吃一兩個梨可緩解秋燥,有益健康。梨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等,具有降低血壓、養陰清熱去火的功效;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並有利尿通便和解熱作用,可用於高熱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煮熟的梨有助於腎臟排洩尿酸和預防痛風、風溼病和關節炎。梨具有潤燥消風、醒酒解毒等功效,梨樹全身是寶,梨皮、梨葉、梨花、梨根均可入藥,有潤肺、消痰、清熱、解毒等功效。梨是“百果之宗”,因其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

  秋天天氣乾燥喝什麼湯好

  蜜瓜螺頭雞湯

  功用:湯燒出來的正色是奶白色,很濃很白,具有美容,滋潤效果。

  材料:蜜瓜半斤***注意,要挑白皮綠肉蜜瓜,生一點,不要太熟***,新鮮海螺肉半斤***如果沒有新鮮的,乾的二兩就夠***,老母雞一斤。

  輔料:生薑一小片。

  做法:最好用傳統的高深的瓦罐,如果沒有,高深的不鏽鋼鍋也行。先將水燒開***水量超過材料一倍***,薑片、螺肉、雞塊放入,大火燒半小時,然後中火兩小時,然後將切成小塊的蜜瓜放入,再中火半小時即可,此時的湯水約為最初水量的一半到五分之二。最後根據口味放鹽。

  提示:新鮮海螺不容易清洗,外面有一層滑膩液體。用幹生粉與螺肉拌勻,用水沖洗,就容易乾淨。

  乾的螺肉用溫水泡1小時,再洗淨待用;母雞切快,6塊。如果太肥的話,可去雞皮;但不去皮最好,有雞皮,湯香。

  淡菜紫菜瘦肉湯

  基本特點滋陰降火,清化熱痰。

  基本材料瘦豬肉180克,淡菜90克,紫菜60克

  做法

  ***1***淡菜用水浸軟,洗淨;瘦豬肉洗淨,切絲,用鼓油、生抽、鹽、生粉醃10分鐘,紫菜撕成小塊,放鍋內炒片刻,去腥味和砂,用清水浸開,洗淨。

  ***2***把淡菜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煲沸15分鐘後,放入紫菜再煲沸,再放入瘦肉絲煲至肉熟,調味供用。

  說明:本湯是家庭常用的清除、益陰之湯品。湯中淡菜性味甘鹹寒,功能降火滋陰、清胃生津,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煙酸和維生素***A、B***等。紫菜性味甘鹹寒,含有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煙酸、氨基酸、碘、鈣、磷、鐵等,是一種營養系豐富的海菜,功能降火去痰、軟堅散結。瘦豬肉性味甘平,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合而為湯,則能養不足之陰液,清鬱結之熱痰,降上浮之虛火,是陰虛之旺或肝陽上亢的理想輔助治療湯品,也是熱病後極佳的調養品。

  羅漢果白菜乾湯

  每次選用羅漢果1/3-1/2個,白菜乾50克,瘦豬肉100克。用清水將羅漢果、白菜乾洗淨,瘦豬肉洗淨切粗件,三物同放進湯煲內,先用武火後用文火煲湯,使菜乾變軟爛即可。本湯能養陰清肺、潤燥化痰。

  沙蔘玉竹煲老鴨湯

  本湯選用沙蔘50克,玉竹30克,老鴨***大者半隻,小者一隻***。先將老鴨去毛及內臟洗淨,切粗件;沙蔘、玉竹洗淨。用中火至文火煲煮一個半小時,調味即可。本湯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冰糖燉木瓜

  選熟木瓜***小者一個,大者半個***,去皮去核切件,放入燉盅內,加進適量冰糖,隔水燉1小時。本品有養陰清潤養顏之功效。

  劍花煲豬肺湯

  劍花幹品30克***若是鮮劍花則取250克***,鮮豬肺300克。先將豬肺用清水灌洗乾淨後,切粗件;劍花用水稍浸洗淨。然後將二者放進瓦煲內,加進適量清水,先用武火後用文火煲煮一小時,調味即可。本湯有潤肺清熱、補肺止咳的功效。

  南杏仁燉雪梨湯

  取南杏仁12克,雪梨一個,白砂糖30克。先將南杏仁用水稍浸泡去皮,雪梨切成四塊。將杏仁、雪梨、白砂糖一齊放進燉盅內,加清水200毫升,隔水燉1小時後,飲湯食雪梨。本湯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潤肺的作用。

