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堅持跑步對人體有哪些好處

  跑步是一項很熱門的運動,也是一項最簡單的運動。長期堅持跑步的話,對身體可是非常有益處的。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長期堅持跑步的13個好處,一起來看看吧。

  長期堅持跑步的13個好處

  1、眼睛

  堅持長跑的人每天都有1小時候左右的時間眼睛直視遠方,這對眼睛是很好的放鬆休息,如果你家裡有學齡的孩子,能讓他每天堅持跑步,眼睛近視的機率肯定會降低。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神經生物學家經試驗證實,跑步可能是治療某些眼疾的有效方法。試驗中將老鼠的一隻眼睛矇住。隨後將被試老鼠分為兩組。強迫一組老鼠在輪子裡連續奔跑數小時,並全面刺激其視覺皮層的神經元。另一組老鼠則保持不動。一段時間之後,第一組老鼠的視力完全恢復到被矇住眼睛前的程度,而第二組老鼠的視力恢復速度慢且不徹底。

  2、頸部、肩部、脊椎

  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頸椎、肩部的問題,正確的跑步姿勢要求背部挺直放鬆,長期堅持會對頸椎及肩部的不適有很大改善。

  3、心臟

  堅持跑步會讓你有顆強大的心臟及心血管系統功能。在提高最大攝氧量的同時向身體各個器官輸送的氧量大大增加,各個器官的工作質量自然大大提高。另外中長跑會加速血液迴圈,使冠狀動脈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從而預防各種心臟病。通過下肢的運動,促使靜脈血流回心臟,還預防靜脈內血栓形成。

  4、血液

  有了強大的心臟血管系統,跑者的血液質量也好於常人,身體對長期中長跑發生的適應性改變可改善新陳代謝,減低血脂和膽固醇水平。

  5、肺部及呼吸系統

  長期進行中長跑鍛鍊使肺功能變強,增大肺活量——進行規律性的長期長跑可發達肺部呼吸肌,使每次換氣量變大,肺功能增強。我個人每年秋天都會有一次季節性鼻炎發作很折磨人,但今年開始跑步後沒有復發,不知道有沒有關係?

  跑步能使肺的容量平均從5.8升上升到6.2升,同時,血液中氧氣的攜帶量也會大大增加。

  6、肝臟

  對患脂肪肝的人來說,最好的藥物就是“跑步”。《印度時報》5月4日報道,一項新的研究顯示,跑步等有氧運動可以使糖尿病前期肥胖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發展放緩。

  美國克利夫蘭州立大學研究人員調查了15名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患者,讓他們每天在跑步機上跑1小時,運動時心率達到他們最高心率的85%。連續7天后,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增強,肝臟多重不飽和脂肪指數***PUI***上升84%。研究人員豪斯說,這些改善與荷爾蒙脂聯素增加有關,脂聯素能增強人對胰島素的反應,並有助於抗炎,減少心臟病風險。此外,跑步等有氧運動可以有效燃燒脂肪,也能夠降低脂肪肝的危害。

  7、腹部

  平坦或者腹肌溝明顯的腹部是很多人的夢想,很多健身教練的建議以及網路瘋傳的腹肌撕裂者等練習能夠幫你把腹肌練的更強大,但你還需要跑步這樣的有氧運動去掉腹肌外面厚厚的脂肪外包裝。當然,還要堅持,因為腹部的脂肪是最狡猾的,你稍有鬆懈它就會反撲。

  研究表明,30分鐘的勻速慢跑可以燃燒掉超過390卡的熱量,相比同樣時間,單車和網球分別只能燃燒277卡和272卡熱量。所以說,如果你愛對了運動,你就能更快收穫一副滿意的身材。

  8、腰部、臀部

  跑步對身材的改變最先體現在這個位置,很多跑友都有過這樣的體驗,開始跑一段時間後,體重沒有明顯減輕,但是身材明顯改善了,尤其是腰線變的更漂亮。

  跑步相比其他運動的優勢在於,它除了能夠達到一般運動對於肌肉和關節的鍛鍊效果之外,在你運動之後的四個小時內,身體還能處於高新陳代謝的狀態,這樣就會燃燒更多的熱量。

  9、膝蓋

  有人說跑步百利唯傷一膝,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多數堅持跑步的人都或多或少受到過膝傷的困擾。但同多位堅持跑步十年以上的跑友交流中瞭解到:他們剛開始跑步時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有的人即使快走也會膝蓋疼,但隨著循序漸進慢跑量的累積和力量的練習,膝蓋都變得越來越結實。

  在忽略年齡影響的情況下,許多長期實驗都表明,跑步愛好者膝蓋患關節炎的風險反而更低。最近,美國一研究機構在進行了18年的跟蹤研究後發現,常常跑步的人中膝蓋出現關節炎症狀的只有20%,而沒有跑步習慣的人患病比例則要高1倍。更令人意外的是,跑量越高的跑者,膝蓋卻更為健康。

  10、腿部肌肉

  經常跑步的人肌肉組織也會發生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你會發現腿部的肌肉會變得非常的結實、健美。跑步可增強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促進肌肉、神經的健康,提高肌體的抗病能力。冬季氣溫較低,持續性小步伐的跑步可刺激肌體保護性反應,促進血液迴圈加快,加速腦部血液流量,調節大腦體溫中樞的功能。

