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師是誰的資料介紹

  "四大天師"分別是張道陵、葛玄、魏華存、許旌陽,為玉皇大帝凌霄寶殿前的四位天神。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四大天師的介紹。

  四大天師的介紹

  "四大天師"分別是張道陵、葛玄、魏華存、許旌陽,為玉皇大帝凌霄寶殿前的四位天神。

  其號最早來源於《西遊記》,第三位天師邱弘濟查無此人,可能是作者筆誤,也有可能是道士別稱,最接近的當是中國第一位女道姑,創立上清道的南嶽夫人魏華存。

  另道教稱北宋道士薩守堅亦為四大天師之一。

  實際為天府四相者乃是通明天宮凌霄寶殿輔佐玉皇上帝的四大宰相,分別為1.泰玄上相張諱道陵***即正一教主***2. 玉清上相尹諱喜字公度***即樓觀教主***,,天樞使相許諱遜***即淨明教主***,4.天機內相陸諱通***即接輿真人***是為天府四相也! 天師之名,始見於《莊子 徐無鬼》文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實指尊敬之辭,然天師之名即源於此。李膺《蜀記》稱張陵入鶴鳴山,自稱天師。北魏有寇天師***寇謙之***,劉宋有陸天師***陸修靜***,唐有杜天師***杜光庭***,宋有薩天師***薩守堅***等等。「天師」之號始稱張道陵的,最早見於《晉書 郝超傳》

  四大天師一:張天師

  簡介

  張道陵本名張陵***34-157年***,字輔漢,道教稱為祖天師。他是漢代張魯的爺爺,是道教的創始人。

  出生

  他於東漢末年創立道教,道教四大天師

  道教四大天師

  正一真人據說是太上老君授與他的封號。《清微仙譜》、《歷代神仙通鑑》和《列仙傳》傳其為漢留候張良的八世孫,沛國***今江蘇豐縣***人。其父張翳,字太順,曾客居於天目山。其母一夜夢見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後,於建武***25-56年***甲午上元***五月十八日***生陵。生時黃雲籠室,紫氣盈庭,空中光如旦。張道陵從小聰明穎慧,七歲時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經》通曉五千言精微義理。

  成年

  成年後相貌奇異,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顙,朱頂綠睛,隆準方頤,目有二角。通四書五經,曉天文地理、河洛圖緯之書。曾入太學,博學諸經。年二十六"舉賢良方正極諫科"。東漢明帝時***58-76年***曾為巴郡江卅***今重慶市***令。後遁隱於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北***修長生不死之道。據傳魏伯陽曾收其為徒,授其祕旨。朝廷徵為博士,稱病不赴。和帝***89-105年***徵為太傅,封冀縣侯,三詔不出。其志在精誠修煉,得黃帝九鼎丹法。後又攜弟子住雲錦山修玄玄之道,煉龍虎大丹。又居嵩山靜心冥思,得《三皇內文》《九鼎太清丹經》於是遍訪名山,以尋道修真。

  神話

  順帝時***126-144年***,一為四川樸素民風所吸引,二為蜀中峻峰秀嶺、澗溪泉瀑所吸引,連入四川,在鶴鳴山***一名鵲鳴山,在今四川大邑縣境內***燒煉九鼎神丹,歷三年而丹成。服後返老還童,於是繼續西行探訪仙源,求得五嶽攝召萬靈神龜祕文,精思修煉以至法術無邊,世莫能測。據《列仙全傳》稱,張陵擅用符水治病,功瀆漸著。後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祕籙、三清眾經、符籙丹灶祕訣印劍、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會盟於青城山黃帝壇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獄變成二十四福庭。即為二十四治,每治立陰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別掌管人事禍福。後到蒼溪縣雲臺山修九還七返之功,準備昇天,但因其殺鬼太多,終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讓他修行謝過,仍居留人間。於是返回鶴鳴山,著作道書二十四篇,創立五斗米道,後世又稱天師道、正一道。後又度率弟子游歷諸山,修行謝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領張陵昇天,朝拜元始天尊,封為正一平氣大法師,令其重返人間,勸化尚未悟道者,遂降臨人間演法,治鬼,成為驅鬼避邪的天師,一旦靈至神到,鬼怪立除。永壽***155-158年***二年***156年***,功成道著,天神來迎,白日昇天。

  子孫

  此後,張陵的子孫世襲天師道法,歷代皆受朝廷封號:唐天寶***742-756年***六年***747年***冊封天師為"太師",唐僖宗封天師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宋理宗冊封天師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靜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加封天師為"正一衝元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明洪武***1368-1398***元年***1368年***改封天師為"真人"。