  冰糖銀耳湯

  先將銀耳洗淨去雜質,加冷開水浸泡1小時。然後將已發好的銀耳放進燉盅內,加進適量冰糖和冷開水,隔水蒸2小時。本湯有滋陰潤肺、生津止咳的作用。

  橄欖蘿蔔煲豬肺

  〔材料〕橄欖150克、蘿蔔500~1000克、豬肺1個。

  二者合而為湯,更具清熱利咽、潤肺止咳之功,實為標本同治之湯品。

  〔烹製〕蘿蔔洗淨、去皮,切為塊狀,橄欖洗淨,用清水浸泡片刻;豬肺切厚片塊,浸泡於清水中,用手擠洗乾淨,放進開水中煮5分鐘,撈起過冷水,瀝乾水後,一起放置瓦煲裡,加入清水10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小時。加入適量鹽和生油便成,此量可供2~4人用。

  西洋菜蜜棗生魚湯

  清潤可口,有滋潤肺胃、清熱潤燥之功,同時也能輔助治療咽乾口燥、肺熱乾咳、腸燥便祕等。

  〔材料〕西洋菜750克、蜜棗5枚、生魚500~600克、豬爭肉120克、生薑3~4片。

  西洋菜與蜜棗同用,清潤更好;生魚與豬爭肉同用,則清潤中增健脾之功,使脾得健運而津液可復。合而為湯,能清燥熱養陰液,滋胃而止渴,潤肺可止咳。

  〔烹製〕先把生魚去魚鱗、腸臟,洗淨,瀝乾水,生油起鍋,稍煎剷起;蜜棗洗淨、去核、稍浸泡;豬爭肉洗淨;西洋菜洗淨,摘短;然後一起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12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3個小時,調入適量鹽和生油便成。此湯可供3~4人量。

  南杏參地老鴨湯

  具補肺氣、滋腎陰的功效,同時亦能輔助治療肺腎陰虧,症見肺燥乾咳,或咳痰濃稠、氣逆而喘等。

  〔材料〕南杏12克、黨蔘30克、熟地黃30克、川貝母12克、生薑2~3片、老鴨1只。

  〔烹製〕南杏用開水燙去衣,黨蔘、熟地黃、川貝母洗淨,稍浸泡片刻,老鴨洗淨斬件。然後與生薑一起放置瓦煲內,加入清水12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3個小時,調入適量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秋季養生祕訣

  1、要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陰氣由硫洩轉向收斂、閉藏。秋天氣候轉涼,要早些睡覺,以順應陰精的收藏,又宜早一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舒張。另外適當早起,適當做一些晨練,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氣,促進新陳代謝,又有益於肢體功能活動的鍛鍊,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2、要補水防止秋燥

  從潮溼悶熱的夏季進入秋天,一下子氣候乾燥起來,溫度也降低不少,人體內容易積一些燥熱,而且秋季空氣中溼度減少,容易引起咽喉乾燥、口舌少津、嘴脣乾裂、鼻子出血、大便乾燥等症狀。再加上運動時喪失的水分會加重人體缺乏水分的反應,所以,運動後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梨、蘋果、乳類、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或是平時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湯等食物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3、要適當“秋凍”

  夏去秋來,秋風拂面,雖涼還不至於寒,人們還能耐受,不妨進行一點鍛鍊,逐漸增強體質,適應氣候的變化。“秋凍”就是說“秋不忙添衣‘,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避免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汗液蒸發,陰津傷耗,陽氣外洩。秋季應順應陰精內蓄,陽氣內收的養生需要。但是“秋凍”還要根據天氣變化來決定,應以自己感覺不過於寒冷為標準。進人深秋時就應注意保暖,若氣溫驟降,一定要多加衣服。

  4、要清靜養神

  秋季草枯葉落,花木凋零,秋風秋雨易使人感到蕭條、淒涼,勾起優鬱的心緒。尤其是老年人容易產生情緒低落,多愁善感。這時候最好多聽一聽音樂,或靜下來讀一本好書,或與好朋友聊天,或到戶外散步,這些都能排解苦悶的情緒。中醫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認為,秋天人們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只有這樣才能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還要注意不斷收斂神氣,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5、要增強體力

  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都會食慾大振,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所以,在秋季既要多吃有營養的東西,增強體力,另一方面也要小心體重增加,尤其是本身就肥胖的人。

  6、要適當運動

  金秋季節,秋高氣爽,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但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處於“收”的階段,即陰精陽氣都處在收斂內養的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也就是說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專案,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應根據人體的生理特點來選擇運動專案,如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練氣功等。隨著天氣逐漸轉冷,運動量可適當增加,在嚴冬來臨之前,體質會有明顯提高、大大增強抗寒耐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