  11、腸胃

  中長跑使人情緒飽滿樂觀,有助於增進食慾,加強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當然,更讓人羨慕的是怎麼吃也不胖,哈哈。

  12、全身肌肉

  長期中長跑可增強肺部呼吸肌、心臟肌肉、頸部肌肉、胸腔肌肉、手臂肌及腰部、臀部、大腿、小腿、足部等處的肌肉,使各處肌肉不易堆積乳酸或二氧化碳等代謝物。跑步可以說是所有運動的基礎,會對你參加其它體育運動產生積極的影響。

  13、骨骼

  長期中長跑可提高各關節的強度,韌帶的柔軟度;並增加骨骼的強度、密度,避免人到老年患退化性骨質疏鬆,看看每個馬拉松賽事中的耄耋老人就知道長跑者的骨骼有多健壯了。

  三個最佳跑步時間

  每天早晨

  大家由於工作,一般安排在早晨鍛鍊,一是不與工作發生衝突;二是早晨跑步空氣新鮮,新鮮的空氣對呼吸系統有好處。另外,人經過睡眠,體力得到恢復,但從生理上講人仍然存在一定的抑制狀態。早晨鍛鍊,有利於神經的興奮、振奮精神,促進新陳代謝,對保持充沛的精神和體力投入一天的工作大有好處。

  每天16時-21時

  也就是下午4點至晚上9點這個時間段,鍛鍊是比較適宜的,期中19時至20時是最佳時間,原因就是19-20時為晚餐後,一方面可以消耗晚餐所攝入的能量,避免吃飽後睡覺時脂肪的堆積,另一方面也可以消耗掉1日剩餘的能量。

  每天16時-18時

  也就是晚餐前的2個小時,曾有人進行過實驗對比,16-18時與19-20時進行跑步都是有明顯減肥效果,但晚飯前的效果要更好,其原因是:

  1、晚餐前進行運動,脂肪供能會佔據更多的比率,從而降低了人們對含脂類、糖類食物的食慾,使得人會更容易控制飲食中能量的攝入,對減肥是有幫助的。

  2、晚餐前進行運動,由於運動量的增加,身體機能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睡眠質量以及脂肪的新陳代謝都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3、晚餐前進行運動,則相應的要延長晚飯的時間,使得飢餓感也會從睡眠前延長至睡眠中,可以避免因飢餓感而再次進食,同時也為脂肪供能提供了機會。

  正確跑步的技巧

  1、頭和肩

  跑步動作要領——保持頭與肩的穩定。頭要正對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兩眼注視前方。肩部適當放鬆,避免含胸。

  動力伸拉——聳肩。肩放鬆下垂,然後儘可能上聳,停留一下,還原後重復。

  2、臂與手

  跑步動作要領——擺臂應是以肩為軸的前後動作,左右動作幅度不超過身體正中線。手指、腕與臂應是放鬆的,肘關節角度約為90度。

  動力伸拉——抬肘擺臂。兩臂一前一後成預備起跑姿勢,後襬臂肘關節儘量抬高,然後放鬆前擺。隨著動作加快時越抬越高。

  3、軀幹與髖

  跑步動作要領——從頸倒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後仰,這樣有利於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軀幹不要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擺時積極送髖,跑步時要注意髖部的轉動和放鬆。

  動力伸拉——弓步壓腿。兩腿前後開立,與肩同寬,身體中心緩慢下壓至肌肉緊張,然後放鬆還原。軀幹始終保持直立。

  4、腰

  跑步動作要領——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過於挺直。肌肉稍微緊張,維持軀幹姿勢,同時注意緩衝腳著地的衝擊。

  動力伸拉——體前屈伸。自然站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軀幹緩慢前屈至兩手下垂至腳尖,保持一會兒,然後復原。

  5、大腿與膝

  跑步動作要領——大腿和膝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側向動作都是多餘的,而且容易引起膝關節受傷,因此大腿的前擺要正。

  動力拉伸——前弓身。兩腳站距同髖寬。雙手放在頭後。從髖關節屈體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頭肌感到緊張。

  6、小腿與跟腱

  跑步動作要領——腳應落在身體前約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線。小腿不宜跨得太遠,避免跟腱因受力過大而勞損。同時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著地時的緩衝,落地時小腿應積極向後扒地,使身體積極向前。另外,小腿前擺方向要正,腳應該儘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後翻,否則膝關節和踝關節容易受傷。

  動力伸拉——撐壁提踵。面向牆壁約1米左右站立,兩臂前伸與肩同寬,手撐壁。提踵,再放下,感覺小腿和跟腱緊張。

  7、腳跟與腳趾

  跑步動作要領——如果步幅過大,小腿前伸過遠,會以腳跟著地,產生制動剎車反作用力,對骨和關節損傷很大。正確的落地時用腳的中部著地,並讓衝擊力迅速分散到全腳掌。

  動力伸拉——坐式伸踝。跪在地上,臀部靠近腳跟,上體保持直立。慢慢向下給踝關節壓力直到趾伸肌與腳前掌感到足夠拉力。然後抬臀後重復。動作要有節奏,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