  天師之名,始見於《莊子·徐無鬼》文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實指尊敬之辭,然天師之名即源於此。李膺《蜀記》稱張陵入鶴鳴山,自稱天師。北魏有寇天師***謙之***,劉宋有陸天師***修靜***,唐有杜天師***光庭***,宋有薩天師***守堅***等等。"天師"之號始稱張道陵的,最早見於《晉書·郝超傳》《傳》雲:"愔事天師道,而超奉佛。即稱張陵之道為天師道。雖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師之號,但後世仍稱天師,一直沿至今日。

  張道陵為天師道的創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鎮魔伏妖、神通廣大,白日飛昇的仙人,故在正一派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又為歷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其在民間的影響也十分顯著,奉祀一直至今。

  天師道第六十五代後裔

  張金濤:天師府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道教協會常務理事、 江西省道教協會常務副會長。

  張金華:天師府駐京辦主任、中華天師道友會執行會長、世界易經風水研究院院長、貴溪撤縣設市市徽設計者。天師府、龍虎山歷史文化石碑文字的工作者。

  四大天師二:葛天師

  介紹

  天師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人。三國時的方士,據《抱朴子》記載,曾經從左慈學道,修煉道術,受《九鼎丹經》、《太清丹經》、《金液丹經》等,並受諸祕訣,後以之俱傳鄭隱,相傳他在江西閣皁山修道,常辟穀服餌,擅符咒諸法。道教尊其為"葛仙公",又稱"太級左仙公"。傳說他的修行感動了太上老君、太極真人降臨, 傳授給他真經36卷,從而使他成了道教靈寶派的創始祖師。

  宗教傳說

  道教和民間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有的說他能將口中吐出的飯粒變成成千上萬只蜂,能使頑石走路,蛤蟆、昆蟲、燕雀能在他的指揮下臺五音六律翩翩起舞,能從井裡取錢請客喝酒,能畫符籙為民祈雨,有的說他能拿妖捉怪,曾經在酒店鞭打妖邪,為一秀才解除蛇精纏身,焚邪廟惡小鬼,有的說他曾隨孫權出遊,沉於江中,數旬而歸,有的說他曾給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後成仙而去,有的說他曾在石壁煉食丹藥,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鳥吃後,即成仙鶴,有的說他功行圓滿後,東華帝君錄其名入仙籍。總之,其仙蹟十分廣泛。

  地位

  宋崇寧***1102-1107年***三年***1104年***封為"衝應真人",淳佑***1241-1253年***三年***1243年***封為"衝應孚真君"。在道教中其與張道陵、薩守堅、許遜共為四大天師。

  葛玄與葛洪

  葛洪***284--364*** 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葛玄從孫。少好神仙導養之法,從葛玄的弟子鄭隱受煉丹術。司馬睿為丞相,用為掾,後任諮議、參軍等職,賜爵關內侯。聞交趾出丹砂,求為勾漏令。攜子侄至廣州,止於羅浮山,居山煉丹而卒。所著有《抱朴子》內、外篇。《內篇》言"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其旨以神仙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既喜歭道家術語附會金丹、神仙教理,又奉儒家名教綱常思想,並對魏晉以來玄學清談風氣不滿。論文主張立言須有助於教化,文章與德行並重,反對貴古賤今。所著《抱朴子·內篇》具體地記載煉丹方法,為現存較早的煉丹術著作;

  四大天師三:魏天師

  簡介

  魏華存***252--334***晉代女冠,中國第一位坤道,民間稱呼為"二仙奶奶",字賢安。任城***今山東濟寧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博覽百家,通儒學五經,尤耽好老、莊。常靜居行導引、吐納術,服食藥物,意欲獨身修仙,遂其所願。

  其父母不允,在她二十四歲時強嫁給太保掾南陽劉文***字彥幼***。劉文任修武***今河南境內***縣令,魏華存隨至任所,生有二子。後來別居,持齋修道多年,廣搜道教神書祕籍,曾為天師道祭酒。得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給她《黃庭經》。

  後被尊奉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世稱"南嶽夫人"《道藏輯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經》三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一卷、《大洞玉經壇儀》一卷、《總論》一卷,均題為魏華存疏義。

