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成交量的資料

  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買賣雙方對股市行情的看多或者看空的情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大盤成交量對股價影響

  股票長期成交量減少,就是股票走勢開始低迷的訊號,如果在大盤縮量的狀態下出現的話,這個訊號就越強.股票上漲可以通過大的成交量或成交量逐漸放大來確認其走勢;股票下跌可以通過成交量縮量甚至地量確認。股票成交量情況是股票對股民的吸引程度真實反應,當股民看好某個股票股票就會有很多人買入,持有該股票的股民會持股待漲,從而推動股票價格的上漲;同理,如果對該股票不看好,持股的股民會賣出,空倉的股民不會買入,從而推動股票價格的下跌.所以說成交量是股票價格的主宰。一般而言向上突破頸線位、強壓力位需要放量攻擊,即上漲要有成交量的配合;但向下破位或下行時卻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無量下跌天天跌,直至再次放量,顯示出有新資金入市搶反彈或抄底為止。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稱為量價配合,否則為量價不配合。成交股數VOL,這是最常見指標,也是平常談論中所指的成交量,它非常適合於對個股成交量做縱向比較,即觀察個股歷史上放量縮量的相對情況。

  大盤成交量廣義與狹義

  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換手率;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股票只要上市交易,每日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交量。最大缺點在於忽略了各個股票流通量大小的差別,難以精確表示成交活躍的程度,不便於對不同股票做橫向比較,也不利於掌握主力進出的程度。

  當然在對個股研判時,目前最常用的還是成交股數。成交金額AMOUNT,直接反映參與市場的資金量多少,常用於大盤分析,因為它排除了大盤中各種股票價格高低不同的干擾,通過成交金額使大盤成交量的研判具有縱向的可比性。通常所說的兩市大盤多少億的成交量就是指成交金額。對於個股分析來講,如果股價變動幅度很大,用成交股數或換手率就難以反映出莊家資金的進出情況,而用成交金額就比較明朗。

  分析大盤的成交量

  首先看正常的大盤和成交量的關係,如果大盤上行,在大盤上漲的過程中成交量就要持續的放大從而推動大盤上漲,在上行過程中調整成交量就應該縮小,上漲放大調整縮小這才是正常的。如果大盤下行,下跌過程中成交量就應該逐漸縮小,反彈成交量才開始放大,這才是正常的。

  異常的大盤和成交量關係,如果大盤上行成交量持續放大正常,直到出現放量滯漲或者爆量異常波動或者縮量上漲,那這就是主力出貨表現,意味著大盤需要調整甚至下跌,這取決於大盤漲幅和異常放量的程度。我之前說大盤放量需要調整根據就是過於放大的成交量,主力開始出貨大盤當然就會調整甚至下跌,這就是我說調整到現在大盤依然調的原因,根本原因在於主力之前開始階段性出貨,當然就會調整。異常成交量出了爆量還有放量滯漲,放量滯漲也是主力出貨表現,如果出現大盤將出現一定幅度時間的下跌。還有異常就是縮量上漲,也是階段性頂部表現。如果成交量出現這三種異常基本都會開始下跌,這就是規律。

  如果大盤有下行開始上行或者開始一波像樣的反彈,一般相對底部就會持續放量,一定是持續放量,如果只放一天兩天的量,那隻會是小反彈,不會持續反彈,階段性反彈底部持續放量表明主力資金搶籌買入積極,行情就會延續,如果放一天量就結束了顯然主力還是在出貨。

  在我們分析成交量過程中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分析正常還是異常,正常的看漲,異常當然看跌了,簡單的非常,而且很有效。比如大盤下跌,成交量如果沒有持續縮小,而是經常放量下跌,表明出貨意願強烈,大盤就沒有跌到位就會繼續下跌而不會反彈,只有大盤波動不大而且持續縮量,表明主力出貨已經結束,出現止跌跌點就可能反彈。

  如果止跌低點出現,成交量開始放大,那麼反彈就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