  成年

  魏華存在洛陽修真養煉好多年,己獲得上乘體驗。後來,丈夫劉文去世,中原發生饑荒,魏夫人樂善好施,救濟貧飢,得到真人兆示,得知中原將發生大亂,擬攜二子和侍女麻姑渡江南下。魏夫人在陽洛山,道成功滿之後,開始講經傳道,以其大德高行,天師道徒推舉她為天師道祭酒***高階傳教師***,領職理教,克盡職守。魏夫人得到《上清經》後,就勤奮誦習,宣講教化,形成了以士族知識分子為主體的道教上清派。上清派在煉養方法上,改變了過去從符籙禁咒和燒煉金丹,而為專煉人體的精、氣、神以求長生久視之道,成為套綜合醫學、仙道、巫術為一體的,以煉神為主的存想靜功。魏夫人為了使上清派的煉修功夫深入人心,她把原來在晉武帝太唐九年***公元288年***三十七歲時接受到的《黃庭內景經》草本,加以修訂整理後,並予注述,撰為定本,傳抄問世。道教傳說,晉興寧三年***公元365年***,魏夫人降臨琅玡王司徒公府舍人楊羲宅,告楊清規戒律,解說方術要訣,以《上清經》三十一卷親授楊羲,並讓他用隸書寫出,再傳給丹陽許謐、許翽父子,二許又另抄寫傳習。東晉末年,戰亂紛起,楊與二許先後去世,而許翽之子許黃民攜《上清經》避亂浙東,從此浙東盛傳上清派。上清派後傳南朝齊、樑道士陶弘景,隱居茅山四十餘年,建道觀、收弟子,著書傳道,弘揚上清道法,使茅山成為上清派傳教中心。茅山、龍虎山、閣皁山合稱江南道教"三山符籙",一直延續至今。

  《黃庭經》

  魏夫人定本的《黃庭內景經》簡稱《黃庭經》,是早期道教重要的經典之一。它是七言詩的形式描述人體臟腑功能,以三丹田與黃庭宮為樞紐,存思黃庭,煉養丹田,積精累氣,以求長生。內中所談到的人體生理,多與中醫學相通,其獨到之處,尤其是重視大腦的作用,確與現代科學不謀而合。

  《黃庭內景經》首次提到中國氣功學所說的"三丹田"學說,對人體科學養生學有很大的貢獻。煉功時,注重腦***上丹田***、心***中丹田***、臍***下丹田***之氣下行,沉於下丹田,是運氣存氣的始點和歸宿。存養丹田,保氣煉精,這正是讀《內景經》的人練功強身卻病,養生長壽的最高希望。魏夫人於東晉成帝成和九年***公元334年***撰寫了《黃庭外景經》三卷之後而去世,享年八十三歲。

  四大天師四:許天師

  簡介

  許天師,為晉代道人許遜,字敬之,號旌陽,南昌***今江西***人,又稱"許真君"。許遜生於吳赤烏***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二十八日。

  出生

  按《十二真君傳》:"許真君名遜,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肅,世幕至道。"《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載,許遜生於吳赤烏***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夢金風銜珠,墜落懷中,遂受孕而生。

  成年

  弱冠之年,其事師大洞真君吳猛,受三清之法,博通經史,明天文、地理,歷律、五行、讖緯之書,更喜歡神仙修煉之事。據《雲笈七籤》記載:一次許遜去打獵,射中一隻有孕在身的母鹿,適時母鹿生下小鹿,中箭的母鹿不顧一切,折回頭來傷心地舔小鹿,一會便死去了。許遜見狀,心中非常難過,悵然感悟,折其弓矢,銳意神仙之道。晉太康***280-290年***元年***280年***,許遜舉為孝廉,時年四十二歲,拜為蜀地旌陽縣令。從政期間,公正廉明,吏民悅服,民眾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其像,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許旌陽。後來晉室紛亂,連棄官東歸,遨跡江湖,尋求至道。此間與吳君同遊江左,又與郭璞一同阻止王敦作亂。郭璞被王敦處刑後,他又與吳君共同隱遁,至廬江口,遇船工,化度之,教其服草,授以神仙之術。後遇上聖真人傳授太上靈寶淨明法,有斬邪擒妖之道法。不久遊豫章,遇一少年名慎郎,乃蛟蜃精所化,數興洪水危害江西,遂化為黑牛,率弟子殺之,為江西翦除水患。自此,許遜道法大顯,聲名遺邇,求拜弟子甚多。

  貢獻

  東晉寧康***373-376年***二年***374年***舉家從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日飛昇。鄉人與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其所遺詩一百二十首,均被刻於竹簡,令人探取,以決休咎,名日"聖籤"。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二年***1112年***封為"神功妙濟真君",因皇帝夢中顯靈,為其療疾,升觀為宮,賜額為"玉隆萬壽宮"***宮在今江西南昌西山***。南宋紹興間***1131-1163年***,相傳西山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祈請許真君降臨解救戰亂,因得許遜授《飛仙度人經》、《淨明忠孝大法》等。元朝時,道士劉玉用"淨明"作為教派名稱,主要經典為《淨明忠教全書》,並奉許遜為教祖,創立"淨明忠孝道"。後來道教將其與張道陵、葛玄、魏華存共為四大